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怎麼樣和異性接觸
孩子到了青春期,好像做父母的和孩子一起都變得敏感起來,孩子身邊的每一個異性父母都難免會多注意一下,這個時候孩子的異性的相處好像最容易被誤解、又最容易出問題。
不少地父母都回避這個問題,盡力地讓孩子不去和異性接觸或是少接觸,在他們看來,現在和異性接觸孩子隻會早早地開始戀愛影響學習。其實家長越是禁止,孩子越是好奇。這個時候不少孩子已經情竇初開,對異性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好感,即使沒有產生愛慕之情,也會開始對異性感到好奇,渴望和異性做朋友,父母的阻止其實是因為他們總是誤解了孩子。
父母的擔憂
——與異性交往會影響學習
這種說法是很多家長和老師反對學生與異性交往的主要理由之一,而且他們似乎總能舉出一大把的例子來證明那些“談戀愛”的孩子如何地影響了自己的學習成績的。其實,我想可能很多孩子學習成績受到影響,父母和老師也要負上一定責任,因為孩子可能自己並沒有因為和異性的朋友有接觸而分散精力,卻反而因為承受不住來自父母和老師的壓力而倍感困擾。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善於和異性相處的人一般都是比較積極樂觀的,如果他能夠和異性相處得很愉快,他自己的情緒也會十分飽滿,學習和工作的效率都很高。讓孩子和異性交往其實並不會對孩子的學習產生多大的影響,相反隻要控製得好了,還會對孩子的學習產生積極作用。如果僅僅是怕孩子太早戀愛就阻斷了孩子和異性成為朋友並互相學習的機會,未免是得不償失的。
——與異性交往最容易讓孩子過早戀愛甚至犯下錯誤
父母的敏感性有時候常常會讓旁人覺得可笑:他們一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果和另一個異性單獨在一起,就會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戀愛了。一旦對孩子產生了懷疑,他們就開始緊張,一邊拚命地阻止孩子和“戀人”的接觸;一方麵到去指責別人家的父母不管好自己的孩子。
其實父母完全不必如此緊張,這個時候孩子其實很多時候並沒有像你們所想的那樣是在戀愛的,一男一女的約會大部分其實是孩子的正常友誼交往,而這些孩子在這個時候單獨相處的時候,談論的話題也大多脫離不了學校生活和功課內容等。有的時候家長的小題大作可能反而造就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原本是普通朋友的兩個孩子被你們的逼成了一對真正的小情侶。
即使孩子真的是戀愛了,也並沒有什麼可怕,愛情本來也是一個必然的過程,隻是孩子開始得早了一點。家長怕孩子戀愛,無非怕的一是沉溺感情失去理智影響學習,二是不小心有了過早的性行為。與其因為害怕而阻止孩子,坦誠地和孩子談談,了解孩子心中所想,也明確告訴他你的想法,也許談過之後你會發現,問題遠沒有你想象的嚴重。
和異性交往不是長大後的事
不少父母都說,和同性別的孩子交朋友不就可以了嗎,現在不是戀愛的時候沒有接觸和認識太多的異性,結交了異性朋友孩子反而會想東想西的。
其實,學會與異性交往,達成異性交往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社會目標之一。按照人類心理社會發展的自然進程,一個正常人從國中開始就需要學習建立異性友誼,這不是孩子長大以後才需要做的事情,如果嚴加控製,孩子以後可能就喪失了和異性交往的能力。
而且因為男女之間的性格差異,讓孩子和結交異性的朋友,可以讓孩子實現彼此性格的互補,互相學習優點,男孩子會因為和女孩子的接觸而變得更細心,女孩子也可以通過和男孩子的接觸克服自己小氣脆弱的缺點。
孩子已經具備了和異性交往的能力
父母往往認為異性之間交往是一種禁區,孩子還不具備和異性交往的能力,這樣的想法本身就有問題:難道和異性交往還需要什麼特殊能力不成?
其實孩子早就具備了這樣的能力,因為異性交往和孩子的同性交往是一樣的,都是最普通最簡單的人際交往,並不需要什麼特殊的能力。
有的父母會擔心自己的孩子不夠成熟,但是如果孩子一直沒有結實過異性的朋友,那孩子有可能才是真的永遠不會成熟起來。
青春期的孩子,對自己和身邊的異性都有了新的認識,他們會重新發現彼此之間的不同,然後渴望獲得對方的友誼,和異性朋友那裏學到的很多經驗是在同性朋友那裏學習不到的,大家都能從對方那裏學到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處世風格等,正是這樣的交流學習讓孩子的思想更全麵,內心也更成熟,視野更開闊。
父母的嚴格禁止,隻會讓孩子增加自己的心理負擔,卻並不會讓孩子斷絕和異性做朋友的想法,與其讓孩子偷偷摸摸地去嚐試異性的友誼,倒不如家長坦誠一點,大方一點,放手讓孩子去嚐試異性交往,在坦誠的父母麵前,孩子反而不會藏匿自己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