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讀故事,解讀用人與任人(2)(1 / 3)

當時三國鼎立,蜀國的力量較為弱小,諸葛亮苦撐危局,自然注重網羅人才。蜀中名將除關、張、趙、馬、黃外,還有一位就是魏延,諸葛亮在對魏延的使用上可謂煞費苦心。

魏延也算驍勇善戰,屢建功勳的將才,但此人頭後有“反骨”,不夠忠誠,諸葛亮料定他日後定會謀反。但國家正值用人之際,此人又不可不用,尤其在關、張、趙、馬、黃等人調零之後,況且如你不用,就有可能為敵所用。所以,諸葛亮一邊用他,一邊又防範著他。

待到了五丈原,諸葛亮操勞過度,病危之際,密令魏延斷後。當夜魏延忽做一夢,夢見自己頭上長出二角,便問一個深明易理的人是凶是吉,那人說這是大吉之兆,蒼龍頭上有角,麒麟頭上有角,這是變化升騰之意。魏延大喜而去。解夢人卻對尚書費禕說:“此實乃大凶,角的形狀乃是刀,頭上如刀應有不測。但如實言相告,他心胸狹窄,定會見怪。”幾人合計,決定趕快采取應變措施。

果不其然,魏延真就起兵反叛,還是諸葛亮早有安排,並留下錦囊妙計,才有馬岱砍下魏延首級之舉。

知道其有謀反之心,還用之,真如走鋼絲一般。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其有懼怕之心,還不敢公然造反,不用可惜;在其未反之前殺之,又讓將士們寒心。隻有在其身邊埋下伏兵,待其反時一舉殺之。

故事解讀

一般而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情勢下,如何變通以取得最佳之效,實乃大智慧。

◎ 將才和帥才

韓信是我國西漢時期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他作為統帥帶領漢軍打垮了項羽——楚霸王的強大的武裝力量,為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朝立下了大功,因而被封為楚王。

漢高祖劉邦在幾年後,聽信有人上書說韓信居功自傲,要謀反。劉邦對韓信早就有顧忌之心。為防止韓信造反,於是設置圈套,將韓信抓了起來。不久,劉邦又赦免了韓信,但是撤掉了他的王位,隻給一個淮陰侯的封號。韓信知道劉邦妒才忌能,心中悶悶不樂,於是經常托病不去朝見皇帝。劉邦反而經常找韓信談話,議論各位將軍才能的大小。

一次,劉邦問韓信:“像我這樣的人,能帶多少兵?”

韓信說:“您最多隻能帶十萬人。”

劉邦又問“那麼您呢?”

韓信答說:“我帶兵多多益善。”

劉邦笑了,說:“你帶兵多多益善,怎麼又會被我抓住呢?”

韓信說:“陛下雖然不能帶更多的兵,但您卻善於統率和指揮將領們,所以我就被您抓住了。”

故事解讀

韓信是一個很好的將才,能帶領千軍萬馬,氣吞山河,必然會獲得成功,取得勝利。而劉邦是帥才,能夠統率和指揮將領們。在一個企業中,將才和帥才都是必不可少的。

◎ 以理服人

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長盛不衰,暢銷全球。該公司總裁韋恩·卡洛韋在談到如何取得這一成績時,肯定地回答隻有一個字:人。

韋恩·卡洛韋對他屬下的550名管理人員的情況大多了如指掌。他用自己40%的時間去研究人的問題。

他堅持優勝劣汰的用人原則,親自製定了各類人員能力標準,每年至少一次與他的屬下共同評價他們的工作。如果一個屬下不夠標準,韋恩·卡洛韋會給他一段時間學習提高,以觀後效;如果已達到標準,第二年就會習慣性地提高要求。經過評估,公司的管理人員被分成四類,第一類,最優秀者將得到晉升;第二類,可以晉升,但目前尚不能安排;第三類,需要在現有的崗位上多工作一段時間,或者需要接受專門培訓;第四類,最差者將被淘汰。

故事解讀

賞與罰是管人的兩把利劍,是領導者統禦部屬,使用人才的重要手段。賞罰分明,是一切用人者的根本原則。領導者一定要正確使用賞罰,切莫隨心所欲,無原則行事。

◎ 唯才是舉

馮玉祥有個侄子叫馮宏謙,從小就勤奮學習,立誌報國。1931年,日本侵略軍在沈陽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麵臨生死存亡的危機,馮宏謙聽到這個消息後,決定投筆從戎。馮玉祥看到自己的侄兒滿腔熱血,誌向遠大,心裏十分高興,他親自下廚幫夫人做飯炒菜款待馮宏謙。

席間,馮玉祥說:“謙兒能顧大局,識大體,奔赴國難,這是我們馮家的光榮。我從不喝酒,但今天我們可以多喝一杯開水,多吃一塊烙餅。因為我心裏高興!”

過了一會兒,馮玉祥又說:“抗日要做好流血犧牲的準備。謙兒,你怕不怕?”馮宏謙馬上站起來,“刷”地一個立正:“報告司令,我馮宏謙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