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用對方法,擺平教子常見難題(1)(1 / 3)

孩子叛逆可以用尊重來化解

父母要經常與孩子商量著來,了解孩子的意願、尊重孩子的意願,不強迫孩子去做某事,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父母先做"聽話"的父母,孩子才會聽話。

桐桐不到兩歲的時候就表現出了很強的叛逆心理,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哪怕自己做得一塌糊塗、亂七八糟也很開心。

一個深秋的早上,妻子起床後準備給桐桐穿衣服。那個時候,房間裏已經有些冷,剛鑽出被窩就感覺涼氣襲身。

見媽媽拿起自己的衣服,桐桐一把扯過去,說道:"我自己來。"

妻子就在一旁看著女兒笨拙地往身上穿外套。外套似乎很不聽桐桐的話,她想要套上一隻袖子,可袖子卻向後耷拉下去;她要將衣服披在身上,卻將衣服後背頂在了頭上。

桐桐在床上不停地在原地打轉,尋找著袖子,就像一隻要捕捉自己尾巴的小貓,看得我和妻子直笑。

這樣折騰了大半天,桐桐還沒有穿好外套。妻子怕女兒凍壞了,幾次主動要幫她穿上,都被她拒絕了。

妻子摸摸桐桐隻穿著秋衣的小胳膊,然後大聲說:"哎喲,寶貝,瞧你的小胳膊都凍得這麼涼了,聽話,來,媽媽幫你穿。"一邊說著一邊抓住桐桐的外套。

桐桐急了,大叫:"不要!我自己穿!"

桐桐好不容易找到了袖子,妻子趁機從她的背後往上扯了一下,這樣,桐桐就順利地將胳膊伸進了半隻。此時,我馬上說:"喲,我們的桐桐自己會穿衣服了。加油。"

在妻子的悄悄幫助下,桐桐順利地將袖子穿好了。然後,她又在妻子的配合下穿好了另一隻袖子。

一般而言,兩三歲的孩子開始在父母麵前表現得"不聽話"、"叛逆",進入"第一反抗期",父母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常常以"不要"和抗拒的行為來拒絕父母的要求。

這其實意味著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他渴望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堅持自己的想法和主張。

對此,父母不要出於愛或因為怕孩子做不好,就剝奪孩子自己做事的權利。而是要放手讓孩子去做,讓他在獨自做事中得到鍛煉。

我的朋友老金在別人麵前是個沒有架子的人,在十四歲的兒子麵前也是如此。他與兒子經常"稱兄道弟",他們之間更像哥們兒,像朋友。

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老金的兒子雖然是個有主見、自我意識很強的孩子,但他沒有別的孩子那種強烈的叛逆心理。

老金與兒子這種融洽的關係,源於他們之間從兒子小時候起就建立的良好的溝通關係。老金經常就生活中的事情與兒子交流看法,無論什麼事情,他都要征求一下兒子的意見。

兒子十四歲的時候,老金遇到一個新的工作機會。老金原來在一家國有企業做管理,那家企業沒有太大的前途,工資不很高,但是很安穩。

新的工作機會是一家外資企業,有挑戰性,但風險與機遇成正比。

老金就"要不要換工作"一事征求兒子的意見。

老金想不到兒子小小年紀就說出了讓他很"折服"的話。兒子說:

"老爸,我覺得你還年輕,才三十九歲,正當年,你此時不搏到老了就搏不動了。我覺得你其實很有能力,隻是沒有遇到好機會。這份新工作你隻要用心,隻要努力學習如何去做,就一定能做好。所以,我希望老爸你能試一下,即使暫時做不好,也可以學到一些東西呐。"

聽了兒子的話,老金馬上說:"兒子,你真讓我佩服,說起話來這麼有哲理。就衝你這些話,我一定爭取這個工作。"

其實,老金早已決定接受這個工作,他隻是想給兒子一個表現的機會。

在意識到桐桐進入"反抗期"後,我和妻子跟她說話、做事就時刻注意要講究技巧,在做決定時努力尊重她的意見和想法。

桐桐五歲那年春節前,妻子買了些年畫、牆花、小掛飾之類的東西,準備裝飾一下桐桐的房間。

買來年畫那天,吃過午飯,母女倆就熱火朝天地忙開了,我也走過去湊熱鬧。

妻子拿起一張畫著小馬追逐老馬的畫問桐桐:"桐桐,這張畫貼哪裏啊?"

桐桐若有所思地看了看畫,思考了一會兒,然後說:"貼在床頭上,我一起床就能看見它。"

之後,妻子和桐桐一起將畫鋪展在床上,反麵貼上雙麵膠,揭下雙麵膠上的紙後,把畫貼在了床頭邊的牆上。

貼完了這一張,兩人又開始貼另一張,這一次,妻子又問桐桐:"這張貼在哪裏?"

桐桐想了想,指著書桌上方的牆壁說:"貼在這裏。"

就這樣,母女倆不亦樂乎地忙乎著,每次貼一張畫、掛一個小掛飾時,妻子總要問一問桐桐貼在哪裏、掛在哪裏,這讓桐桐感覺,她是這個房間真正的主人。

折騰了近一個小時,看著花花綠綠、漂漂亮亮的房間,妻子說:"這都是按照桐桐的要求布置好的,桐桐就是了不起,你看把房間打扮得多漂亮啊!"

桐桐小臉上還流著汗珠,看著自己的"傑作",開心地笑了,很有成就感的樣子。

成老師心語

很多時候,孩子叛逆、不聽話,常常是因為父母自作主張地要求孩子做什麼事,要求孩子怎樣做,而沒有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

因此,要克服孩子的叛逆,父母就要經常與孩子商量著來,了解孩子的意願、尊重孩子的意願,不強迫孩子去做某事,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父母先做"聽話"的父母,孩子才會聽話。

莫讓孩子太依賴