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來了許多家長和孩子,向我請教不同的問題,有些人還拿著煙酒作為禮物,對我也是恭恭敬敬。
我呢,作為一名家庭教育研究者,每一個谘詢者來問問題,我都很耐心地傾聽,全力地去解決他們存在的問題。
桐桐一直在旁邊安靜地看著,不時地張一下嘴,看樣子想說話,不過見我沒有時間,幾次都欲言又止。
好不容易等來谘詢的人都走完了,桐桐急忙走到我麵前說:"爸爸,你是個教育家,那些人都是來請教問題的,怎麼還那麼客氣地和他們說話啊?你應該有點架子才對啊!我班上同學小燕的爸爸當官,就經常端架子。"
我聽了女兒這話,感覺好笑的同時,心裏也吃了一驚,沒有想到在她幼小的心裏,已經受到了這種社會不良現象的影響,為此十分不安。
孩子的心理,基本上都能在他的言語行為中表現出來。你應該留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這些表現,及時發現他受不良環境影響產生的不好想法、錯誤認識。
隻有多留心,你才能盡早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找到了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去糾正。隻有及時糾正,孩子才會明白怎麼想、如何做才正確,才能不斷地取得進步。
桐桐的話語,讓我想起年少時的一件事。那是我剛升入初一的時候,國慶節來臨,校領導在全年級征稿。我也寫了一篇文章,因為自己曾經看過許多小說,語言方麵有點基礎,寫的內容又切合了"國慶"這個主題,文章被選中。
校領導安排毛筆字好的老師抄寫一遍那些挑選出的優秀稿子,然後把它們貼到校門口的牆上,供學校師生觀看。
剛貼出來時我不知道,一個要好的同學看到後,急忙跑進教室告訴我。雖然明知道自己寫文章還算可以,但真聽說文章被選中了,還是有些激動。
我飛快地跑出去看,久久地盯著署有我名字的文章,心裏熱乎乎的。
再次上課的時候,語文老師拿出一個筆記本,當著全班同學的麵,誇獎我的作文寫得好,並把本子親自送到我手裏,同學們都投來羨慕的眼光。
那一刻,我的心膨脹了起來,整個人都有些飄飄然,對同學的態度不自覺中也發生了轉變,變得高傲起來,不再像往常那樣與他們打成一片。
一段時間之後,許多要好的同學疏遠了我,此時,我後悔莫及。好在我及時改正了不良的態度,不久之後,與同學的關係又恢複如初。
孩子有了點成績,特別是某方麵比周圍人表現優秀,受到老師誇讚時,有可能就會滋生驕傲的心理;或者受別人不良行為的影響,產生不正確的觀念,甚至做出輕視別人的舉止,結果很容易遭人討厭,受人排擠,甚至失去朋友,成了孤家寡人。
當孩子出現驕傲的心理,你應該及時幫助孩子糾正錯誤認知,改變他的不良行為,讓孩子習得謙恭禮讓的舉止。
因此,發現了女兒存在不良心理,又加上自己的切身體會,知道它的危害,我決定立即轉變孩子不正確的觀念。為此,我給女兒講了京劇藝術家梅蘭芳拜齊白石為師的故事:
當時的梅蘭芳已經很出名,許多人見到他都會蜂擁而上,就像現在的普通人見到世界知名大明星一樣。但是,梅蘭芳還是到處請教老師,並且專門拜齊白石為師。雖然齊白石那時候也是個名人,但名氣遠遠不及梅蘭芳。
有一次,齊白石與梅蘭芳約好去一個地方。齊白石沒有事,先到了那裏,因為他著裝樸素,名氣又不太大,所以很少有人注意,他本人也不愛熱鬧,就坐在一個清靜的角落裏。過了一會兒,梅蘭芳到了那裏,所有人一下子擁了上去,圍著他問這問那。梅蘭芳一邊與人打招呼,一邊問別人:"見到我的老師齊白石先生了嗎?"有認識齊白石的人,便指著一個角落說:"他在那裏呢。"於是,梅蘭芳口裏喊著"老師",快步走到齊白石麵前,施以弟子之禮,十分謙恭。
不僅如此,他還會向普通人請教各種問題,虛心學習所有自己不懂的東西。這樣,梅蘭芳不斷地取得進步,不但在藝術方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還贏得了眾人的擁護、愛戴,成為一個讓國人銘記於心的大藝術家。
桐桐聽我講完,似有所悟地說:"爸爸,人出了名後,也不能看不起普通人,對嗎?"
"乖女兒,你說得很對,但不僅要看得起普通人,還需要從他們身上虛心學習自己缺乏的東西。"
桐桐使勁地點了點頭說:"我知道了爸爸,剛才我說錯話了。爸爸隻是個普通的教育家,沒有梅蘭芳名氣大,要向他看齊。桐桐先向爸爸看齊,再向梅蘭芳爺爺學習。"
聽著女兒邏輯清晰的表達,我明白這個故事已經對她起了作用。希望女兒能像自己所說那樣,任何時候,都能做到為人謙恭。
成老師心語
孩子都愛聽名人的事跡,願意以名人為榜樣,喜歡向名人學習。
父母多給孩子講一些名人為人處世謙恭的故事,讓孩子知道謙恭的重要性,有利於糾正孩子不良的觀念,改變孩子不正確的行為,有效地幫助孩子成為一個謙恭的人。
教孩子從小學會孝順
對父母孝順,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為人子女應該盡的義務。你需要盡早給孩子灌輸孝順的理念,幫助他成為一個孝順的人,這樣你心裏寬慰,孩子也會受人讚美。
我曾聽許多家長抱怨說:"我們辛辛苦苦掙錢,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對孩子卻很大方,讓他吃最好的食物,穿最好的衣服,用最好的物品。可是孩子卻隻知享受,從來不關心我們,更別提孝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