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讓孩子認識自我
——激發孩子的內省智能
一個人的自我是自豪的源泉,是個人成就的基礎,是人類進步的基本資源。
——諾曼·卡曾斯
內省智能——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內心世界
當比爾·科奈克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學東西很慢,時常侵犯他人,還有行為障礙。他的母親發現他很難管教,所以當比爾剛剛過完九歲生日後,母親就把他送到一個州立的為智力遲鈍者開設的機構中,在那兒,比爾像仆役一樣,做著繁重的雜務,艱難度日。
12年後,比爾離開這個為智力遲鈍者開設的機構之後,在一個社區機構的資助下生活。這個社區機構致力於幫助那些曾經被收容過的有缺陷的成年人,以使他們能夠過更幸福、更獨立的生活。
在比爾31歲時,這個資助比爾的社區機構為比爾請到了一位運用多種模式進行閱讀指導的老師。比爾馬上向老師表達了想要給他已經疏遠的母親寫一封信的願望。比爾詳細地把他的想法告訴了老師,並開始了一些練習。比爾如饑似渴地練習著,他在筆記本上寫滿了句子,然後在下一次學習時,比爾驕傲地向老師展示。比爾寫下他自選的閱讀材料,設置並實現個人目標,所有這些舉措都取得了積極的效果,極大地提高了比爾的讀寫技能和自信。在經過了僅僅一個月的讀寫學習後,比爾設置了一個新的目標:寫一本書。
當比爾將他要寫一本書的願望告訴老師時,老師顯得有點猶豫不決,她懷疑比爾的這個想法是否現實可行。似乎是為了回應老師這無言的懷疑,比爾告訴老師,他已經確定了該書的書名:《內心世界》(The tnsideWorld),要描述他在那個收容機構中的生活。六個月後、比爾完成了他的《內心世界》一書。
比爾的事例生動地體現了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內省智能。內省智能聽起來比較抽象,而且不太容易被理解。其實內省智能也就是認識自我的智能,即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內省智能強的人能夠清楚地分辨自己的內在情緒、思想、動機、脾氣和欲望,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和處事風格,具有強烈的自律精神和自尊心,喜歡獨立思考問題。
那麼你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嗎?他們又是怎樣看待和評價自己的呢?這些問題和孩子的成長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加德納在經過長期的研究後,為家長的這些疑問提供了充實而有力的答案。
加德納教授認為內省智能與人際交往智能有著密切的聯係。一個人的內省智能對其一生的學習和成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自己的欲求、需要、焦慮和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有正確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因為隻有這樣他們才可以最有效地運用自己的才能,在迅速變化的時代裏發揮作用,開創事業,確立自己的位置。相對而言,那些對自己有不正確了解的人無論在個人生話還是事業工作方麵,都會出現效率低下甚至屢遭失敗的現象。
和成人相比,孩子的內省智能總體來講還處於最初發展的階段。孩子對自身的了解以及自我意識的發展是從自然人向社會人轉化的關鍵性指標。正是在此基礎上孩子才能進一步發展與他人之間的人際關係,而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也進一步修正和完善對自我的認識。
對於處在成長過程中的孩子來說,父母或其他撫養人以及教師對示範自知自省智力與人際交往智力起了關鍵作用,他們所營造的積極的、有益的、充滿刺激的環境也是孩子智力、情感健全發展以及身體健康發育的基礎。
測試孩子的內省智能
內省智能強的人有著良好的自我意識,他們不會妄自菲薄,也不會妄自尊大,對自己的生活有規劃,能自尊、自律,會吸取他人的長處,喜歡獨立工作,有自我選擇的空間等。孩童時代,人的自我意識正在生成,因此內省智能不十分顯露,怛具有發達的內省智能的孩子們往往還會有以下表現:
·能意識到自己的情感範圍;
·覺得自己受到別人的重視,喜歡自己並能感受到別人的愛護;
·能找到表達和排遣自己情緒與思想的方法;
·能夠信任周圍的人;
·對自己有信心,覺得自己可以探索周圍的世界;
·對外界的事物充滿好奇和興趣;
·敢於在失敗和挫折後進行新的嚐試;
·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合理的評估,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對生命中的“大問題”,如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和生命的目的等感興趣;
·能促使自己持續不斷地學習與成長;
·能努力實現自我;
·能激發他人的力量。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屬於那種內省智能特“強”的孩子,那麼就請你跟我們一起來學習下麵的內容,為激發孩子的內省智能努力吧!
智能培養工具箱
培養孩子的內省智能,可以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個客觀而完整的認識。因此家長要努力使用科學的策略來激發孩子的這一智能,使他擁有特殊的才能並贏得人生的幸福。在關於培養孩千的內省智能工具箱中,我們列舉了以下的策略供家長選用:
創設內省智能學習的環境
“我”的存在 情緒與性格 認識自我
觸摸自己 情緒臉譜 我從哪裏來?
照鏡子 笑比哭好 介紹自己
聽自己的聲音 把不高興趕走 我是獨特的
看照片 做快樂的事情 身體哪兒在動
做個勇敢者
思維技能 我的價值
對孩子發問 我當家長
創造“想問”的情境 成為小幫手
尊重“異想天開” 自主勞動
培養自律 我的本領
反思自己 做一個受尊重的人
創設內省智能學習的環境
給孩子創造促使他們內省智能發展的良好學習環境,在生活中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麵進行創設:
·建立穩定的親子關係。研究表明穩定的親子關係是發展孩子自我意識的重要條件,家長要與孩子之間建立穩定的親子關係,給他們提供充滿愛心、細心的照顧,適當滿足其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
·給孩子提供公平的競爭機會。自尊是內省智能的一個重要表現,家長要努力給孩子創設一個公平的環境,並確保孩子都有機會與別人享受同等的權力;
·給孩子自我發展的空間。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地尊重孩子,給予適合其年齡的選擇權,讓孩子自己做主來決定一些事情。
·讓孩子體驗成功和失敗。家長對孩子的失敗和成功要持寬容引導的態度,鼓勵孩子從失敗和成功中學習積累經驗。支持孩子進行新的嚐試和探索。
在給孩子創設內省智能的學習環境時,家長還應注意,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可能與需要進行,從實際出發。
“我”的存在
自我意識的核心是“我”,這個看來不成問題的“我”,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卻是很成問題的。初生的嬰兒完全沒有“我”的意識,他們需要在成長中與外界事物不斷地交互作用下,才逐漸“發現”自我。為此,家長對孩子進行適當而豐富的刺激,讓其認識自我是很有必要的。
·觸摸自己
觸摸孩子可以讓他很好的認識自己的身體。平常家長應多活動活動孩子的手、腳等,促使孩子的手部肌肉和腳部肌肉產生反映,逐漸能做出屈伸、握拳和蹬腿動作等。這樣做能有效刺激孩子手部和腳部的肌肉,引起孩子相應的反射動作,有利於中樞神經的發育,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四肢的存在,同時讓孩子獲得愉悅的感受,高興起來。(此活動最好在給孩子喂奶之前進行。)
對於大點兒的孩子家長也可以通過遊戲的方法來讓孩子觸摸自己的身體,認識自我。比如家長讓孩子用食指點在自己的鼻尖等待發令。這時家長可以念兒歌:“點,點,快快點,點了鼻子又點眼。點,點,要點對,先點耳朵後點嘴……”家長一邊念,孩子們根據指令用食指先後點自己的鼻子、眼睛、耳朵等器官。家長念兒歌可先慢後快,節奏也可常變化,或反複命令點一個器官後突然改變。這樣做主要是讓孩子跟上家長的節奏,激發他們遊戲的興趣,從而更好的接受大人的訓練,有效的發掘內省智能。
·照鏡子
照鏡子可以讓孩子情緒愉快,對自己的身體產生興趣,發展自我意識,同時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
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麵大點兒的鏡子,把鏡子拿到孩子麵前,讓孩子照一會兒,然後拿走;再照一會兒,再拿走,如此反複幾次,每次照鏡子都對孩子說:“寶貝,你看,誰在鏡子裏呀?”
家長也可以逗孩子對著鏡子笑一笑,搖搖頭,把孩子的手放在鏡子上,讓孩子摸摸鏡子,看看鏡子裏自己的手的動作。
對著鏡子跟孩子玩指鼻子、眼的遊戲,對著鏡子,給孩子化妝……反複這樣做,孩子對鏡子裏的自己就發生了興趣,也能逐漸區分真實的自己和鏡子裏的自己了。
·聽自己的聲音
平常生活中,家長可以把孩子的各種聲音錄下來,隔一段時間放給他聽,讓孩子因此認識錄音機,對自己的聲音發生興趣。
鼓勵孩子主動錄下自己的聲音,如錄下孩子說的兒歌,講的故事,孩子說的一段話等,錄完後,再放給自己聽,借此手段來發展孩子的口頭語言表述能力。
如果孩子比較大,那當然也可以錄下他朗讀的英語單詞、課文、物理公式等,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他對自己聲音的感知能力,並且還可促進他的學習。
·看照片
看照片可以增強孩子對自我及家人、身邊朋友的認識,培養孩子的積極情感。
家長可在閑暇時間和孩子一起翻開家庭相冊,邊看邊饒有興趣地引導孩子有目的地在相冊上找找、看看、說說。
讓孩子在相冊中找到自己,說說照片上的自己在於什麼?是什麼表情?回憶這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照的?回憶當時的情景,重溫拍照時的感受。讓孩子在相冊中尋找自己和親人的合影,感受親情和溫暖,還可以通過看照片向孩子介紹那些孩子不熟悉的親戚和朋友,讓孩於知道自己的家和外麵的社會有千絲萬縷的關聯。
認識自我
在我們的周圍,有的人對自己很了解,而有的人卻缺乏“自知之明”。小孩子缺乏“自知”的基礎,他們通常難以獨立進行自我的分辨與把握。對於孩子來說,不能以自知之明來要求,而是要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提高自我分析的能力。
·我從哪裏來?
生命的孕育是很神秘的,不少孩子對此感到好奇,喜歡追究自己出生的秘密,而大人往往卻不知如何解答,有時甚至覺得尷尬。其實,這正是教育孩子的機會,家長不但不應回避,還應該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自我認識的教育,讓孩子知道他的出生是多麼不容易。
當孩子問到自己的出生問題時,家長自然要積極回應,這時家長可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胎兒成長圖,一邊給孩子看。一邊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結了婚,媽媽的肚子裏就種下了一粒‘種子’,這粒‘種子’在肚子裏一天天長大,瞧,就像圖上的胎兒這樣長大……”和孩子一起看胎兒圖,找到最小的胎兒圖,然後一個月、一個月地往下找,往下看,大人就順著這些圖片引導孩子,既豐富了孩子了解生命孕育的相關知識,又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生命來之不易,知道生命的意義。
除此之外,結合胎兒圖講一講媽媽懷孕期間的情況,最好能出示媽媽懷孕的照片,將照片和胎兒圖結合講一講寶寶在媽媽肚子裏的動態,講一講媽媽懷孕的辛苦和難受,講一講爸爸媽媽對孩子的盼望與鍾愛,講一講為孩子出生做的各種準備……這樣做,會增強親子關係,使孩子對親情有一個更完整、更深刻的認識。
·介紹自己
讓孩子介紹自己,可以使孩子更清楚的“認識”自己。平常家長應多給孩子創設介紹自己的機會。
比如,家裏來了客人,爸爸媽媽就可以讓孩子出來陪陪客人,當客人問孩子凡歲了,上幾年級了?喜歡什麼?……孩子就會一一的回答客人的問題。這種看似不經意的一問一答方式,正好訓練了孩子介紹自己的能力。
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在家舉行一場家庭演講會,讓孩子當著大家的麵介紹自己。或是家長與孩子玩采訪的遊戲:比如爸爸當采訪者,媽媽和孩子當被采訪者,采訪者可以要求被采訪者分別介紹自己的情況。采訪者可以提出問題,問被采訪者叫什麼名字?幾歲了?在哪裏上學(工作)?家住在哪裏?有什麼興趣愛好?最喜歡吃什麼?最喜歡玩什麼?最好的朋友是誰?……大人先接受采訪,引起孩子的興趣,給孩子做個榜樣,然後鼓勵孩子接受采訪。開始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簡單自我介紹,以後逐漸增加介紹內容,還可以變換問題,每次圍繞某方麵介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