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12)(1 / 1)

讓孩子有一顆愛心

為孩子創造一個愛的環境,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培養一個有愛心的孩子,聰明的媽媽各有各的辦法。愛心教育是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會或得更自信更快樂。給孩子一顆愛心,一份快樂人生。如何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

美國孩子的愛心教育

——公民精神

美國人也提倡公民的“服務精神”,而且這種精神在每個人的內心都發揮著作用。

從在幼兒園開始,阿姨會告訴孩子要懂得環保,為自己和別的孩子創造幹淨的環境,所以任何掉在地上的垃圾,孩子都清理幹淨。

孩子從小會接受公民教育,被老師帶領著去參加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幫助別人做有益的事情。老師會常常組織大家討論我的存在給周圍的人帶來了什麼?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我能給別人做些什麼? 老師會肯定那些在談話中表現出尊重別人、幫助他人的想法。長期接受這樣的教育,孩子們都會明白什麼是道德什麼是不道德。

在孩子成績單上,孩子參加小區誌願者活動、幫助照顧養老院老人、為殘疾人做的事情、.為保護環境出力等行為都會被記錄下來作為憑證。美國人並不提倡做無名英雄,做了好事是很光榮的事情,可以被嘉獎,更應該給記錄下來。

——愛心缺乏也是病

美國的父母把那些沒有愛心的孩子稱為是患上了“愛心缺乏症”,在他們,恩看來與人打招呼不知道稱呼別人的姓名、習慣威脅恐嚇他人、對別人的事情漠不關心、對公共的事業冷漠都是“愛心缺乏症”的表現。

美國有很多專家會用很多方式來治療“愛心缺乏症”。

例如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讓孩子心存感激之情等。

如何對給孩子一顆愛心

——父母要做關心別人的模範。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最有效的,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成長所起的作用。家長應該堅持正麵的教育:孝順長輩、關心親朋、團結鄰居、尊重孩子氣的同情心。

——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關心。

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關心、相互體貼;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愛心。在餐桌上,主動給別人夾菜;和家人一起討論明天的晚餐內容;和家人分享一塊蛋糕時給不在場的人留下一份,都是相互關心的表現。

——學會與人分享。 當孩子誠心誠意請父母分享自己的東西的時候,父母應該開心地接受而不拒絕孩子的好意思。孩子的好意若是長期被拒絕,就再也沒有和人分享的意識了。

——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隻有勤勤勞才知道關心體貼別人,父母要付諸行動,大膽放手地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勤勞而充滿愛心。

——給孩子足夠的自尊

每一個孩子都會或多或少地表現出一些很不禮貌的行為,但是請千萬別用自私、沒有道德甚至品行低劣等詞語去定義孩子,每個人都是善與惡的結合體,孩子其實本質並不如你想象地那樣壞,隻是他還不清楚自己的言行所代表的意義。在對孩子進行愛心的教育時,一定要給孩子留夠足夠的自尊,如果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不妥之處傷害到別人了,就別把他的錯誤指責出來並不斷地重複甚至在第三方麵前提起,讓孩子自己去悄悄改正。如果你對他一時對他們的不禮貌或缺少愛心的行為打加指責,甚至全盤否定孩子內心深處的善良。

——強化友好行為

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對孩子友善的行為要及時地讚揚孩子,要鼓勵孩子繼續這樣的行為。

——培養表達愛心的能力

把孩子帶出去,讓孩子多接觸人群,多與同齡小朋友交往、玩耍。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看孩子怎樣識別別人的好意並向別人表達好意,要讓孩子在和人的交往過程中喜歡別人和人做朋友,這樣可以 培養孩子的愛心。

——讓孩子和大自然交朋友

讓孩子學會愛護花草和小動物,大自然是人類好朋友,要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愛護自然、保護環境也是一種善良。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出去看看,欣賞美麗的風景,看看動物園的小動物,讓孩子熱愛這些美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