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小的時候,會因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玻璃杯害怕父母詰問而找借口;上小學後,會為沒有完成作業害怕老師怪罪而找借口;再大一點,又會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尋找各種可以推脫責任的借口……總之,在漫漫人生道路上,借口伴隨著我們成長,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留下一路腳印。
對待借口,人人都有不同的態度。有的人認為,借口可以拿來推卸責任,為自己開脫;而有的人則認為,借口會滋長人不負責任的心理,這必將會危害到人的一生。確實如此,當一個人犯了錯誤時,隻會尋找看似合理的借口來蒙騙他人,而不去認真地麵對自己的過失,這是最愚蠢的,因為他不知道,在蒙蔽了他人的同時,也欺騙、麻醉了自己——一個連自己都要欺騙的人還會有多大的作為呢?這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現實社會裏,我們不能事事為自己找借口,要學會對自己說:“沒有借口!從自身找原因。”
“沒有借口”,看似一句很簡單很普通的話,這其中卻蘊涵著深刻的道理。“沒有借口”,它促使你學會負責,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沒有借口”,它促使你學會適應壓力,從容不迫地對待每一天;“沒有借口”,它促使你端正遇事態度,最終走向成功的彼岸。因此,隻有做到“沒有借口”,我們才能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抱負,才能完成自己編織的宏偉藍圖!
要做到“沒有借口”,我們就要從小培養自己負責任的態度,遇事不退縮,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盡量不讓它出差錯。如果這樣,我們就要千方百計地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千萬人中成為出類拔萃的佼佼者,用嚴格的態度來規範自己,最終就會獲得成功。
即便是再妙不可言的借口,都隻會使人不思進取。與其冥思苦想一個借口,還不如利用思考的時間,去做好該做的事,做一個沒有借口的人!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推卸眼前的責任。推卸責任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尋找各種借口。
在生活、工作中,我們往往聽到了太多的借口:事情做不好的時候,我們會聽到“sorry,我不會”、“對不起,我沒有足夠的時間”、“他太挑剔”、“這不是我的錯”、“是他沒有告訴我”等借口;遲到的時候,我們會聽到“路上堵車”、“手表停了”等借口;產品沒賣出去有借口;顧客不滿意有借口……隻要用心去找,借口總是有的。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這樣一種局麵:每個人都努力尋找借口來掩蓋自己的過失,推卸自己本應承擔的責任。
借口讓我們暫時逃避了困難和責任,獲得了些許心理慰藉。但一味地尋找借口,無形中就會提高溝通成本,削弱團隊協調作戰的能力。如果養成了尋找借口的習慣,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就不會積極地去想辦法克服,而是竭力去找各種各樣的借口。借口的背後也意味著“我不行”和“不想去努力”。長期這樣,會導致一個人的消極懈怠、一事無成,也會導致一個團隊的戰鬥力喪失、一個企業的落敗。
要學會在問題麵前、困難麵前、錯誤麵前勇於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努力尋找解決方案,而不是在發生問題時四處尋找托詞和借口。有這樣一句話,“沒有卑微的工作,隻有卑微的工作態度”。相同的工作如果分別用消極的態度與積極的態度去做,效果會截然不同。既然是必須做的事情,無法推脫,為何不積極去麵對呢?與其埋怨工作,不如行動起來將事情處理好!
不論做什麼,都應該盡力而為。隻要現在能夠做到,就不要有任何推遲,哪怕隻是一個小時,甚至一分鍾。沒有任何借口,自動自發,所有的障礙都會變得微不足道。凡是身處重要職位並且卓有成就的人,都具備這種優良品性。
一些人在出現問題時,不是積極、主動地加以解決,而是千方百計地尋找借口,致使工作無績效,業務荒廢。借口變成了一麵擋箭牌,事情一旦辦砸了,就能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以換得他人的理解和原諒。找借口表麵上能把自己的過失掩蓋掉,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暫時的平衡。但長此以往,人就會疏於努力,不再盡力爭取成功,而是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如何尋找一個看似合適的借口上。
不尋找借口的同時,無論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我們都不要放棄。不要放棄,不要尋找任何借口為自己開脫,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最有效的工作原則。保持一顆積極、絕不輕易放棄的心,成功定會屬於你。
沒有任何借口,沒有任何抱怨,職責就是一切行動的準則。無論你是誰,我們都無需任何借口,失敗了也罷,做錯了也罷,再妙的借口對於事情本身也沒有絲毫的用處。許多失敗,就是因為那些一直麻醉我們的借口。
服從就是遵從上級的指示。在有些人的觀念裏,認為服從就是對的就服從,不對的就不服從。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如果上司的指令要經過你的判斷才能執行下去,那豈不是說,你的判斷比上司的判斷更有權威!所以,服從者必須放棄個人的主見,一心一意地服從其所屬企業(組織)的價值理念和指令。西點的每一個學員,對於自己的權限有多大、集體的權限有多大,都有很清楚的認識。一個人在學習服從時,對其企業的價值理念、運行模式,都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一些企業或團隊喜歡樹立自己的形象楷模,過於抬舉一些表現出色的員工,造成這些員工的個人地位高過了公司,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處理問題,而不必聽從上級領導的指派,這對於公司的整體發展無疑是不利的。西點的要求是每一位學員必須用心體會身為團體一分子的意義,不管是多小的一分子。秉持著這種服從哲學,學員便能從中激發出無窮的潛力,以學會從不同角度磨練意誌,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