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主動服從勝過被動服從(1 / 1)

作為企業的一個員工,不要被動服從領導的安排,而應該自己主動地去開拓、去發揮。員工要理解“主動”的意思,就是不用領導支配,自己就能出色地完成任務。

馮濤像許多人一樣,在十幾歲時和大學期間做過許多工作。馮濤修理過自行車,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卻被解雇了。他挨家挨戶賣過詞典。還做過數學課的家教、書店收銀員、商店出納員和夏令營童子軍顧問。為了讀完大學,馮濤還打掃過院子,整理過房間和船艙。這些工作大部分都非常平凡,馮濤一直認為它們都是下賤而收入不高的工作。

後來,馮濤才知道自己錯了。這些工作潛移默化地給予了他珍貴的教誨和機會——無論怎樣的工作,也不管在哪個檔次上,他都學到了不少東西。就拿他在商店的工作來說吧。他感覺他是一個好雇員,他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主要就是記錄顧客的購物款。

但是,有一天,當他正和一個同事閑聊時,地區經理走進門來。他環顧四周,然後示意馮濤跟他走。他一句話也不說,開始整理已經訂出的商品。然後,他走到食物區,清理櫃台,把購物車清空。馮濤驚奇地看著這一切,逐漸醒悟過來:他也想讓馮濤做這些事!馮濤之所以驚詫萬分,不是因為這是一些新任務,而是因為從前沒有人告訴他要做這些事啊!即使是現在,誰也沒有說過。

那時,馮濤學到了終生受益的經驗。它不僅使他成為一名更優秀的雇員,還讓馮濤從每一項工作中學到了更多的東西。

這個教益就是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對自己的行為切實負起責來。總之,無論哪位員工在企業裏做什麼樣的工作,都要主動地去服從領導而不要被動地服從。如果被動地服從,那麼事情的結果肯定不如主動地服從好。不隻是做別人要自己去做的事,而是要主動地服從。

一旦獲得這個教益,馮濤以前認為平凡的工作開始有意思起來。馮濤越是專注於自己的工作,他學到的東西和完成的東西也就越多。

而後,馮濤離開那家商店去大學,但是這種經驗對馮濤的人生和事業的影響是深遠的。馮濤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了一個認真負責的人。學業變得有趣了,兼職和實習成為探索未來發展的機會。

當馮濤成為經理或者執行官時,他總是努力發現需要做的事。事實上,在各種各樣的工作中,他都可以發現超過他人的機會——不僅讓自己的雇主與眾不同,也讓他自己出人頭地。

企業的任何員工在做每項工作時都應該相信這一點,這樣可以使自己的工作更加順利:應該從今天開始,從現在的工作做起,並不是等到未來的某一天自己找到理想的工作時才明白“被動服從不如主動服從”的道理。

亞當·斯密認為分工是財富增長的最重要源泉,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從根本上有賴於此。分工需要人們“主動地服從”。

主動可以使員工成為企業的堅強支柱。作為企業裏的一名員工,他們不是被動的“機器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每個人都有責任告訴自己該做什麼、該怎麼做。主動要求承擔更多的責任或自動承擔責任是優秀員工必備的素質。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你沒有被正式告知要對某事負責,也應該努力去做好。如果你表現出勝任某種工作,那麼責任和報酬就會接踵而至。

在現實世界裏,到處都能看到有才華的窮人。有些受過良好教育、才華橫溢的年輕人,麵對自己的工作,總是要問該怎麼辦。這種做事方法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依賴心理,隻會被動應付,不會主動開拓。

作為一名優秀的員工,就要具備高度的敬業精神,對於上級交代的任務,應立即采取行動,而不是去討價還價地談條件,強調各種困難。與其被動地服從,不如主動地去完成。

勤奮、敬業、忠誠、主動精神是一個優秀的團隊最需要的個人精神。有了這些,一個企業將戰無不勝。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很難找到集這些精神於一體的人。員工總認為自己和領導隻是一種商業交換關係,無需感激領導,甚至對領導抱有仇視心態,這是領導和員工之間矛盾緊張的最主要原因。事實上,勤奮、敬業、忠誠、主動並不是僅僅有利於企業和領導的,真正的最大受益者正是你自己。所以說,領導在安排工作、任務時,作為員工,被動地服從不如主動地服從;做到主動服從,最後的受益者不是領導,而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