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創業是一個從無到有、以少聚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隻知道跟在別人的後麵,恐怕成功隻能是遙遙無期了。
爛魚塘裏能撈錢
武漢人周密德是一個“奇人”,因為承包了一個爛魚塘而賺了幾十萬元。但他並不是用魚塘養魚,而是……
周密德所在的村前有一口四五畝的爛魚塘,村委會對此非常頭疼,一直想請人填埋,可是又拿不出錢來。
1998年,周密德卻突然提出要承包該爛魚塘的要求。當時,村民們都認為他發瘋了,因為這魚塘白送都沒有人要,於是不少村民等著看他的笑話。
但周密德沒有理會親友的勸告和他人的譏諷,毫不猶豫地和村委會簽訂了30年的承包合同,5年後向村委會上繳2000元的土地承包費用。
其實,周密德並沒有發瘋,之所以敢這麼做,是因為他有著靈敏的商業嗅覺和靈活的商業頭腦。他仔細考察過爛魚塘周圍的環境,發現爛魚塘旁開有一家廢品收購站。同時他捕捉到的信息是:有關部門正在為沒有地方填埋垃圾而頭疼。
承包魚塘之後,周密德首先爭取到了有關部門允許他在爛魚塘裏填埋垃圾,然後,他和廢品收購站的老板簽訂合作協議:
由廢品收購站老板負責雇人挑揀並填埋垃圾,回收的廢品所得雙方五五分成。為了吸引更多的廢品貨源,周密德還給運送垃圾的司機一定比例的提成。
結果,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周密德就將爛魚塘填了起來,並因此賺了2萬元。
爛魚塘填起來後,周密德又在此處修建小房子進行出租,幾年下來,他前前後後賺了30多萬元,這可比養魚的利潤要大得多了。
周密德的經曆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事實:不要被傳統的經濟觀念和固有的思維定勢所束縛,而是要異想天開、獨樹一幟,這樣才能找到商機。
永遠超前一步
有個年輕人,想法總是和別人不一樣,在別人熱衷於做某種生意的時候,他偏偏選做其他的生意,結果賺的卻比誰都多。
當村裏的人開山賣石頭的時候,這個年輕人卻專挑奇形怪狀的石頭,賣給城裏那些搞園藝或養鳥的商人。
三年後,他在村裏第一個蓋起了水泥樓房。
後來,此地不準開山隻許種樹了,於是這裏成了一片梨園。秋天,漫山遍野的雪梨、鴨梨引來四麵八方的客商光臨,因為這裏的土質好,出產的梨果汁濃、果肉脆甜,味道純正無比,頗受人們的喜愛。
正當當地人因種鴨梨、雪梨帶來滾滾財源時,年輕人卻將梨樹賣掉,開始種柳。因為他發現,這裏種梨的多,來這裏做生意的客商不愁買不到好的梨,隻愁買不到裝梨的筐子。
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做對了,他種柳比管理梨樹的時間少,而且更賺錢。幾年後他成了當地第一個在城市裏買房的農民。
後來,一條鐵路從他所在的村子貫穿南北,這裏的交通變得極為方便。於是,當地果農由過去單一的種梨賣果,進而發展為建果品加工廠及批、零市場,變成以種梨為基礎的多元化生意。
就在大家忙於集資辦廠、辦公司時,這個年輕人卻在他的地頭上砌了一麵3米高、100多米長的牆。
這麵牆麵朝鐵路,背靠他的翠柳,兩旁及周圍是一片一望無際的梨園,坐火車的人,春天可以欣賞到盛開的梨花,夏秋可欣賞到漫山遍野似呆瓜的梨子,同時也會突然看到“可口可樂”四個大字。就憑這麵牆的廣告,他每年又比別人多收入4萬元。
過了幾年,年輕人在城裏開了一家西裝門市,但門可羅雀,生意出奇得差。原來就在他家對麵也有一家西裝門市,相同牌子的西裝,對方要比他這裏便宜幾十元錢,因此,兩家經常發生口角,經常引得路人圍觀。就是這樣,年輕人每年還是要賺不少錢,為什麼呢?因為對門那家西裝店也是他開的。
這個故事可能大家在各種報紙雜誌上都讀到過,老故事之所以還要重提,那是因為它太經典了。
利用歐元做生意
2002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用、流通。各媒體爆炒、特炒之際,許多人不以為然地說:“歐元是歐洲人的事,離我們遠著呢,炒那麼熱乎有什麼用?”
然而,早有目光敏銳的商人將歐元啟用化為自己的商機,狠賺了一把令同行扼腕慨歎的“歐元錢”。
這是我國浙江一家民營企業。早在兩年前,該企業捕捉到一條商業信息——十幾個歐洲國家正在流通的貨幣的尺寸將小於統一後的歐元主幣。這條看上去平淡無奇的消息,該企業卻如獲至寶,立即敏銳地意識到:歐洲市場原有的錢包必將被淘汰。
與此同時,他們還得知歐盟各國的皮件生產企業正在加班加點設計、生產適用於歐元的專用錢包。另外,歐洲的本地產錢包成本很高,生產的產品遠遠滿足不了當地市場的需求。
於是,該企業立即抓緊時間,開發生產了40多款230萬隻歐元專用錢夾,並在歐元正式啟用前,迅速投放歐洲市場,一舉成功。230萬隻錢包轉眼間就被搶購一空,而且大批的訂單隨著這次成功源源而來,該企業的生產任務不斷增加,已經滿滿地排到了年底。
國際市場細節性的信息變化對於企業來說都是很好的商情。同樣條件下,誰先抓住商情誰就能得到先機。可往往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失去先機。失去先機並不可怕,先機過後還會有商機,隻要舉一反三,細心研究,才有可能不會一再失去這些寶貴的商機。
“歐元錢包”事件過後,許多企業猛醒。他們觸類旁通,開發出一大批“趨時商機”。他們針對歐洲各國大力宣傳歐元的市場行情,在商品花形設計上引入歐元圖標,設計推出了各種款式的印有歐元圖標的旅遊禮品、禮品盒等,也受到歐洲市場的歡迎。這些生產企業能夠抓住這些商機,可見他們對商情研究也很充分。這就叫“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許多商機隱藏在市場行情的變化當中,靜靜地等待我們去利用。精明的商人不會隻把目光局限在行情的起伏上,他們會通過研究和考察挖掘出隱蔽的“角落商機”。本案例“歐元錢包”事件也正是如此。
國際市場變幻莫測,產品時效性特別強,獨樹一幟的熱銷產品也需要結合宏觀市場的變化,靈活地經營。在無窮無盡的變化當中,有無數的“角落商機”等待著你去開發、去利用,就看你會不會做生意了。
有慧眼還要有思想
有這樣一個故事:歐洲人湧入澳洲開拓殖民地時,有一個冒險者在澳洲奮鬥多年,一事無成,以至於窮困潦倒,流落街頭。一天,他偶然在海邊碰到一條死鯊魚,發現鯊魚肚子裏有個小皮包,包內有一張50天以前的英國報紙,上麵報道說英國和一個國家爆發了戰爭。他從這條信息想到,戰備物資需要大量羊毛,羊毛價格肯定會上漲,而當時澳洲羊毛嚴重滯銷,價格極低。
從英國開來澳洲的船,至少要一個星期才能到達。於是,他開始大量收購羊毛。一星期後,消息傳來時,許多經商的人都轉而做羊毛生意,羊毛價格直線上升。這位冒險者靠這條信息一夜之間成了百萬富翁。
李光前是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的女婿,新加坡的華人企業家。一次,一位英國商人要回國,打算把1000英畝膠園以10萬元價格賣出。李光前調查之後決定購買,卻受到嶽父陳嘉庚先生的反對。陳嘉庚先生認為膠園附近經常有猛虎出沒,危害人的生命安全,許多工人都不敢去割膠,即使膠園再便宜也沒有什麼價值。而李光前則通過調查了解到,政府已經計劃在該膠園附近修建公路,有了公路,人來車往,老虎就不會輕易出現,膠園價格也肯定會漲起來。他堅持己見,籌錢把膠園買了下來。
不久,李光前的預言變成了現實。政府在此膠園附近修建公路,膠園價格暴漲了2~3倍。第二年,李光前把這個膠園以大約40萬元的高價售出。這樣,在短短的一年內,李光前就淨賺了30萬元左右。他用這筆錢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1975年3月的一天,美國亞默爾肉食加工公司老板亞默爾正坐在沙發上翻閱當天的報紙,突然,一則幾十個字的消息讓他差點跳了起來:墨西哥發現了瘟疫病例!他由此想到:如果墨西哥發生了瘟疫,就可能會傳染到與之相鄰的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而從這兩個州又可能會傳染到整個美國;加州和得州是美國肉食供應的主要基地,這樣,肉和肉製品就有可能大幅度漲價。他馬上叫來家庭醫生亨利,讓他到墨西哥去實地考察瘟疫情況。幾天後,亨利回電證實那裏確實發生了瘟疫,而且非常厲害。亞默爾接到電報後,立即集中全部資金購買加利福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的牛肉和生豬,並及時運到美國東部。
不久瘟疫傳染到美國西部的幾個州,美國政府發布緊急命令:嚴禁一切食品從這幾個州外運,當然也包括牲畜在內。一時間,美國市場上肉類奇缺,價格暴漲。亞默爾在短短幾個月裏,淨賺了900萬美元。
鯊魚肚子裏的一張舊報紙,政府計劃修建公路,某地發現了瘟疫……這些大眾信息或潛信息對商界絕非無關。這裏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挖掘潛信息,並不等於直接獲得了效益。有時,還必須對它強化處理,努力使信息產生增值效應。善於捕捉和挖掘潛信息是重要的,善於采取果斷的措施也同樣重要,而且可能更重要。二是挖掘潛信息必須有非凡的邏輯推導能力和對顯信息的綜合分析能力。亞默爾的成功,就在於他有效而及時地挖掘了潛信息——肉類會漲價。於是他果斷采取了領先一步的對策。我們從這裏可以看出:有慧眼,才能把這紛擾世界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有思想,才能的微燭幽,見微知著,把信息轉化為商機。
全是內衣惹的禍
丹妮絲在沒有創業之前是一名普通的銀行職員,當時,她與其他職業女性一樣,很喜歡穿一種剛剛流行起來的長筒絲襪。這種長筒絲襪配著裙子穿,又涼快又不失莊重,這使眾多的職業女性在炎熱的夏季徹底告別了古板、悶熱的長筒褲子。
可是,丹妮絲不久就發現了穿這種長筒絲襪所帶來的不方便:如果穿的時間稍長了一些,襪子的頂端就會縮回來。有時,丹妮絲正在為顧客服務,有時正在與客戶談判,那長筒襪竟然會不聽話地縮回來。每當這時,丹妮絲就要不得不借故去衛生間。麵對這種尷尬,丹妮絲想到,別的職業女性也一定遇到過,那麼,如何才能解決這一問題呢?
有一天,丹妮絲正站在大廳裏同一個很重要的客戶談話,卻又感到裙子裏麵的絲襪在下滑了,她實在被這個問題搞得心煩意亂,隻好又借故上衛生間。這一次,丹妮絲隨手解下了紮在頭上的一根絲帶,一撕為二,然後用發夾在自己絲襪的跟部分別穿了兩個洞,用絲帶將它吊在內褲上。結果,這種很簡單的應急方法很管用,整整一天,她的絲襪再也沒有掉下來。丹妮絲馬上意識到了這將是難得的商機,隻要在長筒襪的頂端加上一個吊帶,便可以成為一項新的發明。於是,丹妮絲毅然辭了工作,開了一個襪店。一雙襪子僅用5分鍾便可改完,結果,深受其苦又舍不得絲襪的女士們紛紛湧來改製,丹妮絲收益相當不錯。
有了資金積累以後,丹妮絲便自己開工廠生產專門的吊帶絲襪,後來又在吊帶襪的基礎上研製出了更方便的褲襪。現在,丹妮絲已擁有了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十幾家分店,固定資產達到500萬美元。
隨著吊帶裙、露背裝的盛行,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輕盈的雪紡蕾的胸衣,不僅樣式時尚,而且透氣性好。可這種文胸也有缺陷,就是濕水後容易“走光”。
一次,女大學生徐露當空姐的姐姐從國外帶回了一些花型乳貼,它沒有吊帶和搭扣,是專貼在乳房上防止“走光”用的,在國外非常流行,如果要穿露背裝或吊帶裙,一定要有這個裝備。
聯想到上次一個女同學因為裙子不小心弄濕後胸部透明得依稀可見的尷尬場景,徐露就將姐姐帶回的十幾對乳貼拿到學校試著銷售,結果被一搶而空。沒有買到的同學甚至還紛紛要求訂貨。
徐露由此感覺到這裏麵大有生意可做,於是她通過姐姐聯係到了國外的進貨渠道,並找到學校旁邊一家內衣店請求店麵合租。由於乳貼屬於一次性消費品,不幹膠層使用幾次後就失去了黏性,所以來此購買的回頭客很多,徐露的生意十分紅火。
一家五星級賓館業務經理聞訊找到徐露,說要代銷這種產品。因為這家賓館的消費群多為女性白領,她們對這種花型乳貼非常感興趣。業務經理開出的條件很優厚,給徐露10%的返點,如果銷量加大,可增加到15%,徐露隻管供貨就行了,並且按月結付。
這又給徐露賺錢打開了思路。接下來,徐露把眼光瞄上了各大商場的內衣櫃台,她馬不停蹄地去找商場經理談判。兩個月後,多數商場的內衣櫃台都擺上了徐露的乳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