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下來和孩子聊心裏話
“你知不知道你有多煩!”這是一位國中生阿雷對自己媽媽的怒吼。
為什麼會這樣吼自己的媽媽,孩子也有委屈:早上我想吃餃子,她逼我喝牛奶;晚上做完功課想玩下遊戲機放鬆,她老在旁邊催我去看書;我做錯點事情她又哭又鬧好像天都要塌了;我表現好了她又到處去炫耀好像全是她的功勞。
其實做父母的都挺同情阿雷的媽媽的,誰看不出來這都是太愛孩子啊,為什麼孩子就不理解。問題就出在這裏,為什麼別人都理解,偏偏你自己的孩子不理解?你的孩子會不會也有同樣的疑問,為什麼別人都理解我卻恰恰我的父母不理解?
不要以為一家人,每天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一定就非常了解不。其實就是因為那種自以為是的了解讓家庭成員之間覺得自己好像沒有必要再交流。
有個小故事大家一定都知道:一對夫妻,妻子愛吃魚頭丈夫愛吃魚尾,結婚幾十年他們每次吃魚,都把自己認為最精華的部分留給對方,於是丈夫以為妻子還吃魚尾,妻子以為丈夫愛吃魚頭,兩個人都以為是在照顧對方,直到後來,一次爭吵,妻子說:“你連這一點都不肯讓我,虧了我每次都把魚頭留給你!”丈夫也有委屈;“你以為我愛吃魚頭啊,我還不是為了把魚尾留給你!”兩人這才知道原來自己一直表錯了情,以為自己把最喜歡吃的留給了對方,結果對方一直在忍受自己並不喜歡的魚肉。
如果這兩夫妻不這樣爭吵一次,也許一輩子都不會知道自己做的犧牲是白做了,他們到似乎應該感謝這次爭吵讓他們知道了對方的喜好。生活了幾十年的兩夫妻都還有那麼多互相不了解的地方,你和孩子之前也會有的,所以,別以為你對自己的孩子完全了解,多和孩子做做溝通吧,否則有一天,你的孩子你會對著你怒吼你很煩。
如何和孩子交流
——更專注一點
當孩子向你談他感興趣的問題時,要集中注意力聽,不要漫不經心,也不要一邊做自己的事情一邊聽,如果自己確實忙,也應該給孩子解釋清楚,並告訴他自己什麼時候會空下來。
當孩子講話的時候,不要打斷孩子的話,不要插話進去,如果可能的話,可以適當重複一下孩子的話,或是點頭微笑表示你在認真聽。這些舉動會讓孩子喜歡和你交談。
——尊重孩子的觀點
孩子的觀點總是有偏差的,很多時候也許會可笑甚至不可理喻,但是你即使一開始就不同意孩子的意見,也要耐心聽完,充分了解他們的看法。不認同孩子意見的地方應該和孩子以談論的方式交換意見,不要向孩子不停灌輸你的想法而不考慮孩子的心情。
家裏的一些重要事情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見,如果他的意見和大人的意見接近,也說得出自己的道理就把孩子的想法也考慮進去,讓孩子平等地參與討論,這至少有兩個好處:一是家長做了任何決定孩子都比較容易接受,因為他參與了討論行使了權利;二是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家中還是有一定的地位。
—— 不要抬高自己身份
和孩子交談最忌諱的就是父母炫耀自己的經驗,有幾句話是定不能說出的,例如:我在你這麼大的時候,已經怎麼怎麼樣,或是這個你現在還小不明白,長大了你就會知道了。這樣的話破壞了你和孩子之間平等的氛圍,就把你的身份恢複到了長輩的位置上,孩子很難繼續和你做平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