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條:“營養不良後變得尿頻,如果身體狀況再差些就會拉肚子。”
“最糟的時候,還沒走到廁所就會尿出來。”
“夜晚大家都頻繁起身去小便,就算睡覺的時候,也會發生營養不良的人的尿液,從木板搭組的上層臥鋪縫隙中漏下來的狀況。”
“自己也曾有過每隔不到一小時就得去廁所的經驗,在這種狀況下,另一個痛苦的回憶便是上廁所。”
原來如此!營養不良不光會夜盲、鱗皮病,居然還會尿頻和拉肚子。
人類真是脆弱,真是經不起折騰的啊!
第五條:1945年9月,陸軍上將東條英機企圖以手槍自殺卻失敗,後被美國占領軍逮捕。
東條英機是美日開戰時的日本首相,在1941年1月下達《戰陣訓》的陸軍大臣,訓示內容包含了“生不受囚虜之辱”這句“名言”。
小熊謙二讀到這則新聞時,心中感到非常輕蔑。
“得知這消息,讓我相當看不起這個人。”
“...那種想法還停留在我們腦子裏....教導我們如果可能成為俘虜,就要自殺,並且帶幾個敵人一起上路。”
“隻是因為天皇命令我們投降,所以可以勉強活下來當俘虜。”
“可是那位,命令我們不準成為俘虜的上將,卻自殺失敗遭俘。”
“真的想自殺的話,把手槍塞進嘴裏擊發,肯定能夠真正死亡。”
“希特勒戰死的消息,更激發了我對他的蔑視。”
言行不一,人格分裂,雙重標準的上位者,總有一天會被自己的“表演”揭穿。
即使是遙遠的、被蒙蔽的、被困住的下位者,也總有清醒的一天。
因為事實勝過雄辯,說得再好聽,也不如所做的拙劣的表演有拆穿性。
讓別人“玉碎”的人,為何自己不“玉碎”?
第六條:“檢舉反動,就類似在霸淩新兵。”
“在日本舊軍隊內務班當中,晚餐後的時間隨便找個理由,比方沒有擦槍、態度過於囂張等,要求新兵反省自己“不懂規矩”,趁機毆打新兵等等。”
“這種行為模式,就照本宣科,在民主運動上重新搬演。”
“不管發動私刑或遭受私刑,雙方都認為做出這種行為很愚蠢。”
“可是被指為反動,便可能遭列黑名單,導致無法回國。”
“因此,究竟要一味保持沉默,還是要大表讚成?”
“我自己即便沒有積極參與,仍然扮演起哄群眾的角色大喊:“沒錯!沒錯!”
“如果不這麼做,自己也會被打為反動派。”
“什麼理由都可以,任何事情都可以被當作鬥爭借口。”
層階組織裏,霸淩、批鬥,都可以理解,但“什麼理由都可以”這句話,才真的是神來之筆。
一語點醒夢中人,原來“是不需要理由”的。
這個,和嶽飛被斬的那個“莫須有”,真是異曲同工。
在大時代的混流中,隻要不是主動起意,陷害別人,踩著別人往上爬的主動者外,都是從眾。
那些從眾,無論發了什麼言,表了什麼態,也無需再去分辨,他們到底是屬於品德高尚那一撥的,還是品性低劣那一撥的....
就如同顏色,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中間還有很多灰。
從眾們沒區別,都隻是無可奈何而已。
從眾們改變不了時代的走向,能扭轉的,隻是極少數的一小部分人。
當這一小部分人選擇放棄,或各懷鬼胎的時候,洪流就開始湧動了。
第七條:並不是個高知分子,但卻努力閱讀的小熊謙二,甚至自己買書。
“生活上沒什麼餘裕,本不應該買書這類東西。但對於把自己、外祖父母與父親都卷入的戰爭,無論如何都希望能知道真相。”
“因為在戰爭中,日本隻發表虛假的資訊,完全無法得知戰爭實際狀況,所以更加令人想要搞清楚。”
“我不想閱讀日本人所寫的那種充滿英雄主義的故事,隻想閱讀書寫客觀事實的書籍,所以才買下費爾德的著作。”
“之後,也在書店站著閱讀,陸續看了一些書。”
“是戰爭我就討厭....對於不追訴天皇責任,卻怎麼都不能理解。\"
小熊謙二因為討厭戰爭,所以對那些偏執的人有一種本能的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