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讓孩子擁有嫻熟的社會交往技能
——激發孩子的人際交往智能
自從世界上出現人類以來,相互交往就一直存在。
——伏爾泰
人際交往智能—促進與他人的合作能力
安妮·沙利文幾乎是一個盲人,她沒有受過什麼正規特殊的教育,但她卻開始承擔起教育既聾又盲的7歲女孩海倫·凱勒的艱巨任務。以下是她們第一次一起進餐的情景:
海倫和她的家人在一起進餐的時候,已經習慣了從別人的盤子裏取她自己想要的食物。可是在她們第一次共同進餐的時候,安妮卻不允許海倫將手伸進自己的盤子裏去取她想要的食物,因此安妮與海倫的第一次進餐就成了意誌的較量:海倫的手一伸進盤子裏,就被安妮堅決地推開。海倫的家人很不高興,為此離開了餐廳。安妮把房門鎖上,繼續用餐。海倫幹脆在地板上又踢又鬧,推拉安妮的椅子。半小時以後,海倫繞著桌子找她的家人,卻發現沒有人在那兒。最後,她隻好坐下來吃早餐,但卻用手。安妮給她一把勺子,卻被嘩啦一聲扔到地上,於是意誌的較量又重新開始。
由於海倫對外部世界感情上的對抗,安妮試圖和海倫交流的努力很難奏效。但她必須解決這個問題,並且還要規範和控製海倫的行為,又不能傷害她的心靈。安妮隻能非常緩慢地、一點一點地進行,並試圖贏得海倫的愛。
奇跡發生了!兩星期前粗暴的小生命在安妮的教育下已經變成了溫順的小女孩。並且又過了兩星期,海倫首次突破了語言障礙,開始學說話了,她的進步神速。這一切的奇跡的關鍵,歸功於安妮具有看穿或洞悉海倫內心世界的眼光。
人際交往智能,加德納教授認為,其核心是留意他人差別的能力,特別是觀察他人的情緒、性格、動機、意向的能力。人際交往智能使人了解他人,更好地與他人一起工作。我們可以在宗教和政冶領導人、教師、心理谘詢專家等人的身上,觀察到複雜微妙的人際智能的高級形式。安妮·沙利文和海倫·凱勒的故事,正好驗證了這種智能,並且還說明了一點就是人際交往智能,不一定要依賴於語言。
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了與人的交往。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與人交往的意識不斷加強,交往策略也不斷豐富和恰當。所以家長要在孩子的早期成長過程中有目的的對孩子進行培養,有效促進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麵的良好發展。
測測孩子的人際交往智能
人際交往智能是指察覺並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向、動機及感覺的能力。心理輔導、公關、推銷及行政等是特別需要人際交往智能的職業。在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際交往智能強勢的孩子常有以下表現:
·通過觀察、傾聽、詢問等方式識別他人的情緒、意向和動機的能力。即使是幼小的孩子聽不懂話,也能根據麵部表情、動作和語調等線索判斷成人的情緒,並做出相應反應;
·運用語言、表情、身體姿勢等表達自己的想法、情感等;
·模仿學習。孩子多會模仿他喜歡、親近的人,如父母、老師,或年齡相仿的同伴等;
·看圖畫,閱讀圖書。這也是孩子接受他人觀點、情感的重要途徑;
·傾聽描述和解釋。孩子善於傾聽別人的描述和解釋,喜歡聽父母、老師講故事,描述事物,闡明禮儀和規矩,聽講道理等;
·樂群。孩子喜歡與同伴在一起,也能夠與同伴共同遊戲、做事;
·分享與互惠。孩子能夠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能提出對交往雙方都有利的建議;
·關心與助人。孩子能關注別人的感受,自願幫助別人。在集體中能夠得到別人的溫暖、友誼和幫助,有和諧的人際關係,並在群體中感到安全、信任與快樂;
·有組織、協調能力。在合作中,孩子既能聽從別人的建議,服從別人的安排,同時也有主見,爭取機會獨立提出建議、組織遊戲,協調安排每位成員的角色和任務;
·能共同完成任務。具有較好的堅持性,能和同伴一起克服一定的困難,共同完成任務;
·有許多朋友,善於做“和事佬”等。
發現了孩子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智能,那麼,家長就應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自然而隨機地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在與人共同生活、共同解決問題、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感到樂趣,養成對人、對事的積極態度、學習交往策略,發展人際交往智能。
智能培養工具箱
怎樣讓孩子擁有嫻熟的人際交往智能呢?這除了孩子本身具有這方麵的天賦外,更重要的是外在的引導激發。家長應該運用一些有趣的培養策略來吸引孩子,讓孩子對人際交往產生興趣,並在逐漸的培養中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本章將描述的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智能的策略包括:
創設人際交往智能學習的環境
溝通 交往 衝突處理 社會生活
向別人介紹自己 培養同情心 辨別是非 在學校(幼兒園)
有效的傾聽 關心他人 敢於申辯 買東西
辨別他人的情緒 助人為樂 商量 做客
用語禮貌 付出自己的愛 培養責任心 請人幫忙
人人平等 道歉 外出旅遊
創設人際交往智能學習的環境
孩子人際交往智能是在潛移默化的培養中發展的。家長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發展人際交往智能的學習環境,可以從以下幾方麵進行:
·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孩子提供人際交往的良好榜樣;
·家長要給孩子創設充滿愛心,穩定,能及時滿足他身心發展需求、開放交流的家庭環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自然而然地隨機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深刻了解孩子的興趣、學習方式、關注點等,給予適合孩子發展需求的、具有個性化的、實效性的教育關懷;
·要給孩子提供充足的與其他人交往的機會,幫助孩子建立對周圍人們的親近感、信任感,對周圍環境和事件的可控製感等;
·給孩子充足的與同伴交往的機會,支持、幫助孩子在與同伴主動的交往(包括衝突)中學習人際交往的技能,建立平等、互助、友愛的人際關係。
給孩子提供良好的人際交往智能的學習環境,是幫助孩子實現與他人良好交往的能力。這一能力對孩子將來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
溝通
溝通是一門藝術,是人類行為的基礎,也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能力。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多教授給孩子一些與人溝通的技巧,這才是在人際關係中與人溝通時取得和諧效果的關鍵。
·向別人介紹自己
向別人介紹自己,這是溝通的一種方法,可有效的培養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家長應該在生活中多創設這樣的機會讓孩子來向別人介紹自己。
讓孩子向別人介紹自己,家長要首先讓孩子了解自己,要告訴孩子自己的名字,性別、年齡、住址等等。並且讓他們熟悉自己的這些情況,對自己有—個大致的了解。
訓練孩子介紹自己,可從簡單的開始,讓孩子當著家裏人的麵,練習介紹自己的姓名、年齡、愛好等,當孩子介紹自己有困難的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給孩子以提示。介紹完了要給孩子以掌聲鼓勵。並且家長也可悄悄地將孩子的自我介紹錄下來,然後放給他聽,增強他介紹自己的興趣和信心。
當孩子能在家人麵前熟練介紹自己了,家長就要鼓勵孩子在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麵前介紹自己。為了鍛煉孩子的交往能力,家長可以嚐試以下辦法:
比如,當孩子與客人見麵的時候,家長先不讓他們自我介紹,而是出一些簡單有趣的動腦筋的問題,請孩子回答,盡量讓孩子答對,等孩子把題目答完了,客人再誇獎:“剛才你答得真好,可是我還不知道你叫什麼名字呢?”(如果是家人,可以這樣說:“剛才你答得真好,可是客人還不知道你叫什麼名字呢?你能把你的名字告訴他們嗎?”)當然,如果孩子在進行剛才的遊戲後,自然就對客人熟悉多了,介紹的也多了。
另外,也可通過圖畫法、書寫法來讓孩子向別人介紹自己。當孩子在陌生人麵前不肯開口介紹自己時,家長可以讓孩子通過畫畫、書寫的方式,把自己的名字、愛好等畫出來或寫出來給別人看。除此之外,借物法、手勢法、玩具法等方式都不失為孩子向陌生人介紹自己的好方法。
總之,讓孩子在外人麵前介紹自己是一種很有效的溝通方式,家長要善於動腦筋采用各種方法鼓勵孩子向別人介紹自己,為發展孩子的人際交往智能作努力。
·有效的聆聽
為了發掘孩子的人際交往智能,促進孩子與別人有效的溝通,家長要創設一些條件來培養孩子有效的聆聽別人的談話。
生活中,家長要給孩子樹立聆聽的榜樣,當家長與孩子、家人、外人相處時,要認真的聆聽別人的談話,並且要給孩子展示出聆聽的技巧:注視說話者,保持目光接觸,不要東張西望;單獨聽對方講話,身子稍稍前傾;麵部保持自然的微笑,表情隨對方談話內容有相應的變化,恰如其分地頻頻點頭;不要中途打斷對方;適時而恰當地提出問題,配合對方的語氣表述自己的意見;不離開對方所講的話題,但可通過巧妙的應答,把對方講話的內容引向所需的方向和層次。通過家長在生活中展示聆聽,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他在跟人接觸時,學會有效的傾聽。
家長除了要給孩子做好聆聽的榜樣外,還可以從生話中訓練孩子,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在與人溝通時,不能有效的傾聽別人的談話,要對他進行提醒。事後要加強教育,告訴孩子在跟人見麵時,暫時把個人的成見與欲望放在一邊,學會傾聽。在聆聽別人講話時,盡量做到耳到、眼到、心到。
培養孩子在與人交流時,養成傾聽別人說話的良好習慣,除了上麵所介紹的這些方法外,父母也可通過講一些傾聽有利,多嘴討人嫌的故事(如《多嘴的八哥鳥》)的方法,讓孩子從故事中,知道有效傾聽的好處。
一個善於表達、善於傾聽的孩子不但能在人際溝通中獲得別人良好的評價,而且也讓孩子在理解別人的同時得到別人的理解。要讓孩子知道隻有自己付出了理解他人的努力,他人才會以同樣的態度對待你。這樣可以更好的促進孩子人際交往智能的發展。
·辨別他人的情緒
學會辨別他人的情緒,也是一種溝通技巧,對於激發孩子的人際交往智能也是非常有利的。
作為父母,幫助孩子提高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對於孩子今後的發展很重要。如果孩子能敏銳、恰當地體察他人情緒,就會獲得較好的人緣,易被人接納。有一個溫暖的人際環境,較順利地“轉移自我中心化”,學習從他人角度看問題,這是孩子成功進行社會交往的前提。
為了讓孩子機敏地辨別他人的情緒,首先,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親密的交流,通過各種訓練,如讓孩子觀察家長的表情、觀看情緒臉譜、讓孩子對著鏡子看自己的情緒表情等幫助孩子獲得這方麵的經驗。如果是年幼的孩子,家長在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時,要麵對麵,眼睛看眼睛,麵部表情平和而鮮明,並用簡單清楚的語言,把自己要表達的情緒情感傳遞給孩子,便於他的恰當理解和反應。
·用語禮貌
與人溝通需要語言的交流,讓孩子用禮貌的語言與別人交流,可以獲得更佳的溝通效果,從而促進孩子人際交往智能的發展。
孩子的用語是否禮貌,跟家長有很大的關係。孩子的用語往往是在家長的“榜樣”下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學會的。所以家長應該注意自己的禮貌言行,以身作則。
在生活中,家長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語言和行為,不要在孩子麵前吵架、發脾氣,要做好表率,帶頭說文明語言,為孩子樹立榜樣。另外,家長要慎重選擇影視節目,引導孩子玩文明、健康的遊戲。
如果孩子說了髒話,家長應及時指出並給以糾正。但一定要低調處理,千萬不要情緒化或實施“暴力”及“恐嚇”。類似“以後不準你這麼說”、“再說當心挨打”等話,隻會讓孩子加深對髒話的印象,並產生逆反心理,其結果可能會導致孩子以後說髒話更頻繁。家長應設法讓孩子明白說髒話是不好的,可嚴肅地告訴孩子髒話不文明、不好聽,父母及所有人都不喜歡,並和孩子一起分析他所喜歡的成人及故事裏的小主人公是怎樣說話的,利用榜樣的力量使孩子認識到說髒話不好。
此外,為了訓練孩子使用禮貌用語,也可引導孩子說一說在各情景下運用的禮貌語,既增加練習的機會,又強化了孩子的禮貌意識。
交往
交往是人的一種基本的社會需要,也是人際交往智能的一種體現。是孩子社會化的最重要的途徑,他們通過交往得到友誼和愛,獲得他人的接納和讚許,從中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和生活樂趣。善於交往的人之所以受人歡迎、人緣好,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具有善於理解別人,同情別人,樂於幫助他人的良好心理品質。家長應創設交往機會,讓孩子有機會與人交往,從而在交往中體驗到樂趣。
·培養同情心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同情心是增進和改善人際關係的重要手段。具有同情心的孩子能夠想像到別人的情感,並能根據對方的情感做出恰當的反應。具有同情心的孩子更易於合作,易於與他人發展友情。家長應該重視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生活中,為了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家長自己也要做出同情行為的表率,通過自己為孩子樹立同情心的榜樣,來教育他們。當孩子帶著所關心的問題來找您時,要認真對待他們的問題,讓孩子知道您關心、同情他們。除此之外,還要讓孩子聽到、看到您在生活中對其他人表示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