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久霖坐在候機大廳,思前想後,這一次是自己被人算計了,讓自己,讓自己的祖國聲譽掃地,就算接受警察的調查也要找出在背後耍詭計的可惡之人。陳久霖悲愴地向關心自己的親朋好友發了一首打油詩:“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複還。人生本有終歸路,何須計較長與短。”
2004年12月7日晚上8點,陳久霖登上了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飛往新加坡樟宜機場的航班,他靠在窗邊,望著霓虹閃爍的首都夜空,頓感孤獨,自己曾是在新加坡奮鬥的中國人的驕傲,卻沒想到掉進了高盛的蜜糖陷阱。
這是一場陰謀,高盛聯手日本人絞殺中國航油的國際陰謀。
3. 誘惑航油王
陳久霖,這位湖北農民的兒子,以每年 4 000萬的年薪成為新加坡打工皇帝,有“龍籌大班”的美譽。新加坡人喜歡叫陳久霖“陳大班”。“大班”這個稱號起源於明清時期,往來的西方商人把商船上的一把手管理者叫做“大班”,而新加坡人多為明清移民,所以這個稱號在老人們口中流傳下來。陳久霖真正的職務是中國航油集團副總裁、中國航油集團旗下新加坡上市公司CEO。
在新加坡,陳久霖是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中航油的辦公樓24小時都有人上班,在新加坡,隻要提到中國人的不夜城,一定指的是中航油的辦公樓。在陳久霖的辦公室懸掛著跟政要們的合影,有美國尼克鬆政府的國務卿基辛格、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等人。
陳久霖還有一個稱號——航油大王。
這可不是吹出來的,在陳久霖擔任中航油新加坡上市公司的總裁之前,這個公司一直處於休眠狀態,差點就關門了,陳久霖僅憑手中掌握的20萬美元,成功扭轉局麵,鹹魚翻身。1997年,中航油的市場份額僅占中國進口航油的2%;1998年,這個比例就提升到了84%;1999年,達到90%;2000年,達到92%;2001年,中航油新加坡上市公司絕對壟斷了中國航油海外進口市場,市場份額達到100%。陳久霖突飛猛進的業績令新加坡人刮目相看,就在1999年,新加坡最大的華文媒體《聯合早報》冠以陳久霖“航油大王”的稱號。
“龍籌大班”、“航油大王”,陳久霖頭頂桂冠,在新加坡是風雲人物,活躍在新加坡各大講壇。經營中航油的成功為陳久霖贏來了一連串的聲譽,新加坡國立大學還將其作為MBA的教學案例。
2003年3月27日,陳久霖收到一份郵件,是中航油貿易一部副主任紀瑞德發來的,紀瑞德向陳久霖建議,公司可以通過投機期權交易獲利。
陳久霖的回複很簡單:“如果有利潤就批準”。
陳久霖將投機石油期權交易的賭注押在了美國跟伊拉克的戰爭上。
早在2003 年2 月,小布什政府已經作好了攻打伊拉克的全盤計劃,準備假道伐虢,從土耳其境內向伊拉克發動進攻,目標直指伊拉克北部儲量驚人的油田。為了順利借道土耳其,美國人向土耳其支付了巨額的買路錢,價碼由最初的40 億美元增至260 億美元。
美伊戰爭一觸即發, 國際油價變化多端。
2003年3月24日,美國人動手了,飛機大炮轟轟響,國際油價迅速回升。就在陳久霖回複完郵件的第二天,也就是2003年3月28日,歐佩克的油價漲到27.23 美元/桶。薩達姆的嘴上功夫相當了得,實際上卻隻是個“熊包”,在戰場上節節敗退。2003年4月7日,美軍攻入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