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曲終人不散 (2)(2 / 3)

秋塞鴻冷哼一聲,腳下絲毫不停,在刻不容緩之際避過狼牙棒,手中長劍突然刺出,從兩張鴛鴦刀之間刺進那人咽喉,同時踢起一大片紅葉,那地趟刀手剛用刀將紅葉鉸碎,秋塞鴻已一腳踹中他咽喉,那人被踢出八尺,口中狂噴血泉,連喉骨都一起吐出來,再也活不成了。秋塞鴻打發了這兩人,那狼牙棒已向他直點過來。秋塞鴻長劍一起,迎著棒頭直刺而出,竟將那狼牙棒從中間一分而二,如破修竹,那人手中一輕,然後一截劍尖透背而出,劍尖在最後一抹紅霞中閃著令人心悸的寒光。

劍鋒出,血花飛,但秋塞鴻也發出一聲痛哼,背後已有一人射出一柄鋼錐,打入他的左腿。秋塞鴻就手拔出鋼錐,甩手發出,釘入那人眉心。其他人追到時,隻見到四具屍體,一灘血跡,那青色人影早已不知何處。

殺戮在進行,血腥氣越來越濃,赤楓林沉浸在恐怖與血色中。

文燕鳴對林中的慘叫充耳不聞,他的目光隻是盯著納蘭的背影,腳下如臨深淵,每走近一步,臉色就凝重一分。在他麵前的雖然是個女人,但卻是世上三個最可怕的女人中的一個,他已在她的陰影下生活了三年,在這一千多個日日夜夜,他無時無刻不想取而代之。但他已錯過了最好的機會,現在已是他最後的機會,雖然並不算好,但隻要把握住,就能得到最好的結果。

隨著他的走近,那琴聲也變得更加低沉,緩重,幾乎微不可聞。

文燕鳴腳下輕飄飄的如同在雲間滑行,而那雙風雷袖卻已如吃飽風的帆一般,漲成了一條布袋,攻勢已呼之欲出。突然,納蘭十指輕挑,琴聲倏的變了,音律艱澀厚重,驚人心魄,文燕鳴隻覺四麵八方仿佛布滿了重重疊疊的敵人,一步步向自己逼進,連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他知道若不破去對方的琴音,自己的攻擊威力就會減去大半,於是定定心神,道:“好一曲‘十麵埋伏’,在下就先來領教穀主的琴音。”說著從懷裏取出一隻橫笛,湊近口邊吹了起來。楓林中頓時飛起了一陣輕佻柔緩的笛聲,卻是一曲‘鳳求凰’。琴音雖厚重,但被笛聲一擾,竟然不成片段。

原來古曲《十麵埋伏》說得是楚漢相爭的戰史,而《鳳求凰》卻是司馬相如向卓文君表達心意時所彈的琴歌,因有“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的辭句,故此得名。士兵爭戰之時最怕思及兒女情事,因此笛聲雖柔,卻仍是使琴音大亂。

納蘭見他破去《十麵埋伏》,又奏一曲《廣陵散》,此曲因晉時嵇康死前彈奏而名垂千古,嵇康因忤罪權貴而下獄論死,三千太學生求免未果,行刑之時嵇康神色不變,此曲奏得也是皇皇正大,從容不迫。死姑且難憾其心,何況情事?琴音立時逐散了笛聲。

文燕鳴微微冷笑,也換一曲,音律悠閑平暢,如明月映江,似清風拂嶺,正是古曲《漁樵問答》。

嵇康乃竹林七賢之一,最喜隱居曠放的生活,死雖不能動其心,但此曲中表達的境界最是令他向往,納蘭奏《廣陵散》時心誌與嵇康臨刑時相通,一聽這曲《漁樵》,登時觸動良深,琴音不自主地跟上笛聲,同奏起來。

納蘭猛省,忙鎮攝心神,改奏一曲《陽春白雪》,此曲孤高奧麗,世間能和者極少,漁夫樵子乃凡人俗士,固不能通曉其中妙處。一時間笛聲複弱。

文燕鳴略一思索,嘬唇而吹,音律婉轉流暢,醉人心脾,卻是一曲《春江花月夜》,以流美對孤高,自可與《陽春》比肩。

納蘭見壓不倒文燕鳴,琴音複變,鏗鏘淒苦,隱有羯胡之音,正是後漢蔡文姬所做的《胡茄十八拍》,蔡文姬為匈奴所虜,後被曹操以玉壁贖回,此曲既戀故土,又傷身世,淒苦悲涼自不必說。人生中愁苦遠多於快意,這曲《胡茄》一出,登時便擾碎了《春江》的恬美境界。

文燕鳴額角見汗,身形緩緩遊走,吹出一曲《碧霄吟》。此曲誌趣高潔,瀟灑出塵,便如同一位名士隱者,不入俗流,自潔其身,將世間一切煩惱盡諸拋卻。隻聽笛聲遠及長天,流若浮雲,立時壓倒了琴音。

納蘭微微一怔,再奏一曲,音律時而巍峨峭拔,時而洋洋無絕,正是古曲《高山流水》。《碧霄呤》雖如隱者,但難免有知音不遇之感,聽到這曲《高山流水》,自然憶起伯牙子期二人的典故,不自覺心向往之,和聲同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