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之後,高爾基再次失業了。
不久,高爾基的一個熟人,那個雜貨鋪老板安德烈·捷林柯夫經過周密籌劃,決定以自己父親的名義開一個小麵包坊。他初步計算一盧布可以產出35戈比的利潤,他打算用這些收入來獻給革命事業,並利用麵包坊來組織一些大學生們參加革命活動。
捷林柯夫讓高爾基當麵包師的助手,並且以“親信”的身份,監視作坊裏可能發生的偷麵粉、雞蛋、牛油、麵包事件。
高爾基很高興地接受了這份工作。他除了做正常的工作外,還每天給神學院的學生們送麵包,同時把一些革命書籍藏在麵包籃裏送給他們,有時他也參加學生討論會。
在捷林柯夫的小麵包作坊,和高爾基一起做麵包的還有一個叫伊凡·柯茨米奇·布托寧的麵包師傅。這個人長著一撮小胡子,眼睛陰沉憂鬱,不大的嘴巴一天到晚都喜歡不停地嘮叨著。他不怎麼關心周圍的現實生活,卻總喜歡講一些別人發財的故事。
高爾基也喜歡講故事,但他的故事都是來自書本。為了使自己的故事更有說服力,更有意思,高爾基除了做好工作之外,還千方百計地找時間讀書。他往往是在一團麵粉剛剛揉好,另一團麵粉還沒有發酵,或麵包已經上爐烘烤的時候看書。兩人相處的倒也還融洽。
在這個時期,高爾基還遇見了俄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之一的費多謝耶夫。
那是一次在捷林柯夫小麵包作坊的聚會上,會上工人和大學生們都在激烈地爭吵著,高爾基則蹲在窗戶的台下認真而費勁兒地聽著。這時,費多謝耶夫來到窗戶前,俯下身子對高爾基說:
“您是麵包工人彼什科夫先生嗎?我們來認識一下吧!我是費多謝耶夫。說實話,在這裏也不能聽到什麼,咱們還不如出去走走。”
高爾基便和他離開了麵包作坊,向城郊的田野走去。
費多謝耶夫問高爾基在工人中間有沒有熟人,問他最近在讀什麼書,空閑時間多不多等。他對高爾基說:
“我知道你們的麵包作坊實質是幹什麼,但我奇怪的是你竟然願意浪費時間去做這種無謂的事情,這裏麵有什麼原因嗎?”
高爾基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他,說自己有時候也確實覺得很沒意思。
費多謝耶夫認真地聽他講完每一句話,可以看出來,他很喜歡這個誠實正直的年輕工人。告別時,費多謝耶夫緊緊地握著高爾基的手說,他要離開喀山一段時間,並跟高爾基相約一個月以後再見麵。
費多謝耶夫當時隻有18歲,他那時剛剛在喀山組織起了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在第二年,他和列寧再次出現在了喀山,與小組的成員一起研讀馬克思的《資本論》,並確立了革命的世界觀。
捷林柯夫的小麵包作坊緊挨著老警察尼基弗勒奇的派出所,他經常像獵犬一樣圍著高爾基打轉。
一天,尼基弗勒奇突然來麵包作坊找高爾基,對他說:“聽說你愛讀書,是嗎?那麼,你經常喜歡看哪類書?比如是《聖徒傳》還是《聖經》?”
高爾基答道:“兩本書我都讀過。”
尼基弗勒奇對此十分驚訝,他接著又說:“讀這些書很好,是合法的。我想托爾斯泰伯爵的作品你也讀吧?”
高爾基沒有立即回答,隻是抬頭看了看他,然後說:“托爾斯泰伯爵的著作和其他作家的作品沒什麼兩樣。不過,聽人說他曾寫過幾本大逆不道的書,居然敢反抗神父。”
尼基弗勒奇沒有想到高爾基對他的提問居然對答如流,使他找不到一點異常的痕跡。在臨別的時候,他邀請高爾基說:“在有空的時候,到我的小派出所來坐坐,喝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