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青年幸村(1)(2 / 2)

“你說你是真田大人的次男,那今年多大了?”弁次郎回答秀吉的問題,說今年十七歲了,然後秀吉又再問道:“兄長呢?”

“兄長昌輝在天正三年追隨武田勝賴大人出征長筱合戰,對上德川軍戰死了。”

“你一定感到很遺憾吧。”“那時我才七歲,什麼都不記得。”“但作為骨肉至親,對德川家還是心存些許憎恨的吧?”

“此乃春秋世代慣有之事,怎能抱著一個又一個的私人恩怨終生不放。即便是德川大人,倘若不是這次向父親施加那般不合理的威壓,想來父親也不會特意派我出使大阪城,請求貴當家的庇護。”

“那麼……若是秀吉回絕了汝等一族的請求,真田大人又當如何呢?”“若是如此,雖不知父親作何打算,但我自己必定會忍下一切屈辱,立即順從浜鬆大人(德川)之意,為他日積蓄力量,不久當德川軍大舉攻上大阪城時,便作為先鋒立下些微功勞,以作為報答大人今日好意之禮。”

“哈哈哈哈!”秀吉不得不大笑道:“浜鬆大人與我秀吉前日剛締結和睦,如今可謂關係極佳。又怎會有德川軍攻上大阪之日呢?”“若沒有的話,自是貴當家之大幸。不過我等小國之輩,為了自保則必須在貴當家和浜鬆大人之間擇一依靠。若貴當家不接受請求,那我等就算閉上眼,也不得不屈從於德川大人。世上雖看起來有眾多大國小國,但不出數年,天下必定會統一。也就是說,不是貴當家便是浜鬆大人。因此,我族歸向哪方,毋寧說完全是依大人您的想法而定。”

此番言論正確地直指大局趨勢。這個不似出生在信州山國且尚未成年的少年,初次身臨即便是諸侯亦心存畏懼的大阪城,竟敢在自己麵前如此大言不慚。秀吉很是喜歡弁次郎的使者風采,一直注視著他道:“好好,要靠就選大樹之蔭。就依靠我秀吉吧,我會庇護你一族之人,不必擔心。”

秀吉似乎對這個少年使者尤為中意,當晚將他留宿城中進行招待,翌日又賜予時令服裝和長刀,讓他回了故裏。

啟程時,弁次郎幸村為謹慎起見再度向秀吉道:“回國後我會好好向族人傳達大人之言,並付諸實際。然而,與上杉家的交涉該如何做呢?”

“我會立即另派密使前往上杉家,請求援助汝等。這方麵你也無須擔心。”

“那麼,也無須我等特意提出嗎?”

“不,真田大人是真田大人,最好能去為過往之事致歉,再三請求援助。”

“銘記於心。翹首以盼的族人想必一定會萬分高興,絕不會忘記大人的這份厚恩。”

阿弁急忙地返回了信州。誰又能想到,二十多年後,在守護豐臣遺孤與德川大禦所的關東軍的義戰中,這個少年弁次郎會作為九度山的隱者真田幸村第一個出現在抵達大阪城的名簿之上呢?

阿弁歸國後,真田一族立即著手上田城的戰備部署,將此後前來的浜鬆使者逐回,切斷通行要道,另一方麵則通過上杉家的川中島眾,請求支援。

從大阪城發出的秀吉的親筆飛書此時已經送達了越後,就算是上杉景勝也無法當作是地方上的小紛爭而有所輕視。事態已經被逼至必須選擇將本藩命運賭在秀吉身上還是家康身上的大分歧點上。藩論決定出兵,並緊急派出河田攝津、本莊豐前等將領,率六千川中島眾士兵前往。

德川方低估了真田。“昌幸確是信玄訓練出來的善於打仗之人,但他隻擅長山國小戰,並非直麵過大部隊的兵法家。城池微小,人數不足三千的小國,或許看到浜鬆大軍便會立即出來投降也說不定。”很多人都持這種看法。

德川軍總數超過一萬八千人。信州奉行大久保七郎右衛門,甲州奉行鳥居彥右衛門、保科肥後守、同姓彈正、諏訪安芸守、平岩七之助、駒井右京等兩州的聯合軍,另外井伊直政、城伊庵、玉蟲二郎右衛門、矢代越中守等將領也從浜鬆前來與之會合。

八月上旬,這支大軍在距上田城外一裏開外的神川現出了整個陣容。從城頭望去,其兵力是己方的十倍,軍備的不同尤為醒目。特別是鐵炮隊等,無一不展示出在靠近中央的強國中自身的快速進化。

“若以這般人數和裝備向城門進攻,我等必會全軍潰敗。應趁敵軍橫渡神川時攻其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