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好口才是人生的一大資本(2)(2 / 3)

《易經》說:“相鼠有皮,人而無禮,人而無禮,不死胡為!”無禮取怨於人,真會咒人早死。人在社會上,要多結人緣少結人怨,而多禮便是一件必要的工具。禮是人為的,是後天的,必須要用心去學習。學習使人養成習慣,如此,多禮便能行無所礙了。

民間流傳過這樣的故事:

一個趕路的年輕人,遇到一位老者時,脫口問道:“喂,老頭!到××地還有多遠啊?”老人回答說:“不遠了,還有兩三百丈。”年輕人聽了感到很奇怪,便又問道:“喂,你們這個地方怎麼不論‘裏’,而論‘丈’呢?”老年人生氣地說:“小夥子,我們這本來也是講‘裏’的,可自從來了個不講‘禮’的人就講‘丈’了。要論‘禮’,就該給你兩個耳光!”

故事中的年輕人,由於沒有掌握起碼的社會交往的禮規儀節,不懂得社會交往時何謂禮儀,因而導致交往受挫。這表明,約定俗成的社會交往應酬禮儀一經形成,就深深地製約著個人的社會行為,影響著社會交往的結果。

孔子說:“不學禮,何以立。”孔子的所謂禮,自不單指禮貌而言,但是禮貌必在其中是可以肯定的。言語行動、音容笑貌,都要注意。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禮多人不怪,在對人方麵來說,禮多可足以表示你是位君子呢!

一個新生來北京某大學報到,由於要到什麼地方填表,隨身的行李沒地方放,感到非常著急。這時,他忽然看到一位踽踽獨行的老人,於是,招呼也不打就說:“幫我看著行李。”老人就這麼看著行李直到這個小夥子回來。沒想到他輕鬆地拎起行李就走,連個“謝”字都沒對老人說。令他萬萬想不到的是,在開學典禮上,他又看到了這位老人,老人在台上看著莘莘學子,主持人介紹說,這就是我國文化泰鬥、××校長××先生。

如果說在“象牙塔”裏的某種無“禮”可以被寬容的話,那麼走上工作崗位以後,再習慣性地做令人討厭的事,恐怕就沒有那麼好運了。

禮貌是一種柔韌的智慧,這種平和和內斂表達著對別人的尊重,不會引起對方的反感,也就自然地給自己拓寬了很大的回旋空間,這就是君子生活在人性叢林中必須遵守的法則,“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

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禮貌的人是舉步維艱的。

多禮還必須誠懇,多禮而不誠懇,可得知其人的虛偽,虛偽反而使人討厭。能誠懇,才能恭敬,才是真的禮貌。俗語說:人熟禮不熟。這就表示,對於熟人,也要有禮貌。“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晏子所以能夠被“久而敬之”,他必先能夠對人久敬。久而敬之是指雙方麵而言,並且,更須先由每一個人自身做起。

用語言表現熱心和誠意

我們在與人交往時,必須秉持一顆赤誠的心,將自己最好的一麵通過“說話”表達出來,不要流於巧言令色、油嘴滑舌。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好口才的第一步就是要讓人感覺到你的熱心和誠意。如果連自己都意未明,情未動,言不由衷,又怎麼能表情達意呢?如果說,誠意要求的是內容,那麼熱心要求的就是表達的態度,惟有“情自肺腑出,方能入肺腑”。

真誠是人類最偉大的美德之一,一個對生活、對事業、對自己真誠的人,寫文章能以真誠動人,辦事情能以真誠悅人,說話能以真誠感人,那麼他所具有的這些力量怎能不使他取得成功呢?俗話說的好:“有了巧舌加誠意,就能夠用一根頭發牽動一頭大象。”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兒子小洛克菲勒,在1915年處理一次工業大罷工時,就是運用誠懇的演說,解決了與工人之間的矛盾。

科羅拉多州煤鐵公司的礦工為了要求改善待遇,進行了罷工,因為公司方麵處置不善,這次罷工又演變成了流血的慘劇,勞資雙方都走了極端。這次罷工,持續了兩年之久,成為美國工業史上一次有名的大罷工。小洛克菲勒,最初使用軍隊來鎮壓的高壓手段,釀成了流血慘劇,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罷工的時間更延長下去,使自己的財產受到了更大的損失。後來,他改變方法,采用柔和的手段,把罷工的事情暫時置之不談,他深入到工人當中,並親自到工人家中進行慰問,使雙方的情感慢慢地轉好起來。以後,他叫工人們組織代表團,以便與合資方洽商和解。他看出了工人們已經對他稍稍釋去了敵意,於是,便對罷工運動的代表們作了一次十分中肯的演說。就是這一次演說,解決了兩年來的罷工風潮。

在演講中,小洛克菲勒說:“在我有生之年,今天恐怕要算是一個最值得紀念的日子。我十分榮幸,因為能夠和諸位認識,如果我們今天的聚會是在兩個星期之前,那麼,我站在這裏就會是一個陌生人了;因為我對於諸位麵孔的認識還隻是極少數。我有機會到南煤區的各個帳篷裏去看了一遍,和諸位代表都作了一次私人的個別談話;我看過了諸位的家庭,會見了諸位的妻兒老幼,大家對我都十分客氣,完全把我看作自己人一般。所以,今天我們在這裏相見,我們已經不是陌生人而是朋友了。現在,我們不妨本著相互的友誼,共同來討論一下我們大家的利益,這是使人感到十分高興的。參加這個會的是廠方的職員和工人的代表,現在蒙諸位的厚愛,我才能在這裏和諸位相見並努力化解一切矛盾,彼此成為好友,這種偉大的友誼,我是終身不會忘掉的。我們大家的事業和前途,從此更是展開了無限的光明。在我個人,今天雖然是代表著公司方麵的董事會,可是,我和諸位並不站在對立的地位,我覺得我們大家都是有著密切的關係和友誼的。我們彼此有關的生活問題,現在我很願意提出來和大家討論一下,讓我們一起從長計議,獲得一個雙方都能兼顧到的圓滿的解決辦法,因為,這是對大家有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