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陽光被烏雲掩埋(3 / 3)

也許,這個世界羈絆了顧城很多,他本就不屬於這個世界,離開於他而言隻是一種自由的解脫。顧城的內心中對死亡、對愛情、對靈魂都有著超凡脫俗的深刻認知,也許是因為在某一個需要交流和溝通的時刻,這種欲望被他羞怯和內斂的性格所壓抑了,但是,這種理解已然存在,所以他便日益任性並抗拒和疲於溝通,或者接收溝通之後未必達到相通。

這樣,他更加喜歡生活在自己的那座“城”裏。那裏不需要人和人之間毫無意義的寒暄,也沒有不曾聽懂卻依舊頷首的虛偽,更沒有那些浮華肮髒的現代生活。反而,那座城裏是鳥語花香的庭院,有著最輕盈的流雲和最純潔的女子。

就這樣,這座城經常出現在顧城的現實裏,在他低落的時候,打開城門擁抱顧城,讓他知道自己的夢幻之城永遠存在。久而久之,顧城自己都變得虛幻。他希望城裏的生活能出現在現實中。他討厭眼前的生活時,就一頭紮進自己的幻想裏不肯出來。他就這樣反反複複地遊離在兩個世界裏。

但是,當英兒離去的時候,顧城心中的那座城似乎不再完整了。殘破的童話世界讓人不忍回望。

顧城和常人不同,顧城的內心深處有著難以排遣的鬱結和感情糾葛,或許情急失手而害死了謝燁,讓那個詩歌無比輝煌、夢想永遠高懸的時代一點點地離我們遠去,我們越來越看不清他的臉,看不清他曾經留給我們的表情。也許,死亡不是盛典,可是他卻如此匆忙地奔赴而去。隻讓我們看著那一個越來越朦朧的身影和他如此幹淨的詩篇。

顧城的死訊像是一把刀深刻地把1993年留在了人們腦海中。

國內很多人都接受不了這個事實,特別是大學生。海外的華人文學圈子裏也掀起了軒然大波。很多詩人和散文家、學者們都無法相信,一個年僅37歲的、年輕有為的詩人會在自己的大好年華裏殺害自己美麗賢惠的妻子,這樣的結局是每個人都無法想通的。

歐洲漢學界的名人們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想到了當年意氣風發的顧城和他溫柔端莊的妻子。他們在自己的國家裏傳播著東方文化,講述著中國古典文學或者是莊子和老子的哲學思想。這一切都仿佛近在眼前,似乎就像是剛剛發生過沒有多久的事情,空氣裏還散發著顧城神秘的氣息,但是噩耗卻這樣赤裸裸地傳來,不給人們任何喘息和接受的機會。

回想1979年在那列轟隆隆而過的火車上,人生鼎沸,但是他和她卻依然在人山人海中遇見了彼此。1983年,顧城如飛蛾撲火一般不顧一切地來到上海,一念既出,萬山無阻,隻為娶得美人。而十年轉瞬即過,1993年,兩個人在共同度過了十年婚姻生活的喜怒哀樂之後,竟然雙雙死亡在異國他鄉。

這樣的愛情故事究竟是一份孽緣,還是命中注定的同生共死?當他們的體溫漸漸離人間遠去,留下的那份冰冷又將會失落了誰的心情。

顧城的父親顧工得知這個噩耗的時候,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簡直不能相信,至今我都不相信。這孩子性格特別溫和,待人彬彬有禮,那麼謙恭,怎麼會……他們兩人又一直那麼好,和一個人似的,在北京時就是出去打電話、上街買菜都手拉手一塊兒去,別說讓他們分開一年,就是分開一時都不行。……我至今認為他倆是天生的一對,十年來形影不離,十年,實在太短了,如果沒有意外,他倆美好的人生會很長很長……”

但是,他們終究還是離開了,隻留下了這很長很長的回憶,在時光中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