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說的不合理要求說不
家長對孩子的愛並不是無條件的,家長常常犯一個錯誤就是過分的依從孩子。
父母總是不遺餘力地滿足孩子們的要求,當父母一直滿足他們的話,孩子反而永遠得不到滿足,畢竟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
美國的教育專家曾經告戒家長:“愛不會毀了孩子,但溺愛卻會。”
JANE現在是一家著名雜誌的編輯,她說自己小時侯就曾經是個小公主被父母過分的寵愛,那個時候她總是沒有節製地讓父母給自己買來很多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東西,而目的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JANE的家境富裕,所以她很容易就從父母那裏得到了數不清的芭比娃娃、讓同伴驚歎的昂貴時裝、數百美元一節的舞蹈課程、甚至是私人汽車。
她從別人的羨慕中獲得了極大的滿足,但是後來因為父親遭遇生意對手陷害家中一下子陷入絕境,JANE一下子什麼都沒有了,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沒有了那些物質的襯托,她在朋友中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而且自己根本無法適應突然貧困的生活。好在JANE是個聰明的孩子,她也意識到什麼都依靠父母來滿足自己終究不是長久的,她最終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於是JANE開始出去工作。靠著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她坐上了雜誌主編的寶座,現在她開著自己買的跑車覺得感覺非常好,而且這種快樂是過去自己向父母伸手索取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雖然現在很多父母都具備這個能力讓孩子過富裕的生活,但是不能讓孩子忘記做通過勤奮工作來達到目標。要培養他們勤儉以及儲蓄的習慣,這種教育開始得越早越好。
怎樣對孩子說“不
——理解拒絕的重要性
對於孩子的各種要求,父母其實沒有義務言聽計從照單全收,這樣很容易使孩子養成嬌生慣養的習慣,沒有經受過拒絕和失望,挫折承受力非常低。而且孩子的胃口並不容易滿足,在各種要求輕易地獲得了滿足之後,孩子會逐漸提出來愈來愈高的要求,他們的野心也會愈來愈明顯,需要會愈來愈多,所以需要適當地拒絕孩子,注意恰當的方法和技巧,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能讓孩子懂得很多生活和做人的道理。
——拒絕了孩子之後要簡單做出解釋
孩子並非是不可理喻的小惡魔,在很多時候他們還是能夠理解家長的,所以隻要你做出解釋為什麼拒絕孩子的要求,孩子即使心中有委屈也會明白你的意思。同時,這也是對孩子的尊重,孩子有自己的自尊心,在被拒絕以後能夠得到合理的解釋孩子的自尊心就得到的保護。
但是父母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能把解釋變成一種說教,解釋你們拒絕的理由就可以了,不要在附帶一係列讓孩子厭倦的大道理,也不要長篇大論喋喋不休,把自己的抱怨情緒表現在孩子麵前。另外,就是不要把解釋演變成了對孩子的批評,你拒絕孩子不是因為他曾經做了什麼錯事對他懲罰,而是因為這個要求本身不合理,如果你因為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把拒絕孩子變成了批判孩子,孩子將拒絕你的解釋。
——要從一而終
拒絕孩子也應該誠信,千萬不能出爾反爾,很多父母即使是在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後也會有於心不忍的感覺,事後又會悄悄地給孩子補償或是延期滿足孩子的要求。如果你拒絕了孩子,就一直拒絕孩子,狠狠心讓孩子體會被拒絕的挫折也不是壞事。你長期拒絕了孩子之後又滿足的話,孩子反而會覺得你是一個說話不怎麼具有威信的父母,之後你在拒絕他他可能就會用撒嬌、耍賴等方式來獲取你的同情。
如果家長確實覺得自己拒絕地太生硬了,孩子的要求是有道理的,那麼家長可以在和孩子談談,把自己的看法和孩子交換以下,確實是合理的要求,在滿足孩子。
——讓孩子知道什麼是不合理要求
孩子很多時候並不懂得合理和不合理之前的區別,父母可以引導孩子。例如,你的孩子已經有很多同一個係列的玩偶了,但是她在要求你買一個和之前有的差別不大的玩偶。你就可以告訴孩子,家裏的這個和她想要的其實是一樣的,不如用買玩偶的錢去給孩子買個新書包,因為書包已經舊了,孩子自己衡量一下,就會覺得自己是更需要一個新書包而不是一個和之前大同小異的玩偶。
——父母在答應孩子的要求以前,可以讓孩子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如果孩子完成了就滿足他們的要求,完成不了就不能滿足他們。例如,孩子提出要買玩具,父母可以要求他們洗一次碗或者掃一次地。想要得到的東西越貴重,需要做的事情就越多。這樣,一方麵對父母而言,在滿足孩子要求的同時,又培養了他們的勞動意識和動手能力;另一方麵對孩子而言,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的東西,他們肯定也會更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