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愛孩子是一種修行(1)(1 / 3)

不能讓愛成為孩子的負擔

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對待孩子,僅有愛心是遠遠不夠的,有些愛是有害的,孩子需要的愛才是正確的愛,不需要的愛隻會成為孩子的負擔和傷害。

在網絡QQ上,一個小學生的母親曾向我谘詢。

這個上小學的女孩從小體弱多病,但她很喜歡唱歌、跳舞。小時候,她曾對媽媽說自己想成為一名歌唱家。而媽媽發現女兒也有點藝術天賦,就也一心想把女兒培養成藝術家。

於是,這位媽媽不顧丈夫的反對,辭職在家,全心全意照顧女兒,想要幫助女兒實現藝術之夢。

媽媽為了女兒真是付出了一切。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兒身上,把幾乎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女兒身上。她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放棄了娛樂和個人的生活空間,一心一意地照顧女兒的生活起居,陪伴女兒參加各種音樂輔導班、各種娛樂競賽活動。

最初,女兒還熱情高漲地配合媽媽,但時間久了,她就開始厭倦了。原來,她僅把唱歌、跳舞當作一種課餘愛好,並不是真的想成為藝術家,而媽媽在這方麵對她的要求則很高。

在QQ上,這位媽媽很委屈地對我說:"我犧牲那麼多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她好啊?我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放棄了自己的時間和生活圈子,一心照顧她,可她還不滿意,唉!"

看著電腦屏幕上媽媽發過來的文字,我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

"我閨女說,她最煩我說"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還說我隻是為了自己的麵子,為了自己年輕時的藝術夢想才這樣做,這真是冤枉我啊。我本來就是為她好嘛,我是為了她有一個好的前途。

"我每天照顧她吃好、喝好、睡好、學習好,什麼事都不讓她做,連雞蛋殼都給她剝好,這不是為了她好嗎?我那麼愛她,可她怎麼就不理解呢?唉!"

經過與這位媽媽短暫的交流,我想,她女兒或許說出了媽媽潛意識裏的想法:媽媽很可能就是為了自己未完成的藝術夢想才這樣做的。

想到這裏,我對這位媽媽說:"孩子其實很反感父母說"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我相信你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或許對您女兒來說,您的愛太多了,這讓她感覺很有壓力,甚至感到窒息。"

相信很多父母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並無怨無悔地為孩子付出很多、犧牲很多,且總是說"都是為了孩子好"。

但這句話常常具有欺騙性。因為,有時父母付出的愛並不是孩子需要的愛,父母隻是在一廂情願地付出、犧牲自己,這樣,父母的愛對孩子就成了一種負擔。

桐桐的表姐芳芳是個很有主見的中學生,一次,芳芳班裏舉行郊遊、拉練活動,學校老師的目的是訓練孩子們吃苦耐勞、麵對困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芳芳的媽媽擔心女兒受苦,剛開始她不想讓女兒參加這樣的活動,但拗不過女兒,最後還是同意了。

芳芳臨行前,媽媽在女兒的旅行包裏裝上各種旅行常用物品:食物、雨衣、太陽帽、厚一些的衣服、薄一些的衣服、礦泉水,等等。

芳芳一再阻止媽媽給她裝那麼多物品,但是,媽媽也一再說:"去那麼艱苦的地方,沒有吃的怎麼辦?變天了怎麼辦?遇到困難怎麼辦?找不到人幫忙怎麼辦……"

芳芳辯解說:"老師就是為了讓我們在艱苦的環境裏得到鍛煉,才組織這樣的活動的。老師不允許我們帶太多東西,否則活動就沒有了鍛煉的意義。"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有必要鍛煉嗎?我可都是為了你好,現在你們沒有必要再去受這種苦,你們老師也真是吃飽了撐的,多此一舉!"

芳芳生氣地反駁媽媽說:"你不要說是為了我好,你給我帶這麼多東西,我這麼搞特殊,讓老師和同學怎麼看我?他們不笑話死我了?"

父母愛孩子,舍不得讓孩子吃苦受累,這可以理解。但父母這種愛並不是理智的愛,隻有設法讓孩子在困難的境遇中得到鍛煉,提高孩子的自理和自立能力,讓孩子學會獨立去麵對生活,這才是真正的愛。

我有一位朋友,他的妻子是一家公司的會計,非常愛自己的女兒,卻不知如何更好地愛她,常常會弄巧成拙。

因為朋友妻子的單位離家很近,中午空閑時間又多,為了讓讀中學的女兒吃上可口的飯菜,她決定每天中午給女兒做飯、送飯。

中午下班後,她先是急忙回家做好飯,自己匆匆吃上兩口,然後將給女兒留出來的飯菜裝到飯盒裏,騎車給女兒送到學校去。

就這樣,媽媽每天中午往返於單位、家、女兒的學校之間,很辛苦,也很緊張。

但是,女兒似乎並不願意媽媽這樣做。因為每次媽媽為她送飯時,她還在一旁看著自己吃,並像對待小孩子一樣不停地勸她多吃肉、多吃菜,每次她吃飯時同學都已經吃完了,他們時常在一旁議論這母女倆。

而且,媽媽每次送飯到女兒學校的時候,她滿頭大汗、衣衫不整、頭發淩亂的形象也成為同學們嘲笑的對象。

這些都讓女兒覺得很尷尬,回到家,她就對媽媽發脾氣,並多次提出要吃學校食堂的飯。

聽到女兒說的話,媽媽不以為然,她數落女兒說:"在學校吃不好,我辛苦一點,給你做飯、送飯,吃著放心。我的形象怎麼了?你搞特殊怎麼了?我還不是為你好?別理你同學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