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保護孩子,就會讓孩子成為經不起風雨的溫室裏的花朵,使其不能獨立麵對生活中、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種種挫折和難題。
真正愛孩子,父母就不要永遠做孩子的羽翼,拒絕過分保護孩子,並要讓孩子去鍛煉自己的翅膀和心智,讓孩子在親自經曆挫折、風雨的過程中,增強自己的體質、磨煉自己的意誌、強大自己的內心。
不管什麼情況,都不要體罰孩子
孩子成績不好,用武力不能提高他的成績。孩子不聽話,打他卻不能使他心服,有可能還會因此疏遠親子關係,使他變得膽怯,或者學會了用暴力解決問題,結果得不償失。
有一次,我把桐桐從幼兒園接回家之後,想教她學寫字,就擺好桌椅,放上紙筆,然後叫桐桐出來學習。
叫了幾聲,桐桐才磨磨蹭蹭地從自己的小屋裏出來,有些不情願地坐在凳子上。我看著她這個樣子有些生氣,因為平時我若說教桐桐寫字,她一般都會歡快地跑過來,認真地讀、寫。
"做什麼呢,速度這麼慢?"
桐桐抬頭看了我一眼,沒有吭聲。
我壓住心中的不快,開始教桐桐認字,又教她如何寫,然後吩咐她每個字讀十遍,寫兩行。我悄悄地躲在一邊觀察。
桐桐從我開始離開,就一直坐在凳子上,不出聲,也不動筆。我越看越惱火,快步走到她身邊,"啪"地在她頭上打了一下。
"發什麼呆?我這麼忙,教你學寫字,還不知道用功!"
桐桐從來沒挨過我的打,也很少看見我如此大動肝火的樣子,她一邊哭,一邊開始寫字。
看著女兒哭我有些心疼,但見她因為挨打立即開始學習,我心裏找到了平衡,很快忘記了此事。
隔了一天,我又叫桐桐寫字,她很快地跑到我麵前,膽怯地看著我說:"爸爸,別打我,我好好寫字。"我的心一下子收緊了,發誓再也不體罰孩子。
有時候,孩子如果不聽從你的吩咐,你會控製不住自己的怒氣,動手打孩子。孩子因為挨打變得聽話,但由此也可能會產生膽怯的心理,這不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所以,不管什麼時候,無論你多麼惱怒,都不要體罰孩子。孩子有不對之處,你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必要時候進行冷處理,都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接觸過一個初三的男孩,成績屬於中上等,因為愛打架在學校成了焦點人物,曾經幾次被學校勒令退學。
但是,男孩喜歡打架的惡習依然沒改。眼看孩子有被開除的危險,他的父親無奈,隻好把孩子帶到了我這裏。
這個男孩五官端正,又戴著一副近視眼鏡,斯斯文文的表麵一點都看不出有暴力傾向。
我單刀直入地問男孩:"你愛和人打架?"
男孩搖了搖頭說:"我不喜歡與人打架,但卻控製不住自己。"
"為什麼非要選擇用武力去解決問題呢?"
男孩用複雜的眼神看了父親一眼說:"我爸爸就是這樣,每次讓我做什麼,就用拳頭說話。"他的爸爸立即低下頭。
"孩子,我知道你也認為打架不對,明白用武力解決問題不是最好的辦法,隻是從爸爸那裏習得了這樣的行為。我相信,你爸爸會改正自己不當的教育方式,你也一定能改掉打架的惡習,對嗎?"
"如果爸爸能做到不打我,以後我保證盡量不去與人打架。"男孩接過話說,然後抬頭去看爸爸,見他點頭,自己也深深地點了一下頭。我也跟著點了點頭,表示對二人此舉的讚賞。
你經常采用體罰的手段去教育孩子,這樣孩子有可能不自覺得就學會了你的暴力行為,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有不如意之處,往往會選擇用武力解決問題,從而養成愛打架的惡習。
不管你打孩子是為了教育他,還是用來發泄心中的怒氣,都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甚至會因此毀了孩子的前途。
因此,教育孩子,你要心平氣和地與他溝通,聽孩子如何說,然後再給予正確的引導,這樣才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我在報紙上,看到一位父親在派出所失手打死兒子的慘痛事例。
因為家裏窮,這個孩子許多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他就經常偷同學的錢。
後來越偷越膽大,有一次,男孩竟然偷了一個商人的錢包,結果當場就被抓住,扭送到了派出所。公安人員把孩子的父親叫去,父親十分生氣,見到孩子就拳打腳踢,很多人都攔不住,結果失手把孩子打死。
這位父親看著地上一動不動的兒子,懊悔萬分,撕扯著自己朝牆上撞,被人死死拉住,才沒有造成更大的悲劇。但孩子已死,父親再後悔,都沒有任何意義。
這樣的事例實在讓人痛心!但願天下父母都能以此為戒,不要再用武力去懲罰孩子。
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愛孩子,誰都不想把孩子打死打傷,但這樣的事情卻接連發生,實在讓人痛心!
成老師心語
孩子成績不好,用武力不能提高他的成績,孩子不聽話,打他卻不能使他心服,有可能還會因此影響親子關係,使他變得膽怯,或者學會了用暴力解決問題等等,結果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