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富人會不會沒落——富人的出路(2)(3 / 3)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極個別的商人想通過偷稅漏稅來為自己聚斂財富,但是在稅務部門、會計師事務所和國家審計部門的通力協作下,使他們竹籃打水一場空,賠了夫人又折兵,不義之財沒發得了,還被罰款、吊銷執照等。

據深圳一次對2664戶個體創業生意人和承包企業的生意人進行稅務檢查,發現有漏稅行徑的達1883戶,偷漏稅人員比例竟高達七成以上。其中羅湖區的個體戶遲某,炮製出真假兩本賬進行偷逃稅款,真賬的營業額達300萬元,而假賬的營業額還不到70萬元。對他們的錯誤行徑按情節輕重,稅務部門分別予以5倍至10倍的罰款,直到吊銷營業執照,稅法的威力給這些生意人極大震懾。

從當前調查掌握的情況看,有六種偷稅漏稅的現象應引起有關部門注意,製止極少數創業者的不法行為,嚴肅國家稅收法規和法紀。

(1)換牌逃稅

目前,部門機關團體開辦了一些經濟實體,但由於自身缺乏相應的資金和生意管理的能手,隻好采取招聘生意、定額承包的辦法生意企業。這給了少數不法生意人、個體工商戶的可乘之機。他們搖身一變,戴上校辦企業、國有企業的“紅帽子”,成為機關團體經濟實體的承包者。如此一來,他們不僅逃避了現行較為合理的稅收,還享受到新辦經濟實體的一些減免稅優惠政策,致使國家稅收流入個人腰包。

(2)瞞稅

少數創業者利用發票做手腳,采用虛報丟失、偽造塗改、大頭小尾、兩次填寫等手段逃避稅收。例如,某企業承包人將實際金額5萬元的業務分兩次填寫,在業務報銷聯上填的金額是5萬元,而存根聯上竟隻填區區50元。還有少數商人公然違反製度規定,設兩本賬。在應付稅務人員的假賬上填寫少量的金額,卻在給自己看的暗賬上記載大宗生意收入,通過這種手段來減少稅收。可惜的是,再好的偽裝也有漏馬腳的時候,對於這種瞞天過海的偷稅手段,稅務人員隻要下功夫是能夠查出來的。

(3)無證生意

極少數創業者,為了躲避稅收管理,采取不辦稅務登記和營業執照的方法進行無證生意。也有些創業者借別人的營業執照副本生意。他們采取“你來我走、你追我跑、你疲我賣、你查我躲”的遊擊戰術,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結算完畢就迅速逃離生意現場,逃避納稅檢查。

(4)以小瞞大

少數創業者利欲熏心,他們深諳利潤多交稅也多的道理,便節外生枝,虛增成本,假攤費用,達到賬麵上減少利潤而偷逃稅收的目的。

(5)私立賬戶

一些創業者對開設的銀行賬戶棄之不用,而又另立賬戶或采取現金交易不入賬的手段,隱瞞收入,逃避稅收。

(6)偷梁換柱

為了提高利潤,謀求更多的財富,個別創業者公然銷售生意範圍以外的商品,而且將這部分商品的銷售收入隱瞞,以圖少交稅。例如,某發廊生意人擅自銷售電視機和電風扇,某雜貨店生意人非法生意建材。稅務部門堅決取締他們超出營業執照範圍的經濟合同,把已經獲取的收入照章追繳了稅款。

以上這些方法你富人千萬要注意不要采用。否則,也許就會一失足千古恨了。法律上沒有任何餘地!

8.富人不能拿金錢賭未來

富人不缺金錢,但是由於欲望的趨使,很多富人卻往往認為錢越多越好,因此拚命追求更多的金錢,其實這也沒有錯,但切記:別拿金錢賭未來!

賺錢不是一種賭博,不能什麼都不顧孤注一擲的去賺錢,這樣即使贏了也不見得是好事,輸的話更能讓你喪失己有的成功,就拿作生意來說吧!世上隻有持久的生意,沒有持久的暴利,與其求橫財,不如細水長流,積小成多。老老實實做生意,天天有薄利,日久天長,最終也可以成為商界巨子。所以古人說,“生意如牛涎”。做生意就要像牛一樣垂涎三尺,又細又長,拖之不斷。隻要生意不斷線,利潤少也沒關係,比起要麼暴發,要麼一敗塗地,不知要可靠多少倍。

百富勤曾經是香港金融市場裏叱吒風雲的明星級證券行,但是在亞洲金融風暴中宣告清盤,僅僅十年,百富勤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它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到底能帶給人們多少啟發呢?

百富勤的創辦人是杜輝廉和梁伯韜,他們都是香港證券業裏屈指可數的精英分子。1987年的股災之後,香港的股票市場一片狼藉,就在這時候,杜輝廉和梁伯韜兩人開辦了百富勤國際公司。

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下,百富勤就像一隻展翅的雄鷹,以“快、狠、準”的經營作風,抓住每一個可以實現豐厚利潤回報的機會,勇於開拓。所以在短短的10年間,百富勤就由一間3億港元的小經紀行發展到總資產240億港元的跨國集團公司,被認為是股市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