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地歡迎孩子的朋友
林思有一個好朋友叫做心潔,她常常到林思家去玩耍。心潔是一個比較大大咧咧的孩子,不像林思似的心思細密,所以有時候她從林思離開以林思的房間就會很淩亂。林思的爸爸覺得心潔這個孩子太不懂事,因此不太喜歡她,於是不太希望女兒和心潔來往。
林思因為這個很不高興,常常和爸爸爭吵,隻是不再把心潔帶到家來,而是到心潔家去玩。一次,爸爸又和林思說起心潔的事情,林思一生氣,離家出走了,後來爸爸花了很多工夫才把女兒找到,女兒回家後依然很生爸爸的氣:“你不尊重我的朋友就是不尊重我。”
原來爸爸並不知道,心潔雖然看上去有些不拘小節,心地卻十分善良,當初林思轉學到新學校的時候一個朋友也沒有,還被一些調皮的男孩子欺負,全靠心潔和自己交朋友,而且心潔很大量,每次都矛盾心潔都從不和林思計較,是一個非常好的朋友。
父母其實不應該去幹涉孩子的交友,沒有一個父母知道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朋友,當你替孩子篩選朋友的時候,其實是在替孩子選擇孤獨。
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與父母早期聯結起來的情感逐漸分離,形成獨立的人格。他們在交友中會逐漸發現哪種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哪種個性特征與自己合得來;哪種需要和動機才能與社會環境相一致。與那些興趣、愛好、性格等不兼容的人在一起,勢必產生矛盾。做父母的,與孩子的同學接觸太少,了解甚少,當然很難替自己的孩子找到稱心如意的朋友。因此,父母隻有通過正確的導向,讓孩子在與同輩群體的交往中尋求知己,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誼,以在學習上互相激勵,攜手並進。
父母要支持孩子的社會交往並且尊重孩子的朋友,孩子需要朋友,孩童時代的友誼是非常珍貴的。沒有孩子不僅使孩子的童年極為孤獨,而且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
讓孩子學會交朋友
對許多人來說,一生中最溫暖、最持久的友誼是在童年時代建立的。雖然父母不能控製孩子全部的社交活動,但以下方法可鼓勵和幫助孩子交友。
——多和夥伴接觸
父母們常認為孩子會自然而然地找到自己的朋友。心理學家托馬斯·伯恩特說:“一個孩子隻有經常和朋友們在一起,才能增進友誼。因此,父母要為孩子們交友牽線搭橋。” 讓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就要讓孩子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子。
——培養廣泛興趣,增強自信心
當孩子擅長於某一方麵的活動,為他們結識新朋友提供了機會,並且他也有自信去結實和自己愛好一致的朋友。心理學家怕恩特說:“友誼建立在共同興趣的基礎上,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那麼就努力培養他們的廣泛興趣。這樣,在參加共同活動中可以逐步建立朋友之間的友誼。”
——為孩子做出榜樣
記著別人的生日並安排和朋友聚會的父母,以自己的言行告訴他們的孩子如何和朋友建立友誼,孩子會從父母和朋友的交往中學到很多東西沒有比友誼更貴重的禮物。在充滿愛、耐心和溫憎的指教下,父母能使孩子們學會這些方法。
利用朋友教育孩子
——可以通過賞識孩子朋友的優點,讓孩子學習朋友的優點。
雲清有一個壞毛病就是不太愛幹淨喜歡把自己的房間弄得很亂,但是雲清的朋友娜娜卻相反自己的東西從來都是井井有條的。於是媽媽常常在雲清麵前,誇起娜娜,並且非常鼓勵雲清和娜娜在一起玩,然後讓雲清學習娜娜愛幹淨的一麵。後來,雲清果然在娜娜的帶領下變得愛幹淨了。
孩子之間的互相學習跟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過孩子的朋友,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
孩子的遊戲常常會涉及到扮演一些角色,而這些角色的分配都是孩子們自己決定的,他們通過很多他們自己的“公平”的方式去努力爭取一些必要重要的角色,而且孩子常常會通過這樣的遊戲來模擬他們對社會的認識,這樣的遊戲可以幫助孩子鍛煉最基本的社會交往能力。
而且當孩子們有了矛盾,做父母的也不應該多加幹涉,孩子之間的爭吵往往沒有我們想象得那樣嚴重,他們自己有自己的解決方式,有時候你還在替兩個麵紅耳赤的孩子擔心,他們卻已經馬上握手言和在一起開心地玩耍了,你幹涉地越多,孩子越是學不會解決矛盾的能力。
——利用孩子的友誼培養孩子的群體意識。
現在的孩子由於在家中得到太多的寵愛,常常會顯示出自私的一麵,個性非常強硬,自我中心。孩子的友誼是幫助孩子改變的最有效途徑。孩子一旦交了朋友,在孩子們的遊戲中,沒有誰會有絕對的權威地位,所以要想和朋友順利地完成遊戲,他們必須遵守大多數孩子都認同的某種規則,如果他們自私地隻考慮自己,勢必就會被別的孩子排斥。孩子會努力和群體保持一致,逐步變得合群起來,這些東西靠父母苦口婆心式的教育是無法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