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解讀
這個故事真使人感慨萬端。相信誰讀了這個故事,心裏都很難過,都會同情那位可愛的姑娘。從理智上來說,人們絕不會以生命為代價去追求個人事業上的短暫成功。可是人們還具有太多的不受理性控製的感情方麵的因素。人生的道路上像紅舞鞋這樣的誘惑是隨處可見、時時可見的。要麵對它而能夠做到心不為所亂,行不為所動,實在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經營企業如同經營人生。
◎ 混亂的行動也比有序的停滯好得多
蜜蜂以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它們不停地重複著這種合乎邏輯的行動。對蜜蜂來說,玻璃是一種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們在自然界中從沒遇到過這種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氣層”;而它們的智力越高,這種奇怪的障礙就越顯得無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那些愚蠢的蒼蠅則對事物的邏輯毫不留意,全然不顧亮光的吸引,四下亂飛,結果誤打誤撞地碰上了好運氣;這些頭腦簡單者總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順利得救。因此,蒼蠅得以最終發現那個正中下懷的出口,並因此獲得自由和新生。
故事解讀
上麵所講的故事並非寓言,而是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卡爾·韋克轉述的一個絕妙的實驗。韋克是一個著名的組織行為學者,著有《組織的社會心理學》等書。
韋克總結道:“這件事說明,實驗、堅持不懈、試錯、冒險、即興發揮、最佳途徑、迂回前進、混亂、刻板和隨機應變,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應付變化。”
成功的設計實踐總是跟實驗、應變聯係在一起的。打破僵化,無拘無束,保持寬鬆開放、生氣勃勃的環境,這是所有出色的設計管理的真諦。IDEO公司被稱作“世界上最負盛名的設計公司”。其創始人托馬斯·凱利直言:“IDEO是一個活生生的工作實驗室,永遠處在實驗狀態中。在我們的項目、我們的工作環境甚至我們的文化中,公司不斷嚐試新的想法。”
他進一步說:“我從大企業中所認識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當每人都遵循規則時,創造力便會窒息。”這裏的規則也就是瓶中蜜蜂所堅守的“邏輯”,而堅守的結局是死亡。已有不止一家大企業到IDEO取經。他們迫切想知道,怎樣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富活力、更有創造性?
企業生存的環境可能突然從正常狀態變得不可預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企業中的“蜜蜂”們隨時會撞上無法理喻的“玻璃之牆”。領導者的工作就是賦予這種變化以合理性,並找出帶領企業走出危機的辦法。組織的本意是穩定自身的直接環境,從混亂中理出秩序;但在一個經常變化的世界裏,混亂的行動也比有序的停滯好得多。
◎ 將無用變為有用
從前曾有一個人認為,隻有腳下的一寸土地對他來說是有用的,隻要有這一寸土地,他就可以立足於這世界上,要那無際無邊的大地幹什麼用?
這時,旁邊有一位智者問他:“那麼,我現在就讓人把除了你腳下的一寸土地以外的大地全挖掉,怎樣?”
這個人頓時感到,自己立於一個孤島上,茫然四顧,全是萬丈深淵,害怕極了,哪怕向前邁出半步,就會掉進萬丈深淵,後果不堪設想。
故事解讀
那無邊無際的大地是有用還是無用呢?實際上,那看似無用的,正有著無窮無盡的用處。
在企業推銷自己的產品時,會與很多“無用”的人打交道。這些人隻是對你的產品感興趣,或者是若無其事地了解一下,或者耽擱了你半天時間,又揚長而去,連一句感謝的話也沒有。推銷員難免要感到失望,甚至很惱火,禁不住責怪,乃至謾罵。這是生活中每天都在發生的現象。
一個客戶對你的產品的好惡往往影響其家人和朋友們對你的產品的態度。某谘詢公司提出:“讓你的消費者變成你的企業的鼓吹者。”有關調查顯示,客戶通常將其認為有價值的銷售信息傳播給其他5~7個人。在接受信息的這個群體中,大約40%的人會從受推薦的公司購買東西。
聰明的業務員或推銷員善於將“無用”轉化為“有用”,為企業創造巨大的利潤,讓他的企業充滿發展的潛力。
每一個客戶都是一個潛在的資源。關鍵是看你能不能把潛在的資源,轉變成現實的財富。企業管理的高手是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的人,是能夠化“無用”為“有用”的人。
◎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