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讀故事,解讀團隊建設(2)(2 / 3)

◎ 毛毛蟲法則

有一種奇怪的蟲子,叫列隊毛毛蟲。顧名思義,這種毛毛蟲喜歡列成一個隊伍行走。最前麵的一隻負責方向,後麵的隻管跟從。

生物學家法布爾曾利用列隊毛毛蟲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誘使領頭毛毛蟲圍繞一個大花盆繞圈,其他的毛毛蟲跟著領頭的毛毛蟲,在花盆邊沿首尾相連,形成一個圈。這樣,整個毛毛蟲隊伍就無始無終,每個毛毛蟲都可以是隊伍的頭或尾。每個毛毛蟲都跟著它前麵的毛毛蟲爬呀爬,周而複始。直到幾天後,毛毛蟲們被餓暈了,從花盆邊沿掉下來。

故事解讀

毛毛蟲的失誤在於失去了自己的判斷,盲目跟從,進入了一個循環的怪圈。其實,人在有些時候又何嚐不是如此呢?許多的管理人員,對企業的領導盲目跟從。一旦領導發生失誤,企業就陷入怪圈——這正是許多企業失敗的原因。

◎ 個人優秀意義不大

下麵是一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學到的難忘的一課。

小李在美國進修資管碩士學位,有一門課要求他們每四個人組成一組到企業去實際幫他們寫係統,由於同組的另外三個美國人對係統開發都沒什麼概念,所以小李作為組長隻好重責一肩挑起,幾乎是獨立完成了所有的工作。終於忙到了結案,廠商及老師對他們的係統都相當滿意。

第二天,小李滿懷希望地跑去看成績,結果竟然是一個B,更氣人的是,另外那三個美國人拿的都是A。小李懊惱極了,趕快跑去找老師。

“老師,為什麼其他人都是A,隻有我是B?”

“噢!那是因為你的組員認為你對這個小組沒什麼貢獻!”

“老師,你該知道那個係統幾乎是我一個人弄出來的,是吧!”

“哦!是啊!但他們都是這麼說的,所以……”

“說起貢獻,你知道Bryan每次我叫他來開會,他都推三阻四,不願意參與嗎?”

“對呀!但是他說那是因為你每次開會都不聽他們的,所以覺得沒有必要再開什麼會了!”

“那Jeff呢?他每次寫的程序幾乎都不能用,都虧我幫他改寫!”

“是啊!就是這樣讓他覺得不被尊重,就越來越不喜歡參與,他認為你應該為這件事負主要責任!”

“那撇開這兩個不談,Mimi呢?她除了晚上幫我們叫pizza外,幾乎什麼都沒做,為什麼她也拿A?”

“Mimi啊!Bryan跟Jeff覺得她對於挽救貴組陷於分崩離析有絕大的貢獻,所以得A!

“親愛的老師!你該不是有種族歧視吧?”

“噢!可憐的孩子,你會打籃球嗎?”

“這事到底幹籃球什麼事?”小李想不明白。

老師向他解釋說:“當你踏入社會,你會發現,個人秀型的競爭是很少見的。不論你是工程師、經理人或是特殊教育的老師,你的成就必須仰賴別人跟你的合作。就像是一個籃球球員那樣,任何的得分都必須靠隊員之間縝密的配合。好的籃球球員如喬丹的成功,除了依靠他精湛的球技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與隊員間良好的默契,以及樂於與隊員共同追求卓越的精神。”

故事解讀

團隊精神能夠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充分發揮員工的潛能,更迅速地實現企業的目標。相反,如果員工們缺乏團隊精神,一盤散沙,即使有個人能力相當突出的員工,其能力也得不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