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去雜念,阿毛轉身向爹娘行三叩之利,起身道“孩兒在外,還請爹娘多多保重,他日歸來定當好好報答養育之恩”,說外快步跑向村東的私塾學堂,隻剩下莫叔夫婦相扶而立。
這次小安村征兵有七個名額,原本沒有阿毛什麼事,隻是聽聞征召之事,和先生說起,而先生征問了老爹後,也不知道使了什麼手段,竟然使郭城給小安加了一個名額!別看這一個名額是小,但在這琦佑嚴謹的軍策風格來說,卻也算是個首例。
當阿毛走到學堂的時候,其他從軍七人和送行的親人,已有四人到達。阿毛過去給私塾的劉先生問好行禮,隨後走到一邊靜待其他應征者。不多時其他幾人也陸陸續續到來。當人都已到齊事時。劉先生先是勉勵這些應征者多多努力為國殺敵,相互之前多多照應雲雲。隨後介紹了領隊郭城的陳捕頭。
“莫臨也來了,小安村的應征新兵都已到齊,這到衢州的一路讓,我這八個學生就有勞陳老弟了”。等一切都準備妥當後,劉先生對陳捕頭鄭重道。
陳捕忙回禮,“劉先生客氣,陳某承張將軍看得起,負責此次護送郭城新兵,自當全力照看他們的周全,劉先生的學生,自是會多加照顧”。
劉先生感慨“‘先生’二子劉某不敢當啊,上次軍中禍事能活下來,已是萬幸,此次我小安的嶽武此子不錯,勞煩陳老弟幫我向張將軍代言,可稍加關注,征兵事大,我也就不多招待了”。
陳捕頭點頭應答“陳某一定帶到,告辭!”。
隨後陳捕頭向在和親人們道別的少年們一招手,道“各位少年英雄,我們走吧!”
嶽武、莫臨應聲快步跑到陳晨身前站定,隨後其他六位少年也如嶽武一般抬頭挺胸站定,猶如即將展翅高飛的幼鳥。
陳晨看小安的八位少年,在未入伍便能有微弱的軍人意識,這劉先生當真不凡,不枉張將軍看中,隨後簡單的講解了途中重要事宜,也就不在多言領隊前往郭城。
在郭城莫臨見到了其他郭城下轄二十七村應征少年新兵,每村少則三、五人,多則十一、二人。共計二百三十二人。在陳捕頭和另外八位捕頭的護送下前往邊境衢州。
一路上種種不提,而莫臨也漸漸發現娘親做的被子不宜顯髒,被芯是去年買的新棉,行李中都是必備的物件,注重實用而不花哨,衣物俱是新布做的,用水洗曬了幾次,少了新衣的僵硬,可笑自己剛開始還羨慕王大胖子的新被子,上麵那隻麒麟很是威武,而十餘天後王胖子隻能和別人合擠了,因為他的被子被他蹬壞了。
經過二十六天的行走,除去一名應征者因雨夜小解滾下半山摔斷腿,一名捕快送他返鄉外,陳晨帶領著七位捕快,二百三十名一新兵到達衢州覺城,經過這二十六天的時間,原先嘻嘻鬧鬧的少年們,也漸漸有了一些沉穩。陳捕頭在覺城驛站等了幾日,也不見衢州琦躍軍派人來造冊領人,去衙門詢問時,陳捕頭察覺到覺城詭異的氣氛,不顧覺城捕快的阻攔帶著郭城應征新兵前往自己所知的那處琦躍軍營。
琦躍軍營離覺城半天路程,陳晨一行剛出覺城的時候天就開始陰沉起來,當到達琦躍軍營外是,已是天雷滾滾,大雨將至。陳晨在軍營外就被攔阻,告知需要通知中軍大人,接到通知方可放行。
陳捕頭也出生琦躍軍,而今被陌生軍士阻在門口,看著中軍方向的王旗,心頭猛跳,不由生出一個可怕的念頭,齊王來軍中了,此前軍中盛傳國主懦弱,先主幼弟齊王欲取而代之,如今看來恐是真的,此時,陰沉了半日的天,轟然降雨入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