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讀故事,解讀機遇與風險(3)(1 / 3)

有一天,神甫走過一戶人家,看見婦人在門口梳頭,有些頭發掉在地上。這一幕觸發了他的靈感。神甫想起了他的家鄉歐洲,從工業革命後,工廠紛紛設立,廠內的女工都必須戴發網上工,一來避免頭發卷入機器,二來也是一種裝飾。如果把婦女掉在地上的頭發撿起來,然後編織成發網銷到歐洲去,不是可以改善教友們的生活嗎?

於是,神甫就告訴婦女們,在梳頭時,務必把落發收集起來。另一方麵,他又告訴商人,拿些針線與火柴交換婦人的零碎頭發,編織成發網,外銷歐洲。

他的計劃果然實現了。巧妙的一個想法,結果是一舉三得。既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還使商人賺到了錢,同時,又滿足了歐洲女工的需要。

故事解讀

創業賺錢,關鍵在腦力資源。真正的企業家都是滿腦子創意的才子。

◎ 善於變化

在很久以前,法國波爾多地區的一個酒坊遭遇到一場災難。據說一種專門咬食葡萄根的害蟲,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將整個葡萄園完全毀滅。

望著成片壞死的葡萄樹,酒坊老板欲哭無淚。而且,過了不久以後,就到了酒坊一年中最大的節日——新酒上市的時候。望著其他酒坊的新酒擺在市集上的盛況,老板也隻能無可奈何地準備將前幾年累積下來的陳酒拿出去賣。隻不過,這對一個酒坊老板來說,這樣做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

但當他在地窖中整理陳酒的時候,忽然間靈機一動,將各種陳酒混在一起,配成了一種新的酒,他嚐了嚐口味,味道竟非常獨特。於是,在開心之餘,他將這種用陳酒調製而成的酒,當成酒坊本年度新出品的酒,果然大獲成功。

據說,從那以後,法國的酒坊裏就開始興起調酒的技藝了。

故事解讀

隻要善於變化,舊的也往往可以變成新的,無論是產品、方法,甚至是頭腦。

◎ 走點彎路,換個方式

從前,法國的一位植物學家想把美洲產的馬鈴薯引入法國。但好奇之餘,人們對馬鈴薯懷有深深的疑問,而各種傳言也不脛而走。有人說,這是來自魔鬼的食物,人吃了會生病。還有人說,種過馬鈴薯的土地,再也不能種別的作物了。

麵對重重壓力,這位植物學家心中非常焦急。因為他已經研究發現,這種來自美洲的馬鈴薯,既可以當蔬菜,又能夠當主食,產量還非常高,隻要能順利推廣,肯定可以解決當地農民的饑困問題。當看到農民們紛紛抵製,不肯種這個來自異國的新品種作物時,這位植物學家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方法。

於是,他拜見了當時的法國皇帝,並讓皇帝相信,這是一種有益的東西。而且,他還特意提出來,為了不讓這種珍貴的東西被人偷走,應該派一隊士兵保護試種馬鈴薯的土地。皇帝采納了他的意見,果然派出了一隊士兵,守候在田地旁。

這個消息頓時震驚了整個法國,人們從來沒有聽說過竟然有需要派軍隊保護的作物,這肯定是個好東西。於是,幾乎每天在田地的外邊,都圍滿了從法國各地趕來的農民,想觀看這種奇怪的作物。而到了深夜,當軍隊休息之後,許多人就偷偷跑到田地中,去挖掘這種奇怪的東西,拿去種在自己的土地上。

幾年以後,馬鈴薯就被種遍了整個法國,成了一種廣受歡迎的作物,解決了許多農民的貧困問題,並成為法國美食的一道主要材料。

故事解讀

走點彎路,換個方式,也許將更快達到目標。

◎ 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變

約翰·洛克菲勒是舉世聞名的石油大王,他曾經掌握全美製油業95%實權。

洛克菲勒年輕的時候隻是美國某石油公司的一名普通職員,他所做的工作連小孩都能勝任,就是巡視並確認石油罐蓋有沒有自動焊接好。

石油罐在輸送帶上移動至旋轉台上,焊接劑便自動滴下,沿著蓋子回轉一周,作業就算結束。他每天如此,反複好幾百次地注視著這種作業,枯燥無味,厭煩極了。

他想創業,可又無其他本事。他發現罐子旋轉一次,焊接劑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結束了。他想,在這一連串的工作中,有沒有什麼可以改善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