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逆境之中,寬心能幫你超脫艱難困苦(3)(2 / 3)

壓力當頭,及時調整

麵對沉重的外部壓力,我們應該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要有希望,要相信烏雲之上是晴空,要把挫折當成磨刀石,好好地磨煉自己。具體地說,我們可以分成三步走。

(1)接受。對於那些已經發生的事情,尤其是讓我們痛苦的事情,我們要勇於麵對它、接受它,要明白一味地躲在角落裏自怨自艾、痛苦流淚,甚至想借死亡來逃避都是不可取的。它不會因為我們的逃避和不承認就不存在,它已經是一種客觀事實。有位哲人曾說過:“如果無法改變它,那麼就去接受它。”

(2)解決。無論多麼讓人痛苦的事情,隻要我們接受了,心理上的負擔就會減輕很多,但是,難道我們就真的這樣坐以待斃、任憑命運把我們搓扁揉圓嗎?當然不會,我們才是命運的主人,一定要主動出擊:先對目前的情勢進行客觀的分析,哪些是對自己有利的、哪些是對自己不利的,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有利條件發揮到極致,有沒有可能將不利的轉化成有利的,哪些應該舍棄……接著,我們就要針對問題擬訂所能想到的最有效的方案並付諸實踐,以盡可能達到目前情勢下的最好結果。

(3)放下。在荊棘中翻滾一圈有所失有所得,痛苦過也努力過。一番折騰下來,自己無疑是被磨煉得更加經得住“折騰”了。但是,往事已矣,來日可追。過去的痛苦、悲傷、榮耀等,我們都應該學會放下,然後以一副全新的姿態去走未來的路。

【寬心術】

挫折和苦難是人生的試金石,一個胸襟博大、氣度非凡的人往往能始終保持一份豁達的情懷、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風物長宜放眼量”,在逆境中保持寵辱不驚、開朗達觀的心態,執著地追尋人生的精神底蘊和人生價值,才是正確的選擇。

接受遠比逃避更有智慧

不要把今天能做的事推到明天,因為如果今天做得痛快,明天還可以再來一次。

——美國作家米契納

在人生這條單行道上,我們看過的路邊的風景,都將成為曆史。麵對無法改變的事實,麵對無能為力的現狀,徒勞的逃避往往隻會白白消耗你的精力和智慧,倒不如冷靜地接受下來,把這些當做命運對自己的一種考驗。這樣,反而會顯出你的氣度和智慧。

樂觀地接受所謂的不幸

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人,總會遇到許多不如意的事。比如,生了病不能上班、上學、遊玩,乘車外出突然車壞了,上街買東西買了偽劣產品,做飯切菜不小心切破了手,兩口子拌了嘴,在單位受到了批評,工作沒完成任務,戀愛婚姻失敗,親人亡故等,這些挫折的產生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不管一個人願意不願意,它們都是必然要發生的。挫折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古往今來,古今中外,即使高為君主,富可敵國,也無法逃脫挫折的侵襲。然而之所以有人平庸有人卓著,並不是他們的智力差別有多大。一些被公認的天才人物,與其說他們智慧超群,倒不如說他們戰勝挫折的勇氣超乎常人。比如愛迪生,試驗電燈的材料,試驗了幾千次才成功。你說他聰明嗎?如果聰明,怎麼會失敗那麼多次?其實他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他沒有被挫折打垮,他執著地試驗下去,直到成功。

《我希望能看見》一書的作家波紀爾·戴爾,隻有一隻眼睛,而且眼睛上還滿是疤痕,隻能透過眼睛左邊的一個小洞去看東西。看書的時候必須把書本拿得很貼近臉,而且不得不把那隻眼睛盡量地往左邊斜過去……

然而,麵對如此苦難,波紀爾·戴爾卻始終不肯接受別人的憐憫,更不願意讓別人認為她“異於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