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逆境之中,寬心能幫你超脫艱難困苦(1)(1 / 3)

心理學上有一個挫折必然定律。即挫折的產生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不管一個人願意不願意,它是必然要發生的。古往今來,古今中外,即使貴為君主,或富可敵國,也無法逃脫挫折的侵襲。事實上,一個人在一生中不知要遇到多少挫折。人生道路上,風風雨雨,坎坎坷坷,酷暑嚴寒,沒有人能逃避得了。既然如此,在遇到挫折時就應放寬心,隻有坦然麵對、積極應對,才能盡早擺脫困境。

不能改變事情,可以改變心情

人多不足以依賴,要生存隻有靠自己。

——拿破侖

誰都不希望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但是,誰也無法避免壞事情的發生。不好的事情發生了,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能夠改變我們的心情,能夠改變我們看待這些不好的事情的心態。隻要擺正心態,很多時候,壞事也會變成好事。隻要把心中的蠟燭點亮,黑暗就會遠離你的心靈。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

黑夜總是代表了寒冷和恐懼,每當夜晚來臨,人們的心情就會像無邊的黑夜一樣沉重、孤獨,而當太陽重新升起,人們又會感覺神清氣爽,明媚溫暖。

其實,應該詛咒的並不是夜的黑暗,而是人們心中的黑暗,真正影響我們心情的隻是我們自己。我們之所以困惑,往往是因為自己沒有正視自己。人們為現狀所困時,往往既看不到前方的光亮,也找不到深深隱藏在內心裏的燭光,這是人們找不到出路的原因。

與其詛咒黑暗,何不點亮蠟燭,照亮前行的道路?

有一位病人找心理醫生谘詢,訴說他因為童年不幸的陰影,一直覺得自己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看不到光明。

他說他從小家境貧寒,父母因為拮據的生活,經常爭吵、打鬧,長年累月都是如此。自己又是家中長子,下麵還有好幾個弟弟妹妹。貧困的生活和父母無休止的吵鬧,讓他整日處於一種恐懼又孤獨的情緒中。高中畢業後,他就開始打工了,想盡量多地掙錢,以照顧全家。但經過多年的忙碌奔波和埋頭苦幹後才發現,自己身邊根本沒有朋友,生活中也沒有快樂。一想到未知的將來,心中便有說不出的憂慮。

聽完他的講述後,醫生說:“請你再來說說你希望成為哪種動物。”

“我想做海裏的一條魚。”病人說完,臉上還浮起一絲快樂的笑容。

“好的。”醫生說道,“那麼,現在我們就設想,你已經在大海深處,你是一條快樂的魚,大海就是你的家。長大的你離開了養育你的家,開始獨自拚搏。你每天不知疲倦地忙碌著,全然沒有其他魚兒的自在和快樂,於是,有時你很傷心,傷心為什麼自己要獨自承擔起一個家的重任。直到有一天,你收到了一封媽媽寫來的信:

‘孩子,爸爸媽媽很想念你,我們知道你在外麵努力打拚就是為了能讓我們過上好日子。但是,孩子,你不開心,你那麼辛苦,我們又怎麼能開心呢?你不需要把全家的重擔都背負在你一個人的身上,你要從陰影裏掙脫出來,去過屬於你自己的快樂生活。快跟上朋友的腳步吧!美好的未來正在向你招手呢!’”

病人聽到這裏,已經是淚流滿麵了,他的臉上出現了從未有過的釋然,此刻,他的心裏已經燃起了信念的燭光。

我們目光所及之處,並非事物的全部,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的另一麵,大部分情況下,你要尋求什麼,你的眼睛就會見到什麼。你心情沮喪的時候,絕對不會看到陽光明媚;心境愉快的時候,就算是嘈雜聲也會變成熱鬧的景象。

如果我們一味詛咒黑暗,那麼隻會越來越走不出黑暗的牢籠。而有些人即便置身於漆黑的夜裏,也會為自己點上一支蠟燭,主動地驅散黑暗和寒冷。無論在什麼時候,隻要為自己點亮希望的蠟燭,就一定能得到戰勝一切的力量,走向光明的未來!

人世間的很多事情,都是我們不能控製的,但是,我們可以控製自己的情緒,成為自己心情的主宰者,不讓它受一切外界因素的影響。

為自己點亮一盞心燈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不好的事情,有些事情甚至糟糕透頂,我們的心情因之變得不好。其實,與其說是一些外在客觀因素的“黑暗”影響了我們的心情,不如說是我們自己不懂得為自己點亮一盞心燈。事情的好壞並非全都由事情本身決定,而是由我們麵對事情的態度決定。

有位得道高僧,本身並不識字。於是,有人就責問他:“你自己都不識字,哪裏配做高僧?”

當時正是夜晚,高僧把這個人帶到庭院裏,用手指向掛在夜空的一輪明月,問那個人:“順著我手指的方向,你看到明月了嗎?”

“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