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這些教子誤區一定要避免(1)(3 / 3)

我的這個決定讓我媽很不舒服,在她的意識裏,男人就是在外麵闖天下的,怎能回家帶孩子呢?後來,桐桐漸漸長大後,我媽就時不時地對桐桐說妻子的壞話:"你媽媽那是大忙人,你出生的時候,都沒有時間帶你。"

桐桐聽了這話,對妻子很不滿意,嘟著嘴質問她:"難道你不是我的親媽媽?"妻子連忙解釋:"媽媽沒有不管你啊,媽媽喂你吃,哄你睡,陪你玩,怎麼說沒有陪你呢?"

"那你為啥還工作?你要是能時時刻刻陪在我的身邊,那該多好?"

"如果我每時每刻都陪在你身邊,那我怎麼知道外麵世界的信息,我不知道這些,怎麼能給你想出那麼多好玩的遊戲?怎麼會讓你變得這麼聰明呢?"

"對啊,媽媽想出來的遊戲,是很多書上都沒有的。我的媽媽是最棒的。"桐桐很自豪地說。雖然妻子這樣和桐桐解釋了,但是她心裏還是很擔心,害怕桐桐以後會責怪她。我安慰她說:"你又沒有把孩子丟下,她小的時候,你的工作時間很短,大部分時間都陪在她的身邊。那幾年,你瘦了好幾斤,我知道你為桐桐付出的心血,桐桐也會理解的。"

並不是全職媽媽才能做好教育,有計劃的媽媽不用犧牲自己,也可以教育好孩子。孩子不會因為媽媽有工作就和媽媽決裂,認為媽媽不愛自己。

以前,桐桐抱著洋娃娃,一邊走一邊顛著,給娃娃哼著歌,"做飯"抱著娃娃,"逛街"也抱著娃娃。自從妻子和桐桐解釋了大人也有大人的事情之後,桐桐過家家的內容就變了。桐桐會把娃娃放在娃娃床上,然後去旁邊"做飯",一邊做飯一邊哼著歌。

我看了桐桐這樣做,覺得有趣,就問她為什麼這樣做。桐桐說:"媽媽說了,孩子要有一些獨處的時間。我怕她害怕,就一邊唱歌一邊做飯。媽媽也是這樣做的。所以,你看我現在,從來都不害怕媽媽會丟了我不管,我自己還能做主。"我笑了,我知道這都是妻子說的話,我問桐桐:"你喜歡你媽媽有工作嗎?"

"當然喜歡,媽媽什麼都會做,很棒,我很驕傲。"

桐桐現在隻是鸚鵡學舌,還不特別理解,但這種意識會在她的思想裏紮根。我想,她以後有了孩子,肯定既不會失去自己,還能照顧好孩子。

發展自我價值的父母,能給孩子做出一個好的努力的榜樣,有助於激發孩子的上進心,積極發展自己。

成老師心語

優秀的父母不用犧牲自己,也能照顧好孩子,還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給孩子樹立一個積極奮鬥的正麵形象。那些犧牲了自己的父母,因為沒有了自己的空間,會把孩子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不給孩子獨立的機會,這樣就會和孩子產生矛盾。

囉唆教導要不得

據一份兒童心理學調查報告顯示,如果父母太嘮叨,那麼孩子就會產生很強的反叛心理。同樣的道理,說一句,孩子會聽,說十句,孩子就會當耳旁風。

我們總認為,孩子屬老鼠的,撂爪就忘,需要父母不斷提醒。實際上過多的提醒會成為孩子的接受障礙,很多孩子不堪忍受沒完沒了的嘮叨,會以自殘的方式來結束這段被說的曆史。

我在東北開會的時候,就遇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十歲的小姑娘,就因為忍受不了母親的嘮叨,把自己的眉毛和頭發全剪掉了。

這個小姑娘叫菲兒,活潑可愛,喜歡打扮自己,就連玩電腦小遊戲,都玩打扮遊戲。平時,對媽媽爸爸的穿戴也會品頭論足一番。

菲兒的媽媽是一個很樸實的農民,不喜歡女兒這麼把時間浪費在打扮上。每次,見到女兒在鏡子麵前,她都會說:"別臭美了,有時間去看看書。女孩子容貌再好,也得有知識才行。"

或者說:"你知道都什麼人喜歡臭美嗎?不學無術的人。把時間都浪費在打扮上,還有什麼心思學習?長大了,沒有能力,就隻好靠描眉畫眼來買飯票。"

亦或者說:"沒有那麼好的容貌,再打扮也沒用。不如踏踏實實地學習,多長點本事,將來也能靠得上自己。"

……

這樣的話是一籮筐一籮筐的,聽得菲兒耳朵都起繭子了,非常厭煩。

菲兒也知道自己不應該把時間過多地浪費在打扮上,她向媽媽保證:不浪費時間,隻是閑暇時,給她的玩具娃娃打扮。

但她媽媽說:"你都是大孩子了,就別玩什麼玩具了。你可得長點心了,沒心沒肺的會毀了你。"

本來,菲兒正在做保證,但聽了媽媽這話,完全崩潰了,一生氣,就趁著媽媽不注意,拿著剪子和剃須刀,把自己的眉毛和頭發連剪帶刮,弄了個一幹二淨。

隻要是和孩子溝通,就給孩子講大道理;不聽孩子的說辭,也不注意場合,一味隻是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傳遞給孩子,隻會讓孩子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孩子必然會反抗,甚至自殘。

新年時,桐桐一直追著北京台看電視劇《新西遊記》。看到唐僧和孫悟空相遇那段時,桐桐笑得合不攏嘴。

原來,唐僧問孫悟空:"你家住哪裏?你的父母是誰?"

孫悟空說:"我是石頭縫裏蹦出來的,沒有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