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導言 修齊治平從自身開始(1)(1 / 3)

——先管好自己

古人認為,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管人、管事、管財的前題是管人,管人的前題是管好自己。打錢先得自身硬。老板力的大小強弱,全在於老板自身的素質修養。所以管人、管事、管財,先管好自己。怎麼管好自己呢?從以下幾方麵加強自身的修養。

管好你的腦袋

——智慧管理

想得好是聰明,計劃得好是較聰明,做得好是最聰明。聰明,隻是智慧的運用。上天運用智慧的神力創造了人類,創造了萬物,這是宇宙的奇觀;人類運用智慧的神力,改造社會,改造自然,這也是宇宙的奇觀,上天把智慧賦予人類,使人類充分運用智慧來完善人生,充實人生,這都是宇宙的奇觀。

一、老板的智慧不是奸

上下五千年的人類曆史文化,是人類先祖運用自己的智慧創造的產物;未來無窮年度的人類曆史文化,需要後代子孫運用他們的智慧去奮鬥開拓。我們不能因完成自我而滿足,而應以完成人類完成天地為目的。神奇的智慧,可以規劃宇宙,規劃天下,規劃國家。智者積極使用智慧,就能無所不成,使他的人生光芒萬丈,與天地同在;愚者不能使用智慧,從而一事無成,使他的人生暗淡無光,與草木同朽。我們最可靠的親人,是我們心中蘊藏的智慧。

一個人的智慧是神奇的,智慧能改變自己,能改變他人,能改變萬物,能使世界產生神妙的奇觀,能使人類的文明、文化產生日新月異的進步。一切曆史文化,一切偉大人物,無不是智慧的產物,無不是智慧的成果。《兵經新論》中認為,智者因為尊重道德,所以能辨是非,別善惡,知彼此,明順逆;所以能有取舍,定計謀,判勝負,決生死。

一個人隻要有了豐富的智慧,就會無事不可做,無事不可成,也就無所不通,無所不曉。有智慧,就能悟解;有悟解,就能一悟百悟,一通百通,就不必每件事都去求個認識、求個明辨,就可以解開玄奧奇妙的謎底。這也就是佛家所認為的圓融無礙、大徹大悟。

《宋史》裏講了一個故事:宗澤是英勇威武的戰將。北宋末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宗澤率軍奮起抵抗,屢挫金兵。宗澤手下有一員赫赫神威的將士,他就是嶽飛。宗澤很賞識嶽飛,經常指導他、點撥他,希望有一天嶽飛能夠成就偉大的功業。有一天,宗澤忠告嶽飛認為:嶽飛,你有過人的勇氣和出眾的才華,這是許多人都望塵莫及的,這是你值得驕傲的地方。但是有一點我要特別提醒你,那就是你十分喜好野戰。你不喜歡戰前做好周密的戰略布署,而隻是憑直覺掌握戰機,這不是萬全之策呀!宗澤認為著,又拿出一些布陣圖給嶽飛看。

嶽飛聰明穎悟,加上年輕氣盛,並不理會該圖的作用,而是認為:您的教誨很中肯,布完陣後再戰是從軍打仗的常用戰術,不失為上等作戰方法。但是,戰略戰術的運用,完全在於將領的一念之間(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嶽飛的意思很明確:戰術有其固定的形式,但並不是認為照搬照抄就能贏得戰爭,必須把它們用足、用活。如何用足、用活,這在於指揮官的智慧了。

聽了嶽飛的話,宗澤深深地感到嶽飛是位天才軍事家,他決不是紙上談兵、機械教條的普通軍官。因而他對嶽飛更加器重。不久,宗澤在一次戰鬥中犧牲了,同時,嶽飛的指揮作戰才能也已顯山露水,終於成為可以取代宗澤的三軍統帥。他後來率領宋軍浴血奮戰,逐漸收回失地,金兵節節敗退,聞風喪膽。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智慧以理論的形式出現時,似乎是死的東西,但是如果用它的人能夠運用自如,靈活把握,那麼人類的智慧就可以成為戰勝敵人、克服困難的強力武器。

如何得到智慧呢?智慧可以從學問中得到,可以從修養中得到,萬不可妄自菲薄,妄自暴棄,妄自拘限。天地不拘限人,人卻常常受天地的拘泥。不被天地拘泥的人,就是英雄豪傑;受天地拘泥的人,就是凡夫俗子。

在你困頓不堪時,如果能吟誦李白的豪邁詩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會心懷開朗,奮發向上。人有大智慧大謀略,就可以做老板,而不是被別人老板;人有大智慧大謀略,就可以教育別人,而不是被別人教育;人有大智慧大謀略,就可以接納別人,而不是被別人接納;人有大智慧大謀略,就可以改造別人,而不是被別人改造。

二、方法是點金術

從古至今研究老板學的人,無不認為無為而治是老板學的最高標準,能夠達到無為而治的人,是天下第一流的老板。從儒家經典《易經》到孔子,從道家經典《道德經》到莊子,以及後代許多權威學者無不認為無為而治是天經地義的老板原理。

經營活動麵對的對象極為複雜而眾多,到處是相互依賴、相互製約、相互轉化的各種關係。市場到處有方法。訓練方法,能使一個人的才智大放光彩;而拙劣的方法,則會泯滅一個人的才智。不懂方法的老板絕對算不上是老板。

稍有知識的中國人大概都知道老子有這樣一句名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是至理名言。從這句名言,後人又延伸出更多的關於福禍的名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樂極生悲”;“苦盡甜來”等。讀了老子這句名言,歡者可以抑歡,悲者可以釋悲,因為禍福可以轉化,悲歡可以轉化。老子能看到事物向相反方向轉化,這是這位太上老君的過人之處,是中國古代難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