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讀故事,解讀機遇與風險(3)(2 / 3)

一天,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將焊接劑減少一兩滴,是不是能節省點成本?

於是,他經過一番研究,終於研製出37滴型焊接機。

但是,利用這種機器焊接出來的石油罐,偶爾會漏油,並不理想。但他不灰心,繼續潛心研究,又研製出“38滴型”焊接機。

這次的發明非常完美,公司對他的評價很高。不久便生產出這種機器,改用新的焊接方式。雖然節省的隻是一滴焊接劑,但“一滴”卻給公司帶來了每年5億美元的利潤。

故事解讀

人生的改變總是從小的方麵開始的,“改良焊接機”改變了洛克菲勒的人生。他成功的關鍵在於:他特別注意普通人往往會忽略的平凡小事;能見別人所未見,才能做別人所不能做。有了這種基礎,企業必定能夠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變”。

◎ 用積極的態度去思考

馬克是一名退伍軍人,他沒有工作,但他懂得思考的價值,對自己充滿信心。

馬克知道許多洗衣店,在燙好的襯衣領後加上一張硬紙板,防止變形。他的構想是,在硬紙板上加印廣告,再以低價賣給洗衣店,賺取廣告的利潤。

廣告推出後,馬克發現客戶在取回幹淨的襯衫後,襯在衣領後的紙板卻丟棄不用。

如何讓客戶保留這些紙板和上麵的廣告呢?馬克不斷思索這個問題。終於,他有了答案。

他在紙板的正麵印上彩色或黑白的廣告,背麵則加進一些新的東西——孩子的著色遊戲、主婦的美味食譜或全家一起玩的遊戲。有一位丈夫抱怨洗衣店的費用激增,他發現妻子竟然為了搜集馬克的食譜,把可以再穿一天的襯衫送去洗。

故事解讀

用積極的態度去追求財富。當你確實以積極的態度思考,自然會有所行動,達成你所有正當的目標。

◎ 選擇最恰當的時機

春秋時代,在周莊王十三年的時候,齊國君主齊桓公,派兵攻打魯國,軍隊由大將鮑叔牙率領。

部隊到達魯國的郊外時,魯莊公知道了,請了一名謀士,一起去迎敵,這位謀士名叫曹劌。兩國的兵將都整齊地列隊在郊外,齊國的鮑叔牙剛剛打了個大勝仗,非常的傲氣,根本不把魯國的軍隊放在眼裏,上來就命令衝殺,並且發出告示,誰先攻占陣地,都有重賞。

這一邊魯莊公聽到齊國的戰鼓震天響,齊軍已經衝過來,內心非常著急,也急著命令,擊鼓迎敵。

這時候,謀士曹劌出來製止他,並說:“大王,現在齊國的官兵士氣正高漲,我們急於迎敵對我們很不利,現在最好不要出戰,等待時機”。

魯莊公聽了認為有一定的道理,於是就下令收兵,站好陣容,不準亂動。

齊國的軍隊衝到魯軍陣前,魯軍固若金湯,沒機可趁,齊軍隻得後退。鮑叔牙很驚奇,又鳴鼓衝殺,可是魯莊公那邊仍然是巋然不動。鮑叔牙更奇怪了,心裏想,“莫非是敵軍膽小,害怕作戰?我已衝了兩次,他們都不敢動,如果再衝一次,他們肯定會亂了”。於是又發起第三次攻擊。

這邊魯莊公也十分奇怪,更著急,正在這時一直在觀戰的曹劌沉著又迅速地對莊公說:“現在是時候了,鳴鼓出擊!”。

已經憋了很久的魯國官兵,立刻鬥誌昂揚。戰鼓齊鳴,如雷鳴一樣劃破天空。士兵們在金鼓的響聲中,如餓虎撲食一樣的衝了上去。

魯軍隻是第一次鳴鼓,而齊國卻已是第三次鳴鼓了。前兩次鳴鼓,魯國沒有動靜,齊國士兵們的情緒已經鬆懈了,心想這次也不會交戰的,誰知對方一聲鼓響,士兵如大潮湧來,勢不可當。齊軍頓時慌了,倉促交戰,可是也是鬆鬆垮垮,根本抵擋不了魯國的氣勢,大敗而歸。

魯莊公大獲全勝,十分高興,問曹劌:“為什麼我們隻擊一次鼓卻能打敗敵人擊三次鼓?”

曹劌說:“在兩軍兵力差不多的情況下,是要靠‘士氣’取勝的。兵將有勇氣就會勝,相反泄了氣就要失敗。鳴鼓就是鼓舞士氣,而第一次鳴鼓時,士氣最旺,沒有交戰;第二次再鳴鼓就差了,勁頭沒那麼足了;第三次鳴鼓,士兵的勁頭已經衰退了,人也累了,這時出擊迎敵最有力。我們一直保持‘士氣’,這時‘一鼓作氣’,肯定會將敵人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