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昀為何如此含含糊糊呢?出於兩種考慮:其一,雖然建議破格提拔這些官員,但沒明說,此意見倘若被采納,是成是敗,名義上自己都沒有介入,皇帝也好,其他人也好,抓不著把柄;其二,嘉慶皇帝秉性聰明,而且有好自作主張的特性。不說吧,自己的意見皇上不清楚,而且皇上會不高興。倘若說白了,恐有教導皇帝、不自量力的忌諱,起副作用。不如用此模糊之法,讓皇帝自己“悟”出道理來,既說出了自己的意見,又迎合了皇帝好自作主張的秉性。紀昀此舉,真是一次一舉兩得的糊塗。
在科學研究中,“模糊”既是一種理論,也是一種思維,它的基礎是模糊數學。凡反映事物屬性的概念的外延不清晰,事物之間關係不明朗,難以用傳統的數學方法來量化考察,即是“模糊”。模糊思維的特征就是承認思維的模糊性,它遵循“亦此亦彼”的模糊邏輯,突破傳統邏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的界限,為人們解決模糊事物中間的問題開拓了廣闊天地。
紀昀這條建議的提出,考慮了太多的把不準的複雜因素,於是他寧願答非所問地模糊它一下,收到了“非模糊”參謀不會有的好效果。
當然,模糊之法不可濫用。嚴格地說,模糊參謀法乃是一種特殊情況下的不得已而為之,如果不需要模糊的時候也來模糊它一下,就會弄巧成拙,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值得注意的是,模糊參謀不等同於模棱兩可。參謀的看法、見解都應該包含在模糊語言之中,並且有可能被對方正確理解,不至於產生歧義。紀昀的一番話貌似文不對題,含含糊糊,其實他真正讚成什麼,反對什麼是很清楚的,紀昀早已算定他的參謀對象能悟出來。
借錢要有語言藝術
當你有困難,要向別人借錢時,要懂得運用語言藝術,說得好壞其結果必然大不相同,有的人可能空手而返,有的人卻可滿載而歸。這就要看你的語言技巧了。
張嘴求人借東西,這嘴實在是不好張。有時候不到不得已是不會向別人張嘴的。但是,如果沒有了錢,我們就無法生存。因此,在缺錢的時候就必須張嘴。如何把錢借到手,這需要一定的策略。
(1)朋友也要錢財分明。
人們經常會看到,一對很好的朋友合夥做生意,卻因為錢的問題鬧翻了臉。這並不奇怪,俗話說得好,生意好做,夥計難遇。
有人總認為,朋友貴在相知。而事實上,無論在私人關係上還是在公共關係上,隻有遵守互惠互利的原則,朋友關係才會健康長久地發展。因此,做人就應該錢財分明,合夥做事之前應先小人而後君子,先講明利益分配原則,以免事後鬧矛盾而導致不歡而散,影響朋友之間的情誼。
(2)說話要用商量的語氣,體諒對方。
向別人借錢,本身是一種較為難的事,對對方也是這樣,所以說話語氣一定不要太硬,更不能傷人,要知道你有求於人。如你的家人患病住院了,你手頭又缺錢,隻能向別人借,這時你就可以說:“我的家人病了,還缺住院費幾百元,我現在手頭實在有點緊,不知您手頭寬綽不寬綽?下月開工資我就還您。”還比如,孩子考上大學,手頭錢不夠的話,你可以這樣說:“我孩子考上大學了,需要買的東西很多,學費也很貴,你知道我家經濟情況不怎麼樣,不知你手頭是否寬裕,若寬裕的話,請借給我一點,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還你。”用這種商量的口氣,對方如果有的話,就會滿足你,如果沒有的話,他也會表示抱歉。這時候,你也要體諒對方,盡量控製自己失望的表情,更不能說出不滿意的話來,反而需要安慰對方:“沒關係,我再到別的地方去試一試。”這樣,就很輕鬆地緩解了雙方的尷尬。
可現實生活中往往有些人不注意這一點,向人借錢時說:“誰不知你有錢,銀行裏存了幾萬元,借我一點兒錢還不是牛身上拔根毛”。說諸如此類的話,若是熟人打趣說話還不要緊,但在借錢時這樣說,是沒有人願意聽的。所以借錢時說話一定要用商量的語氣,這樣才使對方感到你有求於他而且尊重他,他才肯幫你。
(3)借錢語言要因人而異。
向好朋友借錢不妨隨便一些,知心朋友更應直截了當,以免讓對方感到你“虛偽”;若是一般朋友,關係平常,不妨先試探一下,然後根據情況隨機應變。
比如,老朋友之間可以這樣說:“這兩天手頭緊,借點錢用用!”若是一般朋友,你不妨這樣說:“唉,這幾天花錢真多,買這又買那,到月底還有十多天,這日子過得真緊!”若朋友能悟出你的意思,主動提出幫助你,那你再說借多少;或對方也大談錢如何如何不夠用之類的話,你就不宜再開口提要求了。因為,對方的意思很明顯:他不想借或真的借不出。
(4)不要用“行不行”發問。
如果這樣問,可能會使被借一方感到不高興。因為,“行不行”包含兩重意思:行與不行。而後麵一層意思明顯地表明了你對別人的不信任,容易使人產生誤會。即使人家把錢借給了你,也未必是心甘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