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8日,西部礦業召開2006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以2006年12月31日該公司股份總數32 050萬股為基數,以資本公積金按每10股轉增12股,以法定公積金按每10股轉增3股,以未分配利潤按每10股送紅股35股等方式大比例向全體股東送股。轉增和送紅股後,高盛持有西部礦業的股權,從3 250萬股猛增至19 230萬股。
張奕相當開心,因為老大的決定一下子就將高盛的持股成本攤薄為每股0.34元。西部礦業還沒有上市,高盛已經獲得了超過8倍的投資回報。而且在分紅送股的股東大會上,張奕坐上了西部礦業的董事位置。
2007年7月12日,被譽為“中國礦業明珠”和“資源之王”的西部礦業隆重上市,發行價為每股13.48元,這也是高盛首例A股上市公司PE股權投資案例。在上交所掛牌交易的當天,西部礦業上漲144%,每股收盤價32.97元,按照市值,高盛當年的投資翻了96.97倍。在“高盛光環”的照耀下,西部礦業的股價一路高歌猛進,從13.48元/股一路上漲至68.50元/股,高盛賬麵浮盈近200倍。根據中國交易所的遊戲規則,高盛的鎖定期為一年,也就是說高盛持有的西部礦業股票一年後才可以上市交易。
2008年1月15日,張奕辭去了西部礦業董事職務。張奕辭職當天,西部礦業股價收於44.2元。
張奕走了,高盛就準備開溜了。2008年7月12日,高盛的鎖定期過後。從2008年8月7日起,高盛開始甩賣西部礦業。到2009年 3月3日,高盛總共拋售了11 915萬股。盡管拚命甩賣,但由於西部礦業分紅送股太多,所以高盛手上還有7 315萬股股票,約占總股本的3.07%。盡管西部礦業的股價當時已經跌得稀裏嘩啦,高盛拋售後,還是套現了10.3億元。
高盛拋售的一個理由是,金融危機爆發,高盛需要回收現金過冬。高盛甩賣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高盛已經看出西部礦業的端倪,公司已經不行了。據知情人士透露,西部礦業的很多領導都是外行人,但高管的工資卻占到了公司年利潤的50%。公司高層此前提出了“競聘上崗”的製度,但這一製度最後卻成為了一場內部爭鬥的工具。
高盛這個榜樣走了,北京的資本玩家們也就不再留戀西部礦業了。
2009年7月31日,西部礦業發布了一份非常難堪的業績預測:預計2009年上半年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在4 000萬元~5 000萬元,同比減少超過90%。西部礦業的理由是,公司冶煉產品和礦產品的市場需求下降,加上銅、鉛、鋅、鋁的市場價格與上年同期相比出現大幅下跌造成了業績下滑。但是2009年全球經濟有所回暖,相比其他鉛鋅礦和銅礦上市企業淨利潤普遍上升超過50%來說,西部礦業表現確實不算好,這也使得大股東減持意願更為強烈。
“高盛其實是在下一盤布局全球的大棋。”清華基金會研究員劉水龍表示,高盛一方麵大筆收購礦業股票,另一方麵在國際期貨市場推高金屬價格,最後在金屬期貨價格達到高點之時賣出礦企股票,從而獲取巨額利潤。
在高盛麵前,西部礦業顯得太小兒科了。高盛商品交易部門傑潤公司,就是大宗商品市場上的大手。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高盛通過一係列手段搞垮了競爭對手,自然對有色金屬市場了如指掌。另外,高盛甩賣西部礦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西部礦業幹了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就是搞了期貨保值平倉,給整個公司帶來了將近1億元的損失。在師傅麵前班門弄斧玩這個?西部礦業未免太幼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