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利用假期去做義工
讓孩子去做一次義工,讓孩子體驗一次付出的快樂,讓孩子知道,自己已經長大,已經具備了為人服務並讓人快樂的能力。
許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過於懶惰、過於自私,他們不懂得責任,十幾歲的年齡了,還從沒想過自己應該做些什麼。而做義工就是一個很好地讓孩子認識自己的途徑。
鄭秀文有一支歌叫《加爾格達的天使—德蘭修女》,可以說,什麼是義工,德蘭給我們做了做好的詮釋。
德蘭修女出身於一個非常有教養的南斯拉夫家庭。上世紀40年代,她來到印度,想要辦一所貴族化的女子學校教好一批有錢家庭的子女們
上世紀40年代,印度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充斥著種種悲慘淒涼的場景,出生還算優越的德蘭,驚異地看著窮人赤身裸體的躺在街上就快要死去,他們虛弱到甚至無力去驅趕身上的老鼠與蟲子,在死去之前,他們的身體已經被其它的生物吃掉,但是他們還活著,奄奄一息地活著。這場景震撼了德蘭,她再也坐不住了。她離開修道院,走入這個貧窮、髒亂的世界。
德蘭一個人為當地的窮人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她親手為那些垂死的窮人擦洗身子,搬運屍體,並為他們祝福。 1999年,德蘭去世,整個印度,一個不信奉天主教的國家,為一個天主教的修女,為一個外國人,進行了國葬,諾貝爾和平獎成為了對德蘭最大的肯定。
當然,我們並不是要讓孩子一定去這樣的義工,但是一定要讓孩子經曆這樣一個過程,他會從其中認識到自己。
付出的快樂
在美國的一個小鎮上,有著唯一的一個乞丐,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有一天這個乞丐突然離開了。一個乞丐的離開應該不是什麼大的事情,可是小鎮的居民們卻在教堂裏開了一個緊急會議,請求神父無論如何也要把他找回來。為什麼呢?原來因為宗教的原因,這裏的居民都認為人應該仁慈,要多做善事,他們相信這是積德行為而且樂善好施能夠給自己帶來快樂,可是這個小鎮實在太小了,大家都生活得平靜安詳,也不常有大事情發生,大家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施舍這個乞丐了,所以這個乞丐離開後,大家突然發現自己連做善事的機會都沒有了。於是在善良的居民的要求下,神父把乞丐找了回來,小鎮的居民又在對乞丐的施舍中重新找回了快樂。這雖然是個聽上去很像笑話的故事,但是也從側麵告訴我們,付出是可以收回快樂的。
在大學時代,認識過一個女孩,她常常憂鬱,覺得這個世界虧欠她的太多。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去了一家幼兒園體驗生活,在那裏和那些孩子一起過了一天。那天的孩子們對幾個新來的年輕女老師很好奇,他們瞪著眼睛偷偷地大量著陌生的老師,然後膽怯地走過來表示友善。
我們帶著這些孩子去戶外做遊戲,被告之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於是我們盡力地去注意每一點可能不安全的因素。因為是聖誕節,孩子們有遊園活動,我們讓孩子做一些小遊戲,然後分發一些小禮物給他們,這些禮物讓孩子們很開心。在我們將要離開的時候,一個胖乎乎的小男孩采了一把野草,非常認真地對我們說:“這是給你們的禮物!”
那位女伴後來一直把這把野草放在自己的書桌上,她愛上了和孩子在一起,並最終做了一名幼兒園老師,並且不再憂鬱。她常常這樣說:“我隻為孩子們做了一點點事情,卻被她們記在了心裏,這是多麼大的收獲啊,我覺得我還應該為他們做得更多。”
這就是為什麼要讓孩子去體驗一次義工的目的,孩子會發現,當他付出辛勞被別人感謝的時候,他會發現原來自己有一種能力讓人幸福快樂。做義工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它和慈善募捐不一樣,同樣是獻出愛心,但是當你和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做近距離接觸的時候,心靈的震撼和募捐的心情是絕對不一樣的。
孩子都有善良的本性,讓義工的經曆去喚起孩子內心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