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讀故事,解讀合作與競爭(1 / 3)

◎ 聽聽“反調”

日本著名企業家鬆下之太郎在一個早上碰頭會上,對他的助手及中層管理人員宣布:“今天,我要向大家引見幾位新同事,這是……”當他引見完畢,他接著對大家說:“他們的職責是:專門對公司決策發表不同意見,這就是說,我要在身邊安排幾位‘專門唱反調’者。”鬆下之太郎解釋說:“這樣做可以使自己能及時糾正決策中的失誤。”聞聽此言,不少人大惑不解,不解其中深意。但經過實踐證明,大家最終佩服地說:“這真是企業家的精明一招。”

故事解讀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而對於自己的過錯,自己往往難以察覺。如果有人及時提醒,指出過錯,就能夠避免失誤,這實在是件幸事。

◎ 螞蟻之戰

清朝年間,蘇、杭街頭曾有蟻戰之戲,令人歎為觀止。

藝人在街頭置一長條形桌,黑布置麵,兩端分插一紅一白兩麵小旗,然後將兩節竹管管口相向分置於條形桌兩端,一蓄紅蟻,一蓄白蟻。

遊戲開始,藝人抽出管塞,用手指在兩節竹管的管口輕叩數下,螞蟻遂依次爬出,在管口前麵站成數行,排列成狀。藝人手舉一麵小黃旗,將黃旗在條形桌中間一揮,紅白螞蟻列陣向對方撲去,兩兩相撲,拚死撕咬,頃刻間混戰一團,難分難解。此時藝人亦在一旁用一竹筷急速敲打一隻瓷碟,“得得”聲急,蟻戰愈酣。螞蟻相搏,煞是勇烈,雖折須斷腿,亦不敗退,一蟻倒下,一蟻迅即補上,接著搏殺……蟻戰多時,紅白兩隊均有傷亡,亦難分勝負。這時,藝人將小黃旗在兩蟻陣前揮動兩下,雙方即刻休戰,轉身依次返回己方竹管,傷者隨後,拖著斷足回營。藝人遂將管口塞上,又用另一木匣將陣亡蟻兵屍體輕輕拂入匣中,小心存放。

遊戲結束,藝人手托瓷碟依次向觀眾收取小錢,收入不菲。

故事解讀

對於組織來講,最大的敵人其實來自於自己。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組織和個人一樣,內部的自相殘殺已使心靈困頓,心力衰竭,任何外部的出擊都會使自己陷入困境。

◎ V型飛雁

大雁有一種合作的本能,它們飛行時都呈v型。這些雁飛行時定期變換領導者,因為為首的雁在前麵開路,能幫助它兩邊的雁形成局部的真空。科學家發現,雁以這種形式飛行,要比單獨飛行多出12%的距離。

合作可以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倍增效果。據統計,諾貝爾獲獎項目中,因協作獲獎的占2/3以上。在諾貝爾獎設立的前25年,合作獎占41%,而現在則躍居80%。

故事解讀

簡單化、專業化、標準化、合作化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一個由相互聯係、相互製約的若幹部分組成的整體,經過優化設計後,整體功能能夠大於部分之和,產生1+1>2的效果。

◎ 兩個項目協調員

孫某與劉某同一年畢業於同一所大學,同時被聘為某公司的項目協調員。兩人才力相當,業務水平難分高下,不同的是兩人的處世態度。

每次討論劉某設計的項目時,大夥隻要提出點什麼意見,他總是據理力爭,一二三四五,說得別人無言以對。雖然大家都認為他言之有理,但總覺得他有點傲。領導有時極有風度地點撥其項目的某些缺陷,劉某便引經據典找依據,弄得理論水平不高的領導很難堪。

孫某的態度正好相反,對每個人的意見,都做認真的記錄,一副洗耳恭聽的姿態。特別是領導的指示,他十分重視,有不清楚的地方,便反複討教。參加孫某的項目討論會,大家都有暢所欲言的機會,而且大家都樂意將自己的寶貴意見送給他。孫某最後經過修改後的項目書,必定是博采眾長,無可挑剔的。

結果呢,孫某每次做出的項目都獲采用,而劉某做出的項目卻極少被采用。業績的不同拉開了他倆的差距,最近,孫某升任公司副總經理,而劉某早在兩年前跳槽了,至今還是小職員。

故事解讀

傾聽他人意見本身比他人意見是否正確更重要。孫某比劉某更勝一籌的地方是他淡泊自我,永遠尊重對方。管理不是滔滔不絕的演說,而是多多傾聽。

◎ 馬桶事件

一天,萊特公司的一位秘書找到車間主管,說:“迪克,女洗手間的馬桶坐鬆了。”

“我馬上派人去修。”迪克回答。接下來迪克按照規程找來保潔人員,讓他們去處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