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巴科夫問:“那是為什麼?”
高爾基回答:“在生活裏大家本來就應該互相幫助,這樣上帝才會賜福給你。”
裏巴科夫聽了很感動,他教高爾基吸煙,並把高爾基當成最知心的朋友。
看到裏巴科夫學會了認字,高爾基也從心底裏為他高興。他第一次感覺,原來把知識與別人分享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高爾基在這艘輪船上沒待幾個月秋天就來了。到了這個季節,輪船停運,他隻好又重新去找事做。
這時,高爾基已經14歲了,他被送進了一家聖像作坊當學徒。那裏有20多位畫像師,工作條件十分惡劣,生活困苦不堪。
清晨,在大家都沒起床前,高爾基需要先起來給各位師傅燒好茶炊,等師傅們在廚房裏喝茶的期間,他與另一個學徒一起整理作坊,並將用於調色的蛋黃蛋清準備好。
做完這些工作,他還要到鋪子裏去幫忙招徠顧客。到了黃昏,則是學徒們學習的時候,他們先要幫忙師傅磨顏料,然後才能觀摩師傅們的手藝。
起初,高爾基懷著極大的興趣觀賞師傅們的手藝。不久,他就感到厭煩了。他發現幾乎所有的畫師對他們的工作都感到無聊和厭煩。
在工作之餘,高爾基喜歡給師傅們講輪船上的生活和書上的故事。時間一長,高爾基對那些聖像作坊的師傅們就顯得非常重要。雖然他此時還是個孩子,但對於人生,對於生活,他的見識卻要比師傅們高遠得多。
由於高爾基讀了很多書,他的眼界已超越了他們的想象所能達到的境域。在大家閑談的時候,那些長著胡子的師傅都不得不傾耳靜聽他的談話。在空暇的時間,他到處找書讀給師傅們聽,並樂此不疲。
有一次,他得到一本《萊蒙托夫詩集》,上麵印有長詩《惡魔》。這本書鼓舞人們反抗壓迫,追求光明與自由,在當時是一本禁書。但高爾基讀了這部書後卻很激動,他感到既痛苦,又快活。
他把這本書讀給師傅們聽,他一邊讀一邊因為激動而流下眼淚。他的聲音常常中斷,眼淚使他看不清詩句,但他的聲音卻更加有力。作坊裏的師傅們小心翼翼地暗中活動,差不多所有的人全圍在桌子的四周,緊緊地擠在一起。等高爾基讀完了第一章,他們互相擁抱著,皺著眉頭微笑。
高爾基第一次感到了詩的力量,感到了詩對於人的巨大影響。他特別喜歡這些師傅們,他們對高爾基也很好。有了書,春天就好像來到了他們中間,他們不願意看到眼前貧窮乏味的生活,他們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
第二年春天,高爾基再一次想到輪船上去找個活兒幹,他想要離開下諾夫戈羅德城到阿斯特拉罕去,因為那是他和自己的父母親一起生活過的地方。
高爾基一有空就離開聖像作坊到伏爾加河去轉悠,以便等待時機的到來。
一天,他在河岸上瞎轉的時候,遇到了他以前的師父繪圖師。繪圖師很熱情地招呼高爾基,並拿出一支香煙給他吸。這時的繪圖師已經成了建築承包商,他想請高爾基給自己當工程監工,每月工資5盧布,外加每天5戈比的飯費。
高爾基想起繪圖師曾經冤枉過自己,打過自己,就不願幫他。可繪圖師不住地道歉,不停地說對不起,使高爾基的心終於軟了下來。最後,他還是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