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博愛之心
關愛親人、幫助受災地區遇難的同胞、同情弱小生命、愛護花草樹木等等,父母從這些方麵全麵培養孩子的博愛行為,讓他真正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會使孩子將來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一天,我和桐桐在路上走,聽到路邊有"汪汪"的叫聲。我們尋聲找去,發現在路邊綠化帶旁邊,有一條剛出生不久的黃毛小狗,可能是又冷又餓的緣故,身體在瑟瑟發抖。
桐桐蹲下身子,手伸向小狗,它像見到媽媽一樣,用舌頭舔著女兒的小手,還一個勁兒地往桐桐身上靠,女兒就順勢把它抱在了懷中。
我想,這條小狗可能是被主人拋棄了,如果沒人管,幾天之後,小狗就會死去。雖然我不太喜歡養小動物,但看著麵前這條可憐巴巴的小狗,我還是動了惻隱之心。
同時,我又想到,收養丟棄的小動物,可以培養孩子的同情、關愛之心。所以我有意問女兒:"桐桐,準備怎麼處理這條小狗?"
"爸爸,這條小狗沒了主人,太可憐了。"
"你有什麼好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我再次問女兒。
"我收養這條小狗,行嗎?"桐桐知道我不太喜歡小動物,所以試探著問。
"女兒這麼有同情心,你說我會不支持你這種行為嗎?"我一邊說著話,一邊接過女兒手中的小狗,抱著它朝家的方向走去。
女兒跟在我後麵,開心地嚷著:"爸爸,你太好啦!"我聽著心裏美滋滋的。
同情心人皆有之,孩子尤甚。如果孩子缺少同情心,不是其他的原因,主要是你沒有細心嗬護所致。
觀察孩子的行為,隨時鞏固他對弱小人群、動物的同情心,是教孩子習得博愛行為的一個方麵。同時,讓孩子親自去照顧這樣的群體,有助於培養孩子細膩的情感和善良的行為,幫助孩子具備更多的美德。
汶川地震,牽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幾乎所有的成年人,都捐贈了金錢或物資。我和妻子兩人,各自在單位捐贈了兩千元錢。
捐贈的第二天,電視裏正在為募捐義演,我、妻子和桐桐都在觀看。當聽到一個比桐桐稍大一點的孩子,說自己的父母都被埋在了地下,再也出不來了的時候,我的眼淚流了出來,決定再次捐些善款。
這時候,我看到女兒也在默默地流眼淚,決定進一步培養她的愛心。
"桐桐,你看剛才那個孩子多可憐,沒有了父母,吃飯、穿衣、上學都沒有著落。爸爸在單位已經捐贈了兩千元,現在還想再捐兩千,你有什麼想法沒有?"
"我?"桐桐仰頭看了我一眼,沒有領會我的意思。
"我和你爸爸覺得你也應該盡一份愛心才對啊!"妻子提醒說。
聽完媽媽的話,桐桐立馬會意,跑到自己的房間,拿出存錢罐,把裏麵省下的零花錢都倒了出來,然後慷慨地說:"爸爸媽媽,我的這些錢都捐出去,幫助與剛才那個小朋友一樣的孩子。"
我點頭稱讚說:"桐桐真是個有愛心的好孩子。"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還沒忘記回誇我一句:"你也是個有愛心的好爸爸啊!"聽了女兒這話,我和妻子都開心地大笑了起來。
教孩子幫助別人,培養他的博愛之心,首先需要父母給孩子做出這方麵的榜樣,讓他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孩子此時還沒有意識到如何去做,你就要進一步引導,直到孩子知道應該怎麼做為止,真正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愛心的人。
一天,我去幼兒園接桐桐,她出了校門,就直接撲進我懷裏,哭著說:"爸爸,小米壞,不知道愛別人,我不想和她玩了。"
"乖女兒,發生了什麼事,讓你這麼傷心,如此痛恨小米?"
"剛才吃飯的時候,我餓了,想多吃一點東西,就拿了她一塊麵包,但她卻奪了回去。以前,她說餓的時候,我可是每次都會主動把分給我的食物給她吃啊,我以後再也不給小米食物吃了,也再不想幫助別人了。"女兒抽噎著說。
"孩子,去幫助別人,並不能要求他也一樣對待你,或者說讓他回報你。幫助別人,是件令人快樂的事情,它不但能美化心靈,還能促進社會的和諧,你不應該因此不再去幫助別人啊!"
我一邊領著女兒往家走,一邊給她講道理。
女兒聽完我的話,沉默了一會兒說:"爸爸,我知道了,我還會像以前那樣去幫助有困難的人。"
停頓了一下,女兒接著說:"包括小米。"
我讚賞地親了桐桐臉蛋一下,向她蹺起大拇指說:"桐桐不但有博愛之心,還有寬容的品質,爸爸好佩服你。"
桐桐聽後笑了,雖然剛哭過,但看得出是發自內心的高興。
成老師心語
孩子幫助人之後,如果沒得到別人的回饋,心理就會失衡。此時,你要及時引導孩子,教孩子正確地對待人與事。
關愛親人、幫助受災地區遇難的同胞、同情弱小生命、愛護花草樹木等等,父母從這些方麵全麵培養孩子的博愛行為,讓他真正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會使孩子將來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讓孩子懂得謙恭會受益更多
父母多給孩子講一些名人為人處世謙恭的故事,讓孩子知道謙恭的重要性,有利於糾正孩子不良的觀念,改變孩子不正確的行為,有效地幫助孩子成為一個謙恭的人。
周日,女兒不上學,妻子有事,我征得桐桐的同意,帶她來到我的谘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