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放手,促使孩子去獨立(3)(3 / 3)

我十分心疼,急忙找來創可貼,止住血、包紮好。做完了這些,我把小刀與鉛筆再次遞給桐桐,讓她把沒有削好的鉛筆完成。桐桐看著刀有些猶豫,不過最終還是接了過去,小心翼翼地削好了鉛筆。

這次經曆,桐桐受點小傷,不過她卻十分高興,而且特別自豪,經常在夥伴麵前誇耀說:"我會削鉛筆了!"

雖然孩子還小,我放手有些早,但為了孩子將來著想,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這樣做。有時候,我會懸著心,而孩子也會偶爾有些磕碰、小傷,但這與孩子的收獲相比,卻不值得一提。

你不讓孩子嚐試著做事,孩子就永遠不會做,生活不能自理,其他能力也就無從談起。因此,你應該早一些放手,讓孩子親自去接觸各種事物,學做各種事情,雖然這樣會花去你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孩子也可能因為比較小容易受到磕碰,但相對他所獲得的能力來講,這樣的代價值得付出。

一次,我到公園去散步,走累了坐在一個長椅上休息。

一會兒,走過來一對父子,坐在了我旁邊。男孩大概五六歲,一坐下來,就專注地擺弄手中的拚圖,一直不抬頭。

可能這個拚圖有些複雜,孩子第一次玩它,所以很長時間都沒有搞定。父親在旁邊看著,十分著急,伸手把拚圖拿了過來。

"不是那樣,看我,應該這樣拚。"他一邊說著話,一邊三下五除二,把圖拚好了。

"給你,知道怎麼拚了嗎?"父親嘴裏說著,把拚好的圖遞給兒子。

"啪。"拚圖被男孩扔在了地上,他還不解氣,又上前狠狠地踏了幾腳,然後往前跑去。男孩的父親不知道孩子為什麼發這麼大的火,尷尬地看了我一眼,急忙去追兒子。

孩子做事,因為手生,再加上沒有經驗,智力也達不到成人的高度等,往往一件簡單的事情,會花費很長時間。這時候,你可能會看著著急,因此上前幫忙。這樣看似在幫助孩子,但有可能會惹得孩子不高興,並且你這樣做,不但剝奪了孩子探索的權利,還會阻礙孩子能力的提高。

有一次,桐桐看我搬被褥晾曬,也自告奮勇地去拿。桐桐人小,個子也不高,力氣不夠大,根本就拿不起一床被子來。

我沒有因此拒絕孩子,而是一邊遞給她被子,一邊說:"桐桐,咱倆把它抬出去好嗎?""不,我就要一個人拿。"

聽桐桐這樣說,我忽然意識到應該讓孩子知道與人合作的重要性了。於是,我一邊直接把被子放到桐桐的小手上,一邊說:"你自己拿吧。"

桐桐吃力地彎著腰抱著被子,下麵的被角耷拉到了地上。

"爸爸,趕快接住,我拿不了,還是咱倆抬吧。"桐桐氣喘籲籲地說。

我拖住下麵的被子,與桐桐一邊朝外抬,一邊說:"你知道一個人拿不了了吧,以後你會遇到很多這樣的情況,所以你不能一意孤行,要學會征詢別人的意見,提高合作能力,才能達到目的。"

"我曉得了,爸爸。"桐桐笑著說。我不知道孩子是否完全明白了我的意思,但這次我用事例告誡桐桐的結果,應該會影響到她今後的行為。

成老師心語

現在的社會,一個人要想有大的作為,就離不開與人合作。一個人的合作能力如何,影響著一個人的成功。

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獨生子女,交際不多,與人合作的機會也少,喜歡一意孤行。所以,你要有意識地讓孩子知道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他的合作能力,孩子將來才會發展得更好。

你要讓孩子多做事,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還不要過多地去幹涉,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這樣不但提高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而且還能讓孩子體驗到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