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懸念,中航油的第一筆期權投機賺錢了,做多期權的中航油從做空對手高盛手上賺了一筆,高盛貢獻給了中航油200萬美元。陳久霖沒有想到,交易員們的投機方式賺錢這麼快,所以也就默認了交易員們接下來的瘋狂舉動。
高盛怎麼會在中航油第一次投機的時候就送上了200萬美元的大紅包,是高盛愚蠢嗎?顯然不是,高盛是歐美最大石油投機交易所洲際交易所的大股東,玩石油期權簡直就是中航油的祖師爺,怎麼可能輸給中航油呢?後來的事實證明,這200萬美元的大紅包其實是個“毒蘋果”。
此時,沉浸在投機快感中的陳久霖得到了讓他更加興奮的好消息,他不僅當選“亞洲經濟新領袖”,而且將受到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的接見,並且阿卜杜拉二世還將跟中航油簽訂合作意向協議。
中國有句古話,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意思就是,一個人得意的時候不要太過張狂,要提防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災禍。可惜陳久霖也許在國外待得太久了,他似乎忘記了這句話,絲毫沒有察覺到災禍已經悄悄地來到了他的身邊。
其實,陳久霖也不是個糊塗人,他也對高盛虧錢有所懷疑,國際大腕怎麼會看錯行情呢?陳久霖全麵參考了國際油價的曆史數據,得出的結論是,中航油第一次做多期權隻是短暫的運氣,高盛做空期權是有曆史數據作為支撐的。參照過去21年來的平均價格,即使在戰亂頻繁的年代,油價也沒有超過50美元/桶,那麼高盛做空的大方向絕對正確。
2003年年底,中航油改變了期權交易策略,反過來做空石油期權。澳大利亞人傑拉德·裏格比(Gerard Rigby)和黎巴嫩人阿布達拉·卡瑪(Abdallah Kharma)是中航油期權交易的操盤手,這兩位曾分別供職於雪佛龍旗下的嘉德士石油公司和BB energy公司,各自擁有14年和18年的交易經驗,兩人在短短幾天時間內就將中航油的倉位拉高到200萬桶。
2004年第一季度,油價持續攀升,擁有200萬桶空頭的中航油心裏也有點犯嘀咕,尤其是部分合約馬上到期,未來怎麼操作,陳久霖心理有點沒譜,要想重組這200萬桶的空頭合約,不是個容易事兒,陳久霖決定請前輩指導。
2004年1月21日,陳久霖跟高盛旗下的J.Aron公司的代表坐到了一起。
J.Aron公司在中國又叫傑潤公司,這家公司是高盛旗下的商品交易公司,一直是高盛最賺錢的部門,一度為公司貢獻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利潤,在衍生品交易市場上,傑潤在全球也堪稱大腕。中航油第一次200萬的大紅包就是這家傑潤公司貢獻的,準確一點來說,傑潤是中航油期權交易的對手之一。
陳久霖找到對手出謀劃策,主要看重傑潤豐富的交易經驗,而且陳久霖還希望通過協商將空盤合約套現,那麼也就意味著,中航油希望通過這個交易再從高盛口袋裏賺錢。不過,找對手出謀劃策無異於與虎謀皮,陳久霖就是在自掘墳墓。
雙方在熱烈而友好的氣氛中見麵了。
陳久霖開誠布公,非常坦率地向傑潤披露了中航油的全部期權組合,包括跟其他交易對手的期權交易信息。這是期權交易絕密中的絕密,可以說是最高的商業機密,在中航油,除了交易員,隻能是少數簽訂保密協議的人才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