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沿海許多城市都十分強調法治的意義,大連、寧波、青島等地都把建立、健全良好的法治環境作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為了建設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之一,增強其作為國際中心城市的競爭力,上海市提出要實現城市和經濟發展的國際化、信息化、市場化和法治化。我國西部的許多省區和城市也紛紛提出了加強法治化的任務。成都市先後兩次作出關於依法治市的決議,並確立了依法治市的戰略方針,力求通過法治建設,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

在理論層麵上,我國學術界關於法治與經濟二者之間關係的理論已達相當水平。但既有的成果多是從法學的角度出發,立足於宏觀層麵,強調法治對於經濟的規範和引導作用,而關於法治對區域經濟發展內在各因素的影響的研究則很少。在法治建設與區域特色經濟培育、區域核心競爭力提升、區域經濟開發、區域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係等研究領域,還留下了許多可進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間。

因此,加強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法治建設研究既是理論的要求,也是實踐的需要。本書試圖運用區域經濟學研究的方法,以法治建設為切入點,探討加強法治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關聯。

二、研究結構

全書分為三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是總論,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從分析法治的科學內涵入手,論述了法治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聯係。第二部分是專論,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分別從法治建設與區域特色經濟培育、區域核心競爭力提升、區域經濟開發、區域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係出發,闡述法治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聯。第三部分包括第七章和第八章,以成都市為實證,對構建法治區域實踐中的問題進行理論思考。

第一章,相關範疇界定與理論回顧。法治有其獨特的科學內涵,對其進行係統、深入和科學的解析,是把它導入區域經濟發展分析的邏輯起點。本章闡釋了法治的科學內涵,對相關概念進行了明確界定,概述了法治與經濟發展的有關文獻資料,對其中一些學術觀點進行了評析。

第二章,法治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分析。本章從法治作用於區域經濟發展的宏觀環境和內在要素兩方麵的研究入手,全麵分析和揭示了法治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製度基礎、管理模式、調控規製等方麵的作用,回顧了國外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法治實踐,並對它們的經驗作了分析歸納。

第三章,法治建設與區域特色經濟。本章分析了區域特色經濟的形成過程,對法律、法規在區域自然生態、曆史人文資源的保護、實現資源優勢轉為經濟優勢、促進主導產業形成等過程中的作用進行實證研究,探討了促進區域特色經濟培育的產業立法的主要內容。

第四章,法治建設與區域核心競爭力。本章從分析區域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和構成要素入手,研究了法治對區域技術創新和人力資本形成與積累等方麵的作用,提出加強區域知識產權保護、建立人力資本形成與積累良性機製、建立風險投資機製等法治建設,促進區域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和提高。

第五章,法治建設與區域經濟開發。本章分析了法治建設通過為區域經濟開發建立法治機製、法定機構和國家援助機製,培育區域經濟增長極,提高欠發達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加強開發區法製建構等途徑,促進區域經濟開發的作用機理,並針對西部大開發的法治建設進行分析探討。

第六章,法治建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本章將法治建設的社會價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特征結合起來,闡述了二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關係。針對區域可持續發展麵臨的新形勢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章提出了加強區域可持續發展法律製度供給的主要原則和具體內容。

第七章,法治區域的構建。本章著重研究了加強區域法律製度創新、加強區域經濟法製建設、建設法治政府、實現司法公正、培育現代法律文化等法治行為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現實意義,提出了建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法治區域的具體路徑。

第八章,成都市法治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