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具有企業家的膽略和魄力(1 / 1)

膽略和策略不僅對企業的戰略決策和經營管理至關重要,在個人的職業發展過程中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有的人能勤勤懇懇地做好日常工作,但在遇到職業生涯發展瓶頸時隻能是焦慮無奈,缺乏膽略改變或創建新的職業發展道路;有的人有膽略跳出原有的職業圍城選擇一個發展前景更好的新職業,卻沒有策略適應新的職業環境和迅速具備新職業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難得的膽略似乎變成了草率。因此,隻有同時具備膽略和策略的人,才能在商場和職場中如魚得水,成就大業。

膽略意味著風險,戰略的前瞻性往往意味著風險性。所以我們常常認為:戰略的執行往往是企業家膽略的結果。

作為一個想基業常青的企業家,需要的是良好的戰略判斷,靠的是膽略。“膽”在前邊,敢賭是前提,唯大賭者才能大贏,膽略可謂是成功企業的充分條件。“略”在後邊,謀劃是關鍵。成功的企業一定具有謀略,“謀”是成功企業家的必要條件。企業家就是要有賭徒的膽量加上謀士的頭腦。

戰略的冒險具有兩種結果:失敗,或者成功。有人可能要說,我寧可選擇一個保守的戰略。可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如果一個企業家不能製定超前的戰略,沒有膽略和謀劃,那麼他就不會全心全力地投入,而企業的任何戰略都有可能導致競爭對手的模仿,如果不能在競爭對手還沒有強大之前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優勢和規模經濟的話,那麼我們就不會在競爭之中處於有利地位。從這種意義上說,企業家隻有通過超前投資,具有置死地而後生的精神,“燒不死的鳥才會是鳳凰”。所以,成功的戰略往往需要的是膽略,這種膽略是建立在科學的分析和論證之上,既需要敏銳的觀察又需要前瞻性的判斷。

我們所說的“唯韜略者才能贏”並非是一些企業家拍腦門式的瘋狂冒險,也不是鼠目寸光般的投機行為,更不是打著避免風險旗幟的四麵出擊、淺嚐輒止。

華為在很多年前,就積極進入歐美等主流市場,和思科等500強公司進行正麵較量,把大旗插到了紐約,插到了巴黎。當時被很多人評價為“一場賭博”。今天看來,如果當時總裁任正非沒有敢於進軍歐美主流市場的膽識,沒有敢於挑戰思科的勇氣,那華為就不會率先取得國際化的成功,也不會突破成長的瓶頸。

海爾的張瑞敏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張瑞敏當初力排眾議,進入了當時世界上最難進入的市場——美國市場,盡管當時輿論批評其為“艱難的旅程”,海爾依然義無反顧地實施著既定的戰略。

同樣,聯想加入奧運TOP計劃,被媒體和業界稱為一場“豪賭”;聯想並購IBMPC業務,又被有些媒體稱為的一場賭博。我們相信有一天,當聯想的國際化取得成功的時候,人們才能真正理解和聯想的良苦用心,才能理解企業家們壯舉背後的膽略。

企業家眼光的前瞻與否,反應到企業的角度就是戰略的進與退。我們所提倡的“唯韜略者才能贏”的前提是“大舍”。舍去次要的目標和業務,通過企業資源的持續投入,保持戰略的連貫性是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的根本。20世紀60年代,IBM希望研發出360係列大型機以徹底改變電腦行業的結構,當時IBM投入的資源比製造第一顆原子彈的費用還要高,一旦失敗將會直接把IBM推向死亡的峽穀。IBM的此番集中資源大賭,直接導致IBM對主機幾十年的壟斷,實現了大贏。

做企業,有時候就像是一場賭博,因為前路未知,做決策靠的是企業家的膽略和魄力,由此看來,企業家一定要有點“賭”性,要敢“賭”。在大賭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降低風險,這又需要企業家擁有一個平常的心態,擁有科學決策的依據和敏銳的判斷。基於科學決策的戰略,將會使中國的企業在日益緊迫的國際化進程中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