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好口才是人生的一大資本(3)(3 / 3)

好口才要靠平日積累

擁有好的口才,在於平時我們自己的積累和鍛煉。所謂“厚積薄發”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言語是以生活為內容的,有生活、有實踐經驗,才有談話的內容;有豐富的生活內容,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談話的內容才能豐富起來。

談話是一門藝術,所表達的內容包羅萬象。通過談話,可以反映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學識水平、思辨能力。要想使自己的語言具有藝術魅力,光靠技巧是不夠的,一味地追求技巧而忽略自身的素質培養隻能是舍本逐末,徒有一副空架子。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以為口才隻是口上之才,以為口才好的人,隻是因為他們很會說話,而自己是因為沒有掌握說話的技巧、沒有華麗的辭藻,才不會說話的。他們看見許多口才好的人什麼都可以說,談什麼都很動聽,就覺得他們口齒伶俐,談資優美。這種看法是片麵的、膚淺的。誠然,口才的能力有賴於日常的訓練,但口才的實際基礎是他們善於思考、善於觀察、興趣廣泛、知識豐富,以及具有強烈的同情心和責任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就說明了這個道理嗎?

著名劇作家曹禺曾說,哪一天我們對語言著了魔,那才算是進了大門,以後才有可能登堂入室,成為語言方麵的富翁。那麼,我們應該怎樣來具體學習、錘煉語言呢?下麵介紹幾種可行、有效的方法。

(1)多讀書,多看報。

現代生活中,報紙、書籍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必備品。在讀書看報時,備一支筆、一些卡片紙和一把剪刀,把所見到的好文章,或讓自己心動的話語畫出來,或者剪下來,或摘抄在卡片紙上。每天堅持做,哪怕一天隻記一兩句,也會有所收獲。日積月累,在說話的時候,也許就會不經意地用上它們,從而使自己的講話內容豐富起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自會吟”的經驗之談,是大家所熟悉的,它告訴人們要學習口語,提高說話的技巧,就應多讀書,多看報。“窮書萬卷常暗誦”,吟詠其中,則可心領神會,產生強烈的興味。

(2)善於學習。

對於談話的題材和資料,一方麵要認真地去吸收,另一方麵要好好地去運用。懂得如何運用,可以使一句普通的話發揮出驚人的效果。學習吸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應用,不能應用的吸收毫無意義。

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彩妙筆,則會獲得豐富的詞彙,自己演說和講話時,優美的語言亦可隨手拈來。隻要我們潛心苦讀,勤記善想,揣摩尋味,持之以恒,就能像郭沫若所說的那樣“於無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後求其他”了。

(3)要注意搜集警句、諺語。

在聽別人的演講或別人的談話時,隨時都可以聽到表現人類智慧的警句、諺語。把這些話在心中重複一遍,記在本子上,久而久之,談話的題材、資料就越來越多,說起話來也就越來越條理清楚,出口成章。

(4)提高觀察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

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就要不斷提高自己觀察問題、思考問題時的敏銳性,豐富自己的學識與經驗,並增強想象力與敏感性。隨著表達能力的提高,我們的生活也將豐富多彩,整個人的個性素質和各方麵的能力都會提高,從而成為一個說話高手。

(5)深入生活。

生活是語言最豐富的源泉。要使自己的語言豐富起來,一個閉門造車,與外麵世界沒有接觸的人,是很難如願的。老舍曾說:“從生活中找語言,語言就有了根。”這話含有很深刻的道理。

(6)擴大知識麵。

知識貧乏是造成語言貧乏,特別是詞彙貧乏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沒有相應的詞彙,就難以描寫賈府上上下下的規矩、內內外外的禮教,王熙鳳的潑辣、幹練、狠毒性格就難以惟妙惟肖;如果《水滸傳》的作者不懂得江湖勾當,不懂開茶坊的拉線及趁火打劫的種種口訣,他就不可能把那個成了精的虔婆王幹娘刻畫得繪聲繪色。如今,人們都喜歡用“爆炸”這個詞來形容某一方麵的快速增長,比如:信息爆炸、知識爆炸、人口爆炸,等等。改革開放以來,新詞語鋪天蓋地而至,令人目不暇接,大有“爆炸”之勢。

詞語是社會生活最敏感的反應器,新詞爆炸反映了新生事物的層出不窮,反映了當今社會的迅猛發展,反映了當今生活在開放洪流中的日新月異,我們對這些新的詞語應及時掌握,學會運用。

如果我們不想讓自己做一個井底之蛙,就應靜下心來努力學習,拓展自己的視野。若不想說話空洞無物,就應下決心積累大批的、雄厚的、紮實的本錢,武裝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說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