我們時常珍惜著第一次見麵的故事,卻往往錯過最後一次的珍惜。
當飛機以轟鳴之聲離地起飛時,顧城和謝燁的回鄉之旅結束了。他們也許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他們與遠在北京家人的最後一次見麵。這也是他們彼此最後一次共同旅行。他們若知道今生再無歸期,也許會再多停留幾日,對父親多盡一些孝心,和朋友多敞開心扉談論一些心事,和愛人抱得更緊一些……
顧城離開北京之前曾給朋友題了幾幅字,其中有兩幅非常有意蘊。第一幅是“明月常有,而靜川難求”。第二幅是一則五言絕句,“久別無片語,花影夜夜深。碧空誰人測,皓月照白雲”。這樣的題詞,看起來是比較平靜的。
但是第一幅中的“靜川難求”似乎是在說明著什麼,難道是生活的不安寧嗎?
可是從北京的行程來看,顧城和謝燁都是舒心的。他們與親朋重逢團聚,把酒言歡。如果真的是有事不合,大概是裝不出這般情投意合的。
但誰也不曾想到在離開北京、返回新西蘭大約半年後,夫妻兩個人就雙雙喪命,這怎麼能不讓人唏噓感慨?
墓床
我知道永逝降臨,並不悲傷
鬆林間安放著我的願望
下邊有海,遠看像水池
一點點跟我的是下午的陽光
人時已盡,人世很長
我在中間應當休息
走過的人說樹枝低了
走過的人說樹枝在長
不幸的噩耗如果注定要發生,沒有人能夠避開這樣一個結局,那是注定的驚駭和冗長的悲傷。
1993年,首先經過新西蘭和一些外媒報道,緊接著是香港媒體的報紙,一個訊息向人們傳來——1993年10月8日,顧城和謝燁夫婦二人雙雙斃命。
新西蘭警方的消息證明,顧城涉嫌先用斧頭將妻子砍死,然後自己懸樹自盡。
因為顧城和謝燁夫婦的死亡發生在新西蘭的激流島上,所以自然新西蘭國家的媒體是最有發言權並應最先反映該案件的原因以及經過的。顧城案件發生後,新西蘭警方以最快速度了解了案情的經過、勘察了現場,並采訪了在案發現場附近的所有相關人員。最後,向全世界發出了顧城涉嫌用斧頭殺死妻子謝燁,然後自己懸掛在樹上上吊自盡的新聞。雖然後來一直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證明顧城確係殺害謝燁的凶手,但因並沒有目擊證人,所以這一案件就變得越來越撲朔迷離。
這樣殘忍的故事仿佛是從另一個世界嫁接而來的情節。新聞一出,整個世界文學、詩歌界的人們都被震驚了。這消息就像是多米諾骨牌一樣引發了巨大的反響。國際各大媒體也紛紛在第一時間給予了重大關注。美國的美國之音、英國的路透社、法國的法新社以及法國國際廣播電台都對中國旅居海外的詩人顧城之死進行了報道。
而國內媒體關於顧城夫婦死亡事件的報道基本上都是援引自國外各大消息。
顧城在國內的很多忠實讀者則是通過天津的《今晚報》而知道這個消息的。1993年10月11日《今晚報》在第三版(國際·國內新聞版)右上角最顯著的位置對此事件進行了報道。
但是它的報道全文並不長,基本上援引了新西蘭的電訊報道,所以隻是記敘了事實。以下是報道原文。
出國旅行不歸,流落異域當難民
朦朧詩人新西蘭演悲劇
顧城殺妻後吊死在樹上
本報香港10日電(本報香港特約記者虞錫王圭報道)來自新西蘭的新聞電訊說,中國大陸“朦朧派”詩人顧城,前天在奧爾蘭用斧頭殺死他的妻子後,上吊自殺身亡。
奧克蘭警方偵緝督察喬治伍德說,顧城的一名親戚,上星期五在奧克蘭附近的懷希基島發現37歲的顧城吊死在一棵樹上。他的妻子,35歲的謝燁,頭部被一柄斧頭擊中。她被發現躺在一條通往附近一間偏僻房屋的小道上,當時她已經奄奄一息,警方用直升飛機緊急送她到醫院搶救。但終因傷勢過重,失血太多,在一小時之後死亡。
顧城是在1987年獲準出國到歐洲旅行的,隨後他從歐洲來香港,最後到了新西蘭,在新西蘭取得難民資格。
顧城的妻子據說是一位作家,但其成就不為人知。
伍德說,警方掌握的線索顯示,他倆存在著“婚姻不合”問題。
除了這則報道,北京的一些媒體也針對顧城夫婦的死因進行了猜測和報道。許多情節未知也給這則消息蒙上了神秘的麵紗。許多人投入到了這場奇案的咀嚼中。
他們分別猜測顧城用斧頭殺死妻子的原因是什麼。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說法是發行量比較大的《北京青年報》的報道,報道稱顧城殺妻原因是“異鄉生活不適應和家庭感情危機”,並稱在顧城和謝燁於1992年在德國講學期間,有一個德籍華人曾經瘋狂地追求過謝燁,勢頭猛烈,夫妻兩人曾經為了這件事,吵架吵到不可開交。甚至在他們從德國返回新西蘭時,中途在洛杉磯一個朋友家落腳時,他們還為此又吵了一架。情恨燃起怒火,於是愛恨交織便釀成了一場駭人聽聞的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