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生命之旅,寬心能讓你取舍有度輕裝前行(1)(1 / 3)

《增廣賢文》有雲:“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孟子也曾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莫強求”是一種寬心,“舍魚而取熊掌”是一種智慧,這種取舍的智慧會讓我們的人生始終保持一種輕鬆的狀態,得以享受簡單的生活。

放棄該放棄的,才能得到該得到的

千裏家書隻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清朝宰相張英

說到放棄,人們自然會想到丟棄、丟失一些東西。其實,不應該這樣單純地理解。因為我們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得到所有想要得到的東西,因此我們就不得不放棄一些東西。放棄是為了更好地得到;放棄一些不太好的,是為了得到更好的。隻有懂得放棄不必要的東西的人,才能得到該得到的更好的東西。

懂得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很多時候,在我們想要得到某些東西的時候,也要懂得放棄另外一些。懂得放棄是一種生存的智慧,隻有懂得放棄的人才能更好地生存。

李開複曾在他的《做最好的自己》一書中談到過自己的兩次放棄。

第一次放棄是在上大學的時候。他的父親是研究政治的,所以,他也就自然地認為應該子承父業。他從小就想當律師,而且自己也覺得在這方麵很有天分,於是,上大學的時候,開始選讀了人文學院。但是實際情形卻並非他想象的那樣,上大學以後不久他就發現自己對政治一點兒都不感興趣,而且對那些世俗的政治技巧厭煩極了。於是他決定改學計算機科學。盡管他為此多花了一年的時間,但他卻並不感到遺憾,相反,他還為自己沒有在一個不適合自己的領域裏浪費掉一生而感到慶幸。

第二次放棄是在他拿到博士學位之後。當時李開複的恩師想挽留他在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書,他個人也認為這是一份不錯的工作,但是,他自己同時又感到很困惑,因為這樣對社會的直接貢獻很小,而他更希望可以從事一項對社會貢獻更大一些的社會性工作。正當他徘徊不定時,蘋果公司找到他,他意識到這才是自己施展才華的機會。於是,他又放棄了在大學任教的機會,從此開始了他更為輝煌的人生之路。

人的一生,需要放棄的東西很多,如果不是自己想要擁有的,那麼就要有勇氣放棄。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隻有學會了放棄,才能收獲一份成熟,才會擁有更加充實、坦然和輕鬆的生活。

現實生活中,總有很多人不願意放棄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因為那些東西曾經給他帶來過快樂。但是,我們應該明白,很多看似很好的事情,並非就一定是最適合我們自己的。人,必須懂得及時抽身,適時放棄也是一種智慧,它能讓人高瞻遠矚,開創出另一番嶄新的事業。

舍小求大,抓住最好的機遇

在教導中小投資者起步創業的時候,大多數投資專家都會說:“抓住一切機遇做大你的事業。”但是很少有人會教導投資者,即使有些看上去很好的機會放在你的麵前,你也要學會拒絕它,因為你會有更好的機會。“水餃皇後”臧健和,用她自身的經曆絕妙地闡釋了這個商業規則。

1977年,31歲的臧健和辭去了護士工作,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踏上了赴泰國與丈夫團聚的路途。可到了泰國,臧健和怎麼都沒想到,丈夫已經在那裏又娶妻生子了。而且,泰國的法律允許一夫多妻,臧健和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這樣的事實,毅然帶著兩個女兒離開了泰國,來到了舉目無親的香港。那時候,她身上僅有幾百元港幣和幾百元人民幣。

1978年,臧健和開始了她的“水餃”生涯。日子就在艱難中一天一天過著,值得欣慰的是,臧健和的水餃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銷路日益看好,“灣仔碼頭臧姑娘水餃”的名聲漸漸地傳了開來,為了表明這是地道的中國水餃,臧健和把自己的水餃叫做北京水餃。

隨著水餃知名度的日益提高,一家日資百貨公司的老板提出與臧健和合作的意願,並承諾給她牌照開工廠。

對於臧健和而言,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誘惑,不過,得知日本人的條件是要重新包裝她的水餃,作為日資百貨公司的產品來賣後,臧健和斷然拒絕了。

她認為自己當時隻是沒有注冊品牌、沒有專利技術,但是,配方和銷售渠道還是有優勢的。當時,“灣仔碼頭水餃”已經很有名氣了,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隊來吃。如果合資生產,把配方和銷售渠道都交給了別人,這無異於被人抽走了底牌。於是,她堅持要在包裝上保留“灣仔碼頭”的商標和自己的地址、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