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人人都想用先發製人之術,那麼,這個戰術就很難奏效。老子的策略思想是“反者,道之動”。你們都欲先發製人,我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後發製人之術,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取得成功。
故事解讀
商品行銷過程中的售後服務就用於“後發製人”戰術。
零售業商店幾乎都重視售前、售中服務,“賣了就算了”。如罐頭、飲料、點心、洗潔劑等,都是“賣了就算了”的商品。一旦消費者有牢騷時,就必須直接去告訴廠商。廠商由於很難確認是哪家商店售出了有問題的商品,所以,處理投訴也很困難。不過,價值不大的小商品還好將就對付,而耐久消費品和繼續使用商品,擁有令顧客滿意的售後服務是很重要的。
也許,有人認為售後服務是東西賣出去以後,為顧客提供的服務,但是實際上卻是“顧客購買下一個東西之前的售前服務”。如果顧客在這家店買的東西令他不滿意,售後服務又跟不上,等到下一次購買時,自然就不會在這一家店購買了,也就是拉不到“回頭客”。沒有大批回頭客的商店,其銷售額是不穩定的。為了建立固定的顧客群,售後服務是很重要的。
◎ 不斷地追求低成本
小驢馱著一袋大豆走在大路上。
路邊的小白兔看了,突然嚷道:“驢大哥,口袋上有個小洞,大豆在一粒粒地往下掉呢!”
“沒關係,掉一兩粒不要緊。”小驢又滿不在乎地往前走。
又走了一會兒,一條水牛拍著小驢的肩膀說:“驢老弟,口袋上有個洞,趕快想法兒縫上,大豆漏掉不少啦!”
“沒事兒,我快要到家了,掉不了幾粒的。”小驢仍然不當回事兒,隻顧埋頭趕路。
等小驢回到家裏才吃驚地發現大豆已經所剩無幾了。
故事解讀
企業管理的一個根本任務,就是如何不斷降低成本。美國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對成本有一句非常精辟的話,為許多人所喜歡引用,他說:“在企業內部,隻有成本。”不斷降低成本是企業管理創新永恒的主題。大批量的生產和銷售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是為了降低質量成本;適時管理和信息化是為了降低時間成本;降低工資,解雇工人可以壓縮成本,但提高工資和福利也可以壓縮成本(福特汽車廠的亨利·福特想出了這個新主意)。那些被一時勝利衝昏頭腦的公司一旦離開了精打細算,早晚會受到懲罰。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英特爾公司總裁葛魯夫在公司蒸蒸日上的時候厲行節儉,甚至連自己的辦公室都沒有。
◎ 1+1>2
丁老頭是一位身價豐厚的富豪,他準備將自己開創的公司交給兒子管理。
他的兒子剛從美國一家著名的工商大學畢業。如何將畢生的經驗傳授給兒子呢?
幾天之後,丁老頭帶著他的兒子,離開公司豪華的辦公樓,來到了一片低矮破舊的街道。
望著兒子迷惑不解的神情,丁老頭說道:“你想知道我這幾十年來做生意的秘訣嗎?”
兒子的眼睛立即露出一道光芒,他聚精會神地傾聽起來。這時候,丁老頭就指著街道旁的一間狹小店鋪說道:“這是我開辦的第一家商店,也就是從這裏開始,漸漸發展起來今天這家大企業。”
看著狹小的門麵,兒子的臉上露出更加疑惑的神情。這也難怪,誰會相信,一間如此之小的店麵,能發展成為一家跨國公司。
“你知道一斤芝麻賣多少錢嗎?”丁老頭開始問道。
兒子笑著答道:“在香港誰都知道,一斤芝麻賣七塊錢呀。”
“那一斤黃糖呢?”
“最多也隻賣到三塊錢。”
“那一斤芝麻加上一斤糖,值多少錢呢?”
“這還不簡單,一斤芝麻加上一斤糖,正好等於十塊錢。”
兒子心中的疑惑更深了,為什麼父親會用這樣簡單的數學題來考自己呢?“
但丁老頭搖搖頭說道:“不對。”
這一個結論,讓兒子目瞪口呆,難道這麼簡單的數學題,自己都會算錯?
丁老頭接著說道:
“如果你做芝麻糖來賣,一斤芝麻加上一斤糖,就可以賣出二十塊錢。其實做生意的秘訣就在於此,你隻要將不同的東西,按照人們的需要組合起來,就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到這時,兒子才恍然大悟,也才知道父親為什麼能從一間小店麵,發展成如今的規模,其實都遵循著這樣一個簡單卻有效的道理。
故事解讀
其實成功的秘密也大都如此,說起來似乎非常容易,隻不過,往往需要人們持之以恒,付出辛勞的汗水,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 重視客戶評價
一個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電話給珍妮太太說:“您好,您需不需要割草?”
珍妮太太回答說:“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說:“我會幫您修剪樹木。”
珍妮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已經修剪好了。”
男孩又說:“我會幫您把草與走道的四周割齊。”
珍妮太太說:“我請的那人全都弄好了,謝謝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男孩便掛了電話,此時男孩的朋友問他說:“你不是就在珍妮太太那割草打工嗎?為什麼還要打這個電話?”
男孩說:“我隻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故事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