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剿殺中國打工皇帝 (3)(1 / 3)

傑潤的代表一看,陳久霖這次真的是虧大了。傑潤的態度也很謙和,言之鑿鑿地給中航油提出了五條極具誘惑性的所謂建議:

1、其對重組後的預測是客觀、準確及可靠的。如果遵照重組協議,公司甚至可以在較大的油價波動範圍內獲利或者至少收支平衡。

2、按照中航油的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重組協議相對於以前的期權組合是適當和正確的;與市場上其他的衍生品組合相比,重組後的期權組合沒有較高的風險,或者重組後獲得的優勢對於油價上升較不“敏感”。

3、重組後,中航油包銷的部分期權的可取消條件,可顯著降低公司所麵對的風險。

4、對中航油來說,重組是零成本的。

5、傑潤向中航油建議出售的買進和賣出期貨的條款可以抵禦油價的上下波動的風險。

傑潤的五條建議讓陳久霖心中再次激動,有了高盛最盈利部門的權威建議,中航油再虧也虧不到哪兒去,一旦虧了,中航油可以將雙方會議上的口頭內容跟建議書內容往法官麵前一擺,傑潤還不是吃不了兜著走?

陳久霖反複地斟酌了傑潤提出的五條建議,一直怦怦跳著的心才算落了地。要是傑潤一旦欺騙了中航油,那高盛的信譽就沒有了。陳久霖一直夢想將中航油打造成為中國的第四大石油集團公司,在全球的競爭範圍裏,跟殼牌、BP、埃克森美孚搶飯吃,但他在跟傑潤代表把手言歡的時候,卻似乎忘記了傑潤也是自己的對手。

陳久霖跟傑潤的代表再次坐到簽字台前,就中航油跟傑潤進一步重組期權組合的事宜簽訂了《6月重組協議書》。拿到協議之後,陳久霖開始按照傑潤的藥方開始抓藥,開始豪賭。結果國際油價還在一個勁地攀升,中航油隻有繼續加大賣空的倉位。

瘋狂的豪賭一旦開始,就像毒癮一般讓人喪失了瘋狂和理智,直到傾家蕩產。

陳久霖自己也很詫異,21年以來油價都沒有超過50美元的神話,卻在2004年10月被打破了,而且油價在突破每桶50美元之後依然沒有調頭的跡象,上升的勢頭非常強勁。在傑潤的專業理論指導下,在澳大利亞人跟黎巴嫩人的操盤下,中航油此時的交易盤口已達5 200萬桶,賬麵虧損再度大增。要知道中航油每年進口的石油才1 500萬桶,很顯然,這三個月的期權交易已經超過中航油三年的進口總和。

中航油的淨資產隻有1.5億美元,而此時的賬麵虧損達到1.8億美元,生死攸關。2004年10月10日,騎虎難下的中航油不得已向母公司求助。為了追加保證金,中航油已經耗盡近2 600萬美元的流動資金、原本準備用於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的1.2億銀團貸款以及6 800萬美元應收賬款資金。

油價突破50美元大關之後,陳久霖陷入了恐慌,中航油所有能調動的資金都調動到保證金賬戶裏了,但仍然有8 000萬美元的缺口。也就說中航油再也沒有錢追加保證金了,陳久霖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虧錢斬倉。

兩次挪盤後,中航油徹底被逼進了絕境。

5. 最後的逼宮

陳久霖秘密飛抵北京,在中航油集團的高層會議上號啕大哭,希望集團能夠出手相救。

中航油集團很快拿出三條救助方案:

一、集團提供2.5億美元資金支持。

二、跟國際石油公司合作,讓他們接盤。

三、從國內石油公司融資。

這三條到底能否奏效呢?我們來分析一下。第一,如果中航油集團提供資金支持的話,那油價必須得降下來,否則窟窿會越補越大,整個集團都得陪葬。第二,國際石油公司有沒有可能接盤呢?不可能。根據當時全球21家金融機構和跨國石油公司的分析預測,2005年、2006年的石油期權價格最高不會超過40美元,明顯低於中航油挪盤後的平均期權銷售價43美元。那麼,第三條路又是否走得通呢?高盛的同盟軍BP在拋售了中石油的股票之後,又拋售了中石化的股票,兩隻大盤股股價大跌,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的石油企業突然看不懂了。更重要的是,中石油這樣的大佬也需要錢。所以,這三條路沒有一條能走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