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剪刀、布
石頭、剪刀、布的這種遊戲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種玩法,但在這裏我們主要是通過手和腳的動作演示來進行遊戲。這種遊戲可以幫助孩子練習反應能力、快速跑,鍛煉眼、腳、手協調合作的能力。
遊戲開始前,家長可以和孩子在場地中畫兩條相距一米的平行線,在平行線的兩端再各畫上一條線(安全線)。家長同孩子或兩個小朋友一塊玩,麵對麵站在中間的平行線各一邊。然後一邊喊口令,一邊做動作。
腳的動作:
“石頭”:兩腳並攏;
“剪刀”:兩腳前後開立;
“布”:兩腳左右開立。
手的動作:
“石頭”:握拳;
“剪刀”:食指、中指伸出,其餘三指握拳;
“布”:五指伸開,全手掌。
兩人同時玩石頭、剪刀、布,邊說邊原地跳,說到“布”時兩腳做出任何一種動作(如果是用手演示的,可以按前麵所講述的手的動作來做動作)根據“布包石頭,剪刀剪布,石頭砸剪刀”這一原則分出勝負。輸的孩子立刻轉身往安全線處跑,贏的孩子立刻去追,但到達安全線內就不許再追了。
·舞蹈
兒童跳舞不僅能鍛煉他們身體各部的機能,還能協調運動係統,促進大腦功能的完善,培養孩子天真活潑、開朗的性格。
當孩子滿周歲開始,家長就可有目的的訓練孩子的節奏感,用錄音機放一首兒童舞曲,讓孩子反複聽。其次是訓練按照音樂節拍做動作。當孩子還在母親懷抱的時候,就可以由母親的手去操作,練一點頭部動作、雙手動作。當孩子會走以後,再開始全麵訓練,但要簡單,如拍手;點頭、碎步、手腕轉動等。
當孩子大點兒時,教孩子學舞蹈,可讓他先觀摩,然後再跟著學,應當鼓勵他多跳多練。有些孩子學舞困難,動作不協調,沒節奏感,家長不要著急,而要點點加以糾正。當孩子愛跳舞了,舞蹈就會給他們帶來快樂和興趣了,同時也可以一點點兒的發掘他們的運動智能了。
·跟著兒歌做動作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孩子們在一起玩跟著兒歌做動作的遊戲,這種遊戲可以訓練孩子隨兒歌內容和節奏迅速做出各種動作,發展孩子語言、視覺和身體的反應能力。
具體的做法是:家長同孩子麵對麵坐或站立(兩個孩子玩更好)。遊戲開始時兩人同時說兒歌,同時雙手交叉拍擊對方的雙手,並隨兒歌做動作。
兒歌:
一隻烏鴉得了烏牙病,快請醫生來看病,醫生說沒關係,過幾天就會好,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後,軲轆軲轆——錘,軲轆軲轆——叉,學好本領為國家。
動作:
(l)上上——二人同時用自己的雙手舉過頭頂拍兩下。
(2)下下——二人同時用自己的雙手垂下拍兩下。
(3)左左——二人同時用自己的雙手擺向身體左側拍兩下。
(4)右右——二人同時用自己的雙手擺向身體右側拍兩下。
(5)前前——二人同時用自己的雙手在身前拍兩下。
(6)後後——二人同時用自己的雙手在身後拍兩下。
(7)軲轆軲轆錘—兩臂彎屈並繞環兩周,聽到“錘”字時馬上右手握拳伸出。
(8)軲轆軲轆叉——兩臂彎屈並繞環兩周,聽到“叉”字時右手拇指、無名指、小指握拳,食指及中指伸直隨小臂伸出。
(9)學好本領為國家——二人同時出手勢,這手勢可以自由選擇。
·花瓣接龍
家長可以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帶孩子到郊外去散步,你會發現田野裏有許許多多的野花,這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利用采到的花來做一些花瓣接龍的遊戲,比如: 將花瓣的柄對花瓣的頂尖,依次接下去;
將花瓣的柄對花瓣的柄,花瓣的尖對花瓣的尖依次做下去;
將花瓣的側麵對花瓣的側麵,依次對下去; 將花瓣顛倒著對,依次對下去。
將花瓣接龍可有各種各樣的玩法,家長要多啟發孩子用花瓣都能接出什麼樣的圖形,想得越多越好。接龍成一條直線,或接成圓圈、曲線,讓孩子利用走直、圓、曲不同的圖形進行平衡能力的練習、或進行跳躍能力的練習。
讓孩子玩這種花瓣接龍的遊戲能培養孩子的視覺靈敏度、手眼協調能力,更能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意識。從遊戲中也可讓孩子認識不同的花朵,增加孩子生物學方麵的知識。
·聽回聲
帶孩子外出遊玩的時候,讓孩子到建築群、山頂上、峽穀裏等地方興致勃勃地放聲大喊,或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或大聲唱一首他喜歡的歌。這時孩子會聽到回聲,這就更引起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孩子會一遍遍地發出大小、長短不同的聲音,然後則聚精會神地傾聽回聲,還會對家長發問這是為什麼,家長要耐心地告訴他“這是你自己的聲音碰撞了障礙物,如對麵的山崖,又返回來的聲波,叫回聲。”
這樣的遊戲,不僅鍛煉了孩子走、跑、跳的能力,而且,還鍛煉了孩子的聽覺器官,提高孩子聽覺的靈敏度和辨別能力。並且對於初步了解關於聲音的科學常識也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神秘的口袋
家長給孩子準備一個小布袋,袋裏裝各種形狀的小積木塊,如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家長手裏也拿著準備好的“圖形”,或是一些寫有“xx圖形”的卡片,手裏拿的“圖形”應與布袋裏邊的積木形狀相同。
遊戲開始後,家長手舉圖形,孩子立刻觀看是什麼形狀,然後到布袋裏摸相對應的積木,摸出的積木和家長手拿的圖形對一對,對了就算勝利,錯了算失敗。可與孩子反複玩。
當然,除以積木作玩具,家長還可在布袋中放入別的東西,如小木條、布塊等不同質地的物品,也可以放人花生、栗子等幹果。主要目的是讓孩子用手摸出指定的物品。除給孩子看圖形、看圖片外,家長還可加上口語,如舉出栗子圖片同時說“摸栗子”,這時孩子既聽又看,又跑去摸,對感覺器官多種刺激,孩子能迅速做出反應。
使用玩具
愛玩具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快樂的源泉。使用玩具玩遊戲,不僅能使孩子心情愉快,而且還能有目的地發展孩子的身體運動智能。家長可以利用各種玩具開展遊戲,提高孩子的運動能力。
·玩沙包
家長可用布縫一個小包,包內可裝大麥、麩皮等。包上再縫一根繩,可讓孩子用手拎著繩,用腳踢包,也可以手掄著包玩。
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一參與和孩子玩丟沙包的遊戲。找一個寬敞平坦的地方,父母和孩子要分開站好,爸爸媽媽的距離在5米左右,孩子可以站在中間(隨著沙包丟來的方向轉換不同的朝向),接著先有一頭如爸爸往孩子身上丟沙包,孩子要及時躲避,丟中了,孩子就算輸,丟不中,有另一頭的媽媽將沙包揀起來往孩子身上丟,直到用沙包把孩於丟中,孩子就算輸了,這時,場中換人,遊戲繼續開始。
這種玩沙包的遊戲,可以很好的訓練孩子的手、眼、腳互相協調配合的能力。對於激發孩子的身體運動智能很有利。
·玩球
球的玩法很多,對於利用玩具激發孩子的身體運動智能來說,球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下麵就介紹幾種玩球的方法。
投球、接球。在地上放一個籃子,讓孩子距離籃子2~3步遠,把球投進籃子,家長可將球滾給孩子或將球擲在地上彈起,訓練孩子接著後再投籃。這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注意力,練習投、接動作。
拍手接球。孩子雙腳跨立,雙手拿球從腹、胸前往上拋球,在球沒有落下前拍一下手再去接球,逐漸增加拋球的高度和拍手的次數。球拋得越高拍手的次數越多。
單腳邁球:孩子站在原地用右手(或左手)連續拍球,然後右手稍用力,抬右腿從內側往外側將球邁過去,接著再拍球。左手拍球,左腿邁過去接著拍。這種運動可以培養孩子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敏性,在拍球和邁腿過程中逐漸掌握肢體如何用力來控製球的能力。
托打氣球:家長將氣球吹起來,將口紮緊,記住不要吹得氣太足,以免破裂。然後,把球給孩子,教他用雙手或單手往高處托打氣球,使球不落地,堅持的時間越外久越好。這種球類遊戲可以鍛煉孩子的臂力和眼手協調能力,將動作做的更加準確,玩一段時間能使全身都在活動,有效的激發了孩子的身體運動智能。
除了這幾項常見的球類遊戲外,家長還可跟孩子一同創設更多的球類玩法來和孩子起玩,但一定要注意安全,要在安全愉快的活動中激發孩子的身體運動智能。
·玩小棍
其實任何一樣東兩,都可以給孩子當玩具,比如一張紙,一根棍,這都可能成為孩子遊戲中的玩具,下麵我們就介紹幾種玩小棍的遊戲來訓練孩子的身體運動能力。
家長給孩子準備數根小木棍,也可用一些舊報紙卷成棍狀,在外麵塗上色彩。做成的小棍可長期保存,以備給孩子做各種遊戲用。準備好後,家長們就可以引導孩子們來進行小棍遊戲了。
小棍不倒。給孩子一根小棍,一手將小棍立在另一手的掌心中,身體和手臂都保持平衡,不讓小棍倒下來。為此,身體和兩腳都要隨小棍的傾斜而移動腳步,看看小棍能立多長時間。可以和家長比一比,看看誰的小棍立的時間長。
搶救小棍。將木棍立在地上,立穩後,孩子迅速自轉一圈,然後用手快速抓住木棍。木棍倒下手沒有抓住算作失敗。
跳小棍。將數根(1O根以下)小棍擺齊,棍與棍之間距離在50厘米左右。在第一根棍前麵出一條橫線為起跳點,距棍為20厘米左右。讓孩子在起跳點站好,遊戲開始後,家長喊:“一、二、三,跳。”孩子即開始連續跳過擺的所有小棍。跳時不能踩到小棍,且要不停頓地連續跳過8~1O根小棍,家長可以在孩子跳的過程中看看用了多少時間,時間越少、跳時不停頓,就說明孩子的跳躍能力強,腿部的爆發力好,速度、協調、靈敏度等也比較好。
玩小棍的遊戲還有很多,同樣,家長也可以同孩子一起創設更精彩的遊戲方法,以培養孩子的平衡感、手眼協調和迅速反應能力,讓孩子通過遊戲加強身體運動。同時發展孩子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覺能力。
·滾鐵環
頓名思義,鐵環就是用扁鐵彎成的圓圈(一般直徑約40厘米就很好),或是直接找一個“桶箍”也行,最好是用鉚釘鉚合的“桶箍”。另用粗鐵絲做一支有彎鉤的推把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