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陪孩子一起探究神秘的“數”學
——激發孩子的邏輯一數學智能
“數學很美,數學很有趣,數學很有競爭性,她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玩的遊戲”。
——符拉基米爾·弗沃特斯基
邏輯—數學智能——並不優於其他智能
20世紀著名數學家諾伯特·維納,從小就智力超常,3歲時就能讀寫,14歲時就大學畢業了。幾年後,他又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成為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博士。
在博士學位的授予儀式上,執行主席看到一臉稚氣的維納,頗為驚訝,於是就當麵詢問他的年齡。維納不愧為數學神童,他的回答十分巧妙:“我今年歲數的立方是個四位數,歲數的四次方是個六位數,這兩個數,剛好把十個數字0、1、2、3、4、5、6、7、8、9全都用上了,不重不漏。這意味著全體數字都向我俯首稱臣,預祝我將來在數學領域裏一定能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維納此言一出,四座皆驚,走末都被他的這道妙題深深地吸引住了。整個會場上的人,都在議論他的年齡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解答,但是需要一點數字“靈感”。不難發現,21的立方是四位數,而22的立方已經是五位數了,所以雛納的年齡最多是21歲;同樣道理,18的四次方是六位敷,而17的四次方則是五位數了,所以維納的年齡至少是18歲。這樣,維納的年齡隻可能是18、19、20、21這四個數中的一個。
剩下的工作就是“一一篩選”了。20的立方是8000,有3個重複數字0,不合題意。同理,19的四次方等於130321,21的四次方等於194481,都不合題意。最後隻剩下一個18.是不是正確答案呢?驗算一下,l8的立方等於5832,四次方等於104976,恰好“不重不漏”地用完了十個阿拉伯數字,多麼完美的組合!
這個年僅18歲的少年博士,後來果然成就了一番大事業——他成為信息論的前驅和控製論的奠基人。
維納不愧為數學天才,並且後來,他在數學領域確有一番作為。維納的事跡展現了加德納教授提出的人具有的邏輯一數學智能。
數學思維的核心是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盡管事實已經證明,這種智力在西方社會備受珍視,並且,人們經常將人類曆史的進步歸功於它。但加德納教授認為,邏輯一數學智能並不必然地優於其他智能,也不應該受到如此普遍的高度重視。實際上,每種智能在其本質上都有不同的問題解決程序,每種智能都有各自的運行機製、原則、核心操作與媒介,而這些方麵恰恰都是邏輯一數學智能所不一定強調的。並且加德納教授還提出邏輯一數學智能並不等於數學,他所提出的邏輯一數學智能是一種智能的傾向,是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智能是傾向於理性的,邏輯的。它包括許多方麵:數學計算、邏輯思維、問題解決、演繹推理、歸納推理,以及辨別模式和關係。
所以家長沒有必要按傳統的教育模式,強化對孩子數學的訓練,而是應該從多方麵培養孩子的多項智能。我們這樣強調,並不是說邏輯數學智能就不重要了,它在加德納教授所提出的8種多元智能中與其他智能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應該與其他各項智能同樣受到重視,所以,家長要采用很好的訓練方法來激發孩子的邏輯一數學智能,這對幫助孩子全麵發展,提高國民素質非常重要。
測測孩子的邏輯—數學智能
邏輯數學智能強勢的人,從小就十分喜歡獨立思考,喜歡數學,在數學的海洋裏十分自如,如魚得水,一點也不覺得乏味,並且在童年時期就初現端倪。
邏輯一數學智能強勢的孩子常常會有以下表現: ·能察覺環境中的物體及其功能;
·對於如何做事會問很多問題;
·喜歡數學課,(若是在學前,喜歡數數及其他與數學有關的事物);
·快速心算(若是在學前,數學概念高於同齡孩子);
·喜歡下棋或其他策略遊戲(若是在學前,喜歡在圖板上做數學方格的遊戲);
·喜歡邏輯難題或智力難題(若是在學前,喜歡聽像《愛麗絲漫遊奇遇記》這樣的故事);
·喜歡把事物分類或分等;
·喜歡做高度思考過程的實驗;
·思考方式比同齡孩子更抽象化、概念化;
·比同因果關係更有概念。
邏輯一數學智能是一種偏向理性思考方式的智能,邏輯一數學智能強的孩子有明顯的理性色彩,是比較深沉的,發展這種智能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理性思維能力和嚴謹的態度。下麵我們將打開我們的智能培養工具箱,為家長們提供良好的培養孩子邏輯—數學智能的策略。 智能培養工具箱
怎樣讓孩子親近數學呢?這除了孩子本身具有這方麵的天賦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外在的引導激發。家長應該運用一些有趣的培養策略來吸引孩子,讓孩子對數學本身產生興趣,對邏輯思維、數字運算有好感。本章將描述的培養孩子的邏輯—數學智能的策略包括:
創設邏輯—數學智能學習的環境
生活中的數學 智力遊戲 利用文學作品
數一數 找寶藏 說兒歌
認識數字 給小動物找家 編數學兒歌
分水果 動物拚圖 數學故事
拾落葉 學動物叫 敘(改)編故事
硬幣湊數 肢體動作 找找故事中的數量
棋牌樂園 電腦天地
打撲克 青蛙提蟲
排列棋子 射圖形
九九棋 卡片學習
蟲子棋 智力闖關
射擊棋 尼姆高手
創設邏輯一教學智能學習的環牆
創設良好邏輯—數學智能學習的環境,可以有效的激發孩子的邏輯一數學智能。在生活中家長應從以下幾方麵進行創設:
·創設動手、動腦的氛圍與環境。讓孩子喜歡操作、喜歡動腦筋,尤其要鼓勵孩子獨立思考。
·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促使孩子產生疑問,讓心靈敏感起來,鼓勵孩子好奇、好問。
·提供操作的支持、物質的支持與精神的支持。有充足的操作材料,有必要的操作時間與空間。大人以同伴、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孩子的操作與探究。
·創設邏輯一數學角,放置豐富的數學操作材料,有多樣的實驗用品,有各種兒童棋類,有好玩的發展數理邏輯智能的遊戲材料等。讓有吸引力的環境促使孩子與材料、工具、圖書相互作用,邏輯—數學智能自然就會發展起來。
在給孩子創設數理邏輯智能的學習環境時,家長還應注意,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可能與需要進行,不是一下子都要做完,可以調節進程與難度;並且還要推而廣之,從實際出發。
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的數學教育內容是很多的,並且是最具體的,最貼近孩子實際生活的,有心的家長可以很好的在生活中把握教育的契機,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邏輯一數學智能,這樣做既自然又十分有效。
·數一數
當孩子會走、會講話、會認物以後,家長就要帶他經常數生話中的東西。比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讓家中每個人抱一抱,數數有幾個人;果盤裏一共有幾個蘋果,讓孩子摸一個數一個;帶孩子上樓,走樓梯的時候,讓孩子上一階數一階,數數一層樓共有多少階梯;家長也可以跟孩子玩遊戲,讓孩子數數自己的一隻小手上有幾個手指、兩隻手有幾個手指、加上媽媽的一雙手一共有多少手指……
並且在家裏,也可以讓孩子數家裏的一些物什,如家中有幾盞燈、幾張床、幾扇門、幾張桌子、幾把椅子、每扇窗戶有幾塊玻璃等等。漸漸的孩子把這些事物的數量都搞清楚了,那麼,孩子也會自然的形成世界是由數組織起來的觀念,這種觀念比長大以後再去說教和灌輸要牢固得多。
不過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在讓孩子數東西時一定要注意用口數和用眼看,手眼必須一致,最後說出總數是多少,開始時要鼓勵孩子跟大人一起鸚鵡學舌地數。等他熟了,可以在家長的培養下,讓孩子獨立的去完成這種學習方式。
·認識數字
數字是孩子進行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怎麼教孩子認識數字呢?家長可學習下麵的這些策略。
首先,要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家長可以用不同顏色的彩筆將數字寫下來給孩子看,讓孩子喜歡;也可教孩子用一些兒歌記住至少lO以內的數字順序,比如:
你拍l,我拍l,一隻小貓釣大魚,你拍2,我拍2,兩隻……你拍3.我拍3,三隻……你拍4,我拍4,四隻……
家長可以采用兒歌等多種形式增強孩子背數的興趣。
除此之外,讓孩子通過對應實物數量配上數字卡,提高孩子把表象信息轉換成抽象信息的能力,增強孩子的數學抽象性思維的建立,為孩子通過記憶數字形狀聯想數量關係奠定了基礎。具體的做法是:家長可以準備一些硬卡片、廢圖片做一套“數字配對卡”。在卡片上可以貼上1個西瓜、2個蘋果、3個娃娃、4個杯子等,並在卡片的~個角落,寫上相應的數字。經常給孩子看,並反複強調“1個西瓜、2個蘋果”……
等孩子熟悉了以後,您可以這樣提問“1個什麼?”提示孩子把西瓜找出來。然後再製作一套不同的卡片,直接讓孩子試試能不能找出所有“1個”的圖片。比如可以是1個橘子、1個蛋糕、1片樹葉、l輛車等。
培養數感並不僅僅是會數數。數感指的是能很輕鬆地用數字思想和工作,並理解數的各種用途和數字間的關係,它涉及到數數、數字的加減計算等方麵。家長可用卡片做一些兩位數的數字卡,比如12、57、89等,讓孩子找出和您手申一樣的卡片來。在能基本識數的情況下,給孩子兩個數字,並需要孩子考慮組合順序,促進弦子數字記憶能力。
總之,讓孩子認數,記數,真正理解數字是孩子學習其他數學學習的基礎,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鞏固好這一基礎。
·分水果
生活中,家長常發現孩子喜歡在吃水果的時候擺弄水果,家長要善於抓住這一教育的契機,利用生活中這種很好的“數學學具”,讓孩子親近數學。
水果擺一擺:把兩種水果分開,讓孩子指出多的,少的。多的水果比少的多幾個,少的又比多的少幾個。
水果分一分:在家人吃水果時,請孩子當分水果的主持人,每人分一個夠不夠呢?孩子快來數一數水果數,再數一數人數,是不是一樣多?水果少了怎麼辦?再添幾個就夠了?這種做法不僅讓孩子練習了點數,進行數目的比較,還進行了運算。
如果孩子的年齡較大,並且已經掌握了部分數學運算,那麼,家長可以把水果排成一行,確定排頭的,然後讓孩子取指定的水果,比如爸爸說:“我要第3個。”孩子就數:第1、第2、第3,這就是爸爸要的水果,送給爸爸。爸爸再說:“我再要一個,從左側數5個再減去2個再加上1個的那個。”這時,孩子就會通過數學運算,即:5-2+1的方式來找出爸爸所要的水果,爸爸接到水果後,要鼓勵孩子,並向他說“謝謝,你真聰明。”孩子會為自己的成功而異常高興的。
這種做法讓孩子在遊戲中接觸了簡單的運算,是一種在生活中簡單易行的數學學習方法。
·拾落葉
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公園的樹林裏,看落葉、拾落葉,利用一些落葉來培養孩子對數量的認知,從而激發孩子的邏輯一數學智能。
可采用的訓練方法是:
比較大小:在拾落葉的時候,讓孩子比一比樹葉的大小,可進行重疊比較(把兩片同類的樹葉疊合在一起進行比較),讓孩子排除不一樣大,確定一樣大的,還要確定數量,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