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解讀
在某種意義上,時機就是一種巨大的財富。在投資或推出新產品時,要審時度勢,選擇最佳時機,從而獲得最大收益。
◎ 不要受困於習慣
兩隻青蛙相鄰而居。一隻住在遠離大路的深水池塘裏,另一隻卻住在大路上小水坑中。
大路上車來車往,交通繁忙。住在池塘裏的青蛙友好地勸住水坑的鄰居搬到它那裏去,說那將會生活得更好、更安全,可是鄰居卻說舍不得離開習慣了的地方,不想搬來搬去。
結果,幾天後,這隻不願搬遷的青蛙就被過路的車子軋死了。
故事解讀
習慣於環境不圖變遷,不但過不上好日子,還會為舊環境所困擾,有生命之憂。企業麵對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市場環境,應審時度勢,把握時代的脈搏。並能抓住機遇,充分利用時代提供的有利條件。
◎ 重視每一次嚐試
有位商人,由於投資失敗,欠下了一屁股債,天天有債主上門催債,他隻好到處躲債。他想發財想到幾乎發瘋的地步。有位仙人同情他的遭遇,準備幫他一下。
一天清晨,商人照例祈禱起來,祈求能夠發大財。仙人飄然出現在他麵前。告訴他說:“每天早晨,太陽還沒升起的時候,你到北邊的沙灘上尋找一粒‘許願石’。其他石頭是冷的,而那顆‘許願石’卻與眾不同,握在手裏,你會感覺到很溫暖而且會發光。一旦你尋到那顆‘許願石’後,你所祈禱的東西都可以實現了。”
商人很感激這位仙人,連忙叩頭謝恩。待他抬起頭來,仙人已經乘仙鶴遠去了。
每天清晨,那商人便在沙灘上撿拾石頭,發覺不溫暖也不發光的,他便丟下海去。日複一日,月複一月,那商人在沙灘上尋找了大半年,始終也沒找到溫暖發光的“許願石”。商人漸漸懷疑起仙人說的話,寶石沒找到,他扔石頭下海卻是越來越熟練了。有一天,他如往常一樣,在沙灘開始撿石頭。一發覺不是“許願石”,他便丟下海去。一粒、二粒、三粒……突然,“哇……”商人哭了起來,因為他剛才習慣地將那顆“許願石”隨手丟下海去後,才發覺它是“溫暖”的!
故事解讀
機會降臨眼前,很多人都習慣地讓它從手上溜走,一旦發覺時,就後悔莫及了。市場上的商機又何嚐不是這樣呢?
◎ 付出才有收獲
有一位牧民出去放牧,在回家的途中,遇到了沙塵暴,羊群受到了驚嚇,拚命地跑了起來。
牧人騎著馬追趕羊群,不知不覺追了幾十裏,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牧人饑渴難忍,正當快撐不住時,突然,他發現了一幢廢棄的小屋。他拖著疲憊的身子走進了屋內。
這是一間不通風的小屋子,裏麵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他幾近絕望地走到屋角,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台抽水機。
他興奮地上前汲水,卻任憑他怎麼抽水,也抽不出半滴來。他頹然坐地,卻看見抽水機旁,有一個用軟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上貼了一張泛黃的紙條。紙條上寫著:你必須用水灌入抽水機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離開前,請再將水裝滿!
他拔開瓶塞,發現瓶子裏,果然裝滿了水!
他的內心,此時開始交戰著……如果自私點,隻要將瓶子裏的水喝掉,他就不會渴死,就能活著走出這間屋子!如果照紙條做,把瓶子裏唯一的水,倒入抽水機內,萬一水一去不回,他就會渴死在這地方了……到底要不要冒險?
最後,他決定把瓶子裏唯一的水,全部灌入看起來破舊不堪的抽水機裏。
牧人以顫抖的手汲水,水真的大量湧了出來!
牧人喝足水後,把瓶子裝滿水,用軟木塞封好,然後在原來那張紙條後麵再加上他自己的話:相信我,真的有用。在取得之前,要先學會付出。
故事解讀
在取得之前,要先學會付出,因為付出才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